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

时间:2014-6-10 15:55:43 来源:软组织感染

  疾病概述:

        本病是由圆形或卵圆形孢子菌引起的软组织感染症。成人多见,好发于胸背前。表现为毛囊性红色丘疹、脓疱。分布散在而对称,常有刺痒。治疗可引起硫化硒洗剂(商品名希尔生)、1%益康唑霜、2%咪康唑霜、3%克霉唑霜等。

  症状体征

  主观症状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常伴有灼热和刺痛感。运动或洗澡后出汗,可加剧瘙痒。本病多见于中青年,平均发病年龄在30岁左右。男女均可发病,男多于女。亦有报告女多于男。本病好发于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如背上部、胸前、双肩、颈部,少数见于前臂、小腿和面部,腹部有时亦会发生。皮损呈弥漫性或散在性,多呈对称性。皮疹为圆顶状毛囊红色小丘疹,间有毛囊性小脓疱,可挤出粉状物。周边有红晕。长期服用皮质类固醇或广谱抗生素的病人易并发本病。本病往往并发花斑癣、面部痤疮。常见于多汗症、油性皮肤、脂溢性皮炎的患者。

  诊断检查:

        根据临床表现、直接镜检或真菌培养。

  (1)直接镜检:用柳叶刀片把整个毛囊丘疹削下,加10%KOH溶液1滴,盖上盖玻片,微微加温,压成单层细胞。不染色,镜下可见圆形或卵圆形带厚壁的成堆孢子或香蕉状菌丝。中央蓝色反光,其周围有一圈透亮区即为厚壁。有时可找到出芽的孢子。不染色的孢子很容易和脂肪滴混淆,脂肪滴是蓝色均质反光,没有厚壁。

  (2)染色法:在盖玻片周边放乳酸酚苯胺蓝染色液1滴,让其渗进片内。镜下见糠秕马拉色菌的厚壁透亮,胞质周围染成较深的蓝色,呈圈状。中央较淡,有时可找到芽生孢子。脂肪滴不染色,不易混淆,直接镜检阳性率达60%。染色法阳性率达98%。

  (3)培养:糠秕马拉色菌具嗜脂性,在含油的培养基中可培养出来。

  本病需要与寻常痤疮、细菌性软组织感染、皮肤念珠菌病、嗜酸性脓疱性软组织感染、毛囊虫性软组织感染相鉴别。嗜酸性脓胞性软组织感染临床表现与糠秕孢子菌性软组织感染相似,好发于男性青壮年。脂溢部位有毛囊性丘疹、脓疱性瘙痒,但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升高,最高可达40%以上,毛囊内的脓液含有大量的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及上皮细胞,皮质类固醇内服或外用有效。

  治疗方案:

  此病侵犯毛囊,部位较深。外用一般抗真菌药效果较差。含有渗透剂的外用抗真菌药疗效显著,但易反复发作。

  (1)2%酮康唑香波洗澡,每天1次,在患部擦至发泡后,停留5分钟,清水冲干净。与其它药联合应用可有协同作用。

  (2)联苯苄唑酊或霜,外用。本品含渗透剂氮酮,渗透性高,疗效好。

  (3)酮康唑。200mg,每天1次,饭后服。15~30d可治愈。疗效各地报告不一。本品可损害肝功能,久服要定期检查肝功能。

  (4)伊曲康唑。400 mg,每天1次,饭后服。每月服1周,间歇冲击2个月。本品有良好的“药物后效应”,故每月服1周,停药3周仍有治疗效果。副作用少,但价格较贵,且停药后有复发。

  (5)氟康唑。50mg,每日1次,饭后服,连服7~14d,或150mg每周服1~2次,共4次,常有较好的效果。无副作用,但价格较昂贵。








































































































































































































































甲氧沙林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cvm.com/grzl/27.html
精彩推荐
毛囊炎治疗之食物疗法

中医学认为,软组织感染的病因多是湿热内蕴,外受热邪,熏蒸肺系……【查看详情】

相关导读
毛囊炎治疗之食物疗法

中医学认为,软组织感染的病因多是湿热内蕴,外受热邪,熏蒸肺系……【查看详情】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