病史简介
患者丁某,男,84岁,退休人员。
因“行走不稳1天”于年06月18号入院。
患者1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行走不稳,身体向右侧倾斜,感双下肢无力,随即摔倒在地,右侧肢体着地,当时无肢体麻木,无言语障碍,无视物模糊,无头痛、头晕,无恶心、呕吐,患者未予明显重视,休息后下肢乏力症状未见明显改善,今晨2时许患者起床时再次摔倒,门诊拟:“脑梗死”收治入院,入院时见患者双下肢无力,右侧腹部、右大腿外侧多处软组织挫伤,双下肢略肿胀伴畏寒发热,Tmax39°,胃纳可,夜寐安,二便尚调,无明显头晕、头痛、无胸闷心慌、无恶心呕吐,既往有10余年高血压病史,间断口服波依定控制血压,未定期监测。
入院查体
T:38.3℃,P:75次/分,R:18次/分,BP:/78mmHg
体格检查:意识清楚,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齐,未闻及心脏杂音,全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双肾区叩痛(-),右侧腹部、右大腿外侧多处软组织挫伤,局部淤青,轻压痛,双下肢略肿胀,脑膜刺激征(-)。
辅助检查:血常规WBC13.6×/L,N%88.9%,PLT71×/L,HBg/L,CRPmg/L,CT提示双侧基底节区、侧脑室旁腔隙性梗塞。
诊疗经过
入院后予抗血小板聚集、稳定斑块、营养神经、活血化瘀、退热等治疗后于第3天患者右下肢突发红肿热明显,可见水肿性红斑,皮温明显升高,无恶寒发热,补充诊断为“皮肤软组织感染”。予头孢曲松2.0gbid抗感染3天后患者右下肢肿胀明显并出现大片张力性水疱,右侧大腿疼痛,复查血常规提示:WBC23.6×/L,N%93.1%,PLT69×/L,HBg/L,CRPmg/L,后改用头孢哌酮舒巴坦3.0gq8h抗感染6天查血常规:WBC13.1×/L,N%80.9%,PLT×/L,HBg/L,CRPmg/L,期间分泌物培养结果无细菌生长,培养未检到真菌。下肢静脉彩超提示右侧股静脉、腘静脉内壁少量附壁血栓;右下肢皮下水肿。皮损形态见图1、图2,患处皮温明显升高,局部仍有少量渗出。
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疗效不显著,为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请感染科黄金伟主任会诊,微生物实验室床边采取标本送检,同时建议予利奈唑胺mg,q12h抗感染,治疗3天后,皮损形态见图3、图4,患处皮温明显下降,无明显渗出。治疗8天后患者血象、CRP均降至正常水平,患者要求自主出院,予出院。
图1:患者右下肢皮损形态(06-28)
图2:患处取标本送检(06-28)
图3患者右下肢皮损形态(07-04)
图4患者双下肢对比(07-04)
分析与体会
﹏﹏﹏1
病因方面,年龄大于60岁、脚癣、肿瘤为患者双下肢皮肤软组织感染的高危因素[1],临床上血培养阳性率低,但有发现社区获得的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KonstantinKrasagakisa[1]在对研究中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为致大疱性丹毒的常见病因,且可能与β溶血性链球菌协同促成皮肤软组织感染的发生,研究中频繁地分离出MRSA株说明内酰胺酶类抗生素对治疗大疱性丹毒可能不够充分,应考虑到MRSA感染的情况。此外,合并糖尿病、慢性肝病、营养不良等疾病的患者由于机体抵抗力低下,在临床上更易发生皮肤软组织感染。本例患者有明确的跌倒病史,这可能为感染性因素的入侵提供了条件,发病时伴有畏寒发热的前驱症状、皮损合并水疱,诊断明确。该患者存在下肢静脉曲张合并血栓形成,若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可致患肢长期淤血缺氧,导致皮肤软组织营养不良性改变,抵抗力下降,易被感染,若致病菌侵犯淋巴管,则发生丹毒,但对于丹毒患者是否伴发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则存在争议,在Moetazavi[2]、Gunderson[3]研究中发现下肢丹毒患者发生DVT的概率很低,认为合并DVT的原因多为混合因素,DVT并不能作为下肢皮肤软组织感染独立危险因子。
2
在成人下肢皮肤软组织感染感染中,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A组溶血性链球菌,少见的有B组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红斑丹毒丝菌。在合并糖尿病或免疫力受损的患者中可出现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新生隐球菌等病原体[4]。临床表现为起病急剧,可伴畏寒发热、全身不适、头痛、恶心呕吐,皮损多表现为鲜红色水肿性斑片,有时皮损中心出现水疱,皮温升高、自觉灼痛、触痛明显等,实验室检查可见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CRP、血沉升高,其中诱发皮肤软组织感染的病因多样,如足癣、趾甲真菌病、外伤、小腿溃疡、慢性湿疹等疾病可诱发细菌侵入皮肤或粘膜组织。
3
????????对于发生在四肢未合并糖尿病的住院患者的治疗应予以抬高患肢,青霉素G万-万UIVq6h或头孢唑啉1gIVq8h。若青霉素过敏,予万古霉素15mg/kgIVq12h。退热后,青霉素VKmgpoqid。总疗程10d[5]。须注意,足癣是细菌侵袭入口,应密切如何抑制白癫疯扩大白癜风老牌名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