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年龄的增加,老年人跌倒和跌倒死亡率急剧上升,成为常见的社会问题,也是公众的健康问题。但是跌倒除了导致老年人死亡外,还会导致大量的残疾,甚至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增加老年人的恐惧心理降低老年人活动能力,活动范围受限,生活质量下降。根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年工信部数据显示:美国每年有30%的65岁以上老年人出现跌倒,直接死跌倒的人数从年的人上升到年的人。此外,报道还指出,一年中,万65岁以上老人因跌医院就诊。年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数据显示: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跌倒死亡率男性为49.56/10万,女性为52.80/10万。如今,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达1.5亿。按30%的发生率估算每年将有多万老年人至少发生1次跌倒。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日常活动及独立生活能力,也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那么,如何有效预防老年人跌倒?老年人跌倒的原因身体机能下降和平衡功能受损这是引发老年人跌倒的主要原因,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他们的步伐会更加缓慢,步幅变短,行走不连续,脚不能抬高到合适的高度,引发跌倒的危险性增加。另一方面,老年人中枢控制能力下降,知觉、感觉、反应能力下降、反应时间,平衡能力、协同运动能力下降,从而导致跌倒危险性增加。疾病和药物影响患有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脑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白内障、青光眼等影响视力的眼部疾病;痴呆(尤其是Alzheimer型),抑郁症等疾病,都会影响老人的日常生活。而患病的人都需要一些药物治疗,很多药物可以影响人的神志、精神、步态等方面而引起跌倒。心理因素老年人的心理更需要关怀和排解,由于他们会随着年龄、疾病等产生不佳的情绪,如沮丧、抑郁、焦虑等,都会影响他们注意力和行动,甚至因为害怕跌倒,行动受到限制,从而影响平衡能力增加跌倒危险。环境因素室内灯光昏暗,地面湿滑、不平坦;家具高度和摆放位置,楼梯台阶;卫生间设备,没有扶栏、把手等都可能增加跌倒的危险;鞋子和行走辅助工具与跌倒有关。室外的危险因素包括台阶和人行道缺乏修缮,雨雪天气、拥挤等都可能引起老年人跌倒。跌倒对老年人的危害身体器官受损22%~60%的老年人曾因跌倒而受伤,其中引起躯体严重器质性损伤的占10%~15%,重度软组织损伤占5%,骨折占5%。损伤最严重是髋部骨折,成为老年人首位伤害死。80~84岁跌倒者,髋部骨折发生率是60~64岁的倍。功能减退俗话说,伤筋动骨天。老年人跌倒后,通常卧床或者伤残肢体制动很长时间,会因为失用等因素导致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关节痉挛等,严重影响肢体功能,降低恢复后的活动能力,甚至过早死亡。心理障碍跌倒给老年人带来极大的心灵创伤。约有50%的老年人对再次跌倒产生恐惧心理,因此而避免活动者占25%,造成跌倒——丧失信心——不敢活动——衰弱——更易跌倒的恶性循环,甚至卧床不起。继发损害常见的继发损害有压疮(褥疮)、肺炎、泌尿道感染等,甚至可能导致死亡。髋部骨折后3个月病死率为%。老年人跌倒总病死率比无跌倒高。85岁以上老年人死于跌倒(/10万)明显高于65岁以下者(1.5/10万)。经济负担我国老年人每年至少有0万人发生万次跌倒,直接医疗费用在50亿元以上,社会代价为亿~亿元。随着老龄化发展,这个数字将大幅攀升。如何有效预防老年人跌倒老年人提高警惕和意识醒后应卧床3分钟再坐起,坐起3分钟再站立,站立3分钟再行走;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注意,年岁越高,运动的幅度越小;着装宜舒适合体,裤腿不要过于肥大或过长,鞋子大小合适,尽量别穿系带的鞋;此外,应注意居家环境、室内光线,注意脚下障碍物;坐下的时候,椅子高度适合,尽量不要坐软沙发;服用降压药后观察血压变化,使用降糖药后应观察有无低血糖反应,使用镇静安眠药后应立即卧床休息;地面干燥无障碍,不要轻易改变老人房间的格局,防止晚上起夜时,老人因不熟悉而摔倒。老年人居住场所——适老化无障碍改造老年人的生活习惯随着身体机能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他们的生活和居住环境都需要根据老年人的活动和出行进行改造。让他们的居家行动无障碍,更能有效地预防跌倒。如:在走廊、客厅通道等重要位置加装安全扶手,根据家庭空间具体情况,配置床边扶手和沙发扶手;安装紧急报警,在厨房安装火灾及燃气感应报警器,在卧室、卫生间和客厅安装一拖二室内报警器;配置老年人和子女远程沟通的智能设备;地面高差警示,危险位置贴高差警示带;地面防滑、配置安全防滑垫、安全型防滑拖鞋。#跌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