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团体20亿债务本日到期将现首例超短融违约

时间:2016-4-11 14:26:31 来源:软组织感染

山水团体20亿债务本日到期将现首例超短融违约

[今年来,债市的火爆为企业融资提供更多选择,而与此同时也催生了债务违约日渐“常态化”]

昨日(11月11日),中国山水水泥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山水团体”)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该团体因没法偿付行将于11月12日到期、总范围为20亿人民币的债务,肯定将触发债务违约,也因此成为国内超短融首例违约。

今年来,杠杆率高企、违约现象时有发生将中国债券市场推到风口浪尖。在A股IPO重启和美联储12月加息预期走强等重磅消息影响下,有观点认为,债券牛全国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市或已走到尽头,而其中蕴藏的风险也将随经济承压加大而逐步暴露。

对此,高盛/高华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宋宇昨日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情况下,债市的表现相对滞后,出现债务违约代表着一个逐步市场化的进程,只要宏观经济能够保持稳定,个别的债务违约应视为正常现象。

国内首例超短融违约

11月11日,山水团体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已得出结论,本团体将没法于11月12日或该日之前获得足够资金以偿付境内债务。因此可以肯定本团体将于2015年11月12日就境内债务产生违约。”

同时,该团体董事会已向法院提交清盘申请,并申请委任临时清算人。山水团体于2008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系中国首家在香港红筹股上市的水泥企业,由于公众持股量低于监管要求和产生股权纠纷,该股自今年4月中旬起停牌至今。

一周前(11月5日),山水团体曾发布公告向市场宣布其具有“债务偿付的不确定性”。

在公告中,山水团体表示,该公司的全资附属公司——山东山水在中国境内发行了约20亿人民币的超短时间融资券(“15山水SCP001”),由于该公司当前的现金状态和面临的集资困难,对能否如期偿付债务存在不确定性。

所谓超短时间融资券(下称“超短融”)是指一种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的期限在270天之内的债务融资工具。彭博数据显示,目前存量未到期的超短融余额达1.39万亿人民币。

据报道,截至目前,山东山水国内存续债券共6只,累计余额71亿。除上述20亿超短融外,还包括8亿超短融“15山水SCP002”,40亿中期票据“13山水MTN1”、“14山水MTN1”和“14山水MTN2”,和3亿定向债务工具“14山水PPN001”,以上债券将于未来两年陆续到期,其中26亿的超短融和中期票据,需在明年一季度兑付。

另外,山水水泥还有5亿美的优先票据将于2020年到期。根据相关规定,如境内主体超短融违约,境外债券也必须提早赎回。

而根据该公司3季报数据,截至9月末,山东山水总资产335.09亿,净利润亏损6.8亿,资产负债率为57.89,比2014年底上升2.5个百分点。账面可用的货币资金仅6.99亿,本身偿债能力已告急。

在昨日发布的公告中,山水团体也表示了对后续违约的可能性:“董事会亦想提示提交清盘呈请将会构成2020年票据下的违约事件并致使2020年票据的加速还款。”

11月10日,中诚信国际在中国货币发布公告称,下调山东山水的主体及相干债项信用等级至BB-,并将山东山水主体及相干债项信用等级列入可能降级的视白癜风治疗察名单。

债市警钟敲响

今年来,债市的火爆为企业融资提供更多选择,而与此同时也催生了债务违约日渐“常态化”。据统计,今年中国境内公然发行债券市场的违约事件最少已达6起。

业内人士分析称,相比此前经营遭受窘境、现金枯竭的上海超日太阳能、保定天威等违约企业,山水团体的财务状况尚可,违约主要由于公司管理层逼迫股东解决争端而至。这也是民营企业因实际控制人风险引发信用风险的最新案例。此前南京雨润食品一度因公司董事祝义才被监视居住,险些致使其中期票据违约。

招商证券固定收益研究主管孙彬彬对《第一财经》表示,山水团体此次违约主要是由于股东之间的争斗,财务状况没有甚么大问题,投资者损失率不会很高。

但孙彬彬认为,无论是触发交易违约,还是因清盘致使香港票据加速还款,山水团体未来均将面临较大的境外资本支出,对境内子公司山东山水的支持力度将进一步减弱,对山东山水正常经营活动的影响或加重。

彭博行业研究亚太区水泥及煤炭公司分析师梁颖璋(MichelleLeung)昨日也对《第一财经》表示,山东山水的违约具有一定代表性,而该案例背后反映出的问题应当得到市场重视。

“山东山水可能需要进行债务重组或通过发行新股来避免破产。此前的超日太阳和华通路桥也曾面临一样的问题并想法偿还投资者。目前来看,地方银行仿佛不愿意为股东混战和境况不佳的水泥市场提供支持。”

山水团体在此前的公告中也曾表示,由于团体经营业务所在区域的经济增速放缓,水泥市场需求下滑,加上产能多余,中国水泥市场竞争延续剧烈,遂出现量价齐跌的局面。

虽然正如宋宇对本报所说,债务违约在日趋市场化的进程中应被视为正常现象,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近日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也曾强调有序打破刚性兑付的重要性,但每当出现如山水团体这样的违约事件,总会让市场感到揪心。

瑞银团体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在近日发布的2016~2017年中国宏观经济展望报告中,将“债务-通缩”圈套看做是中国未来面临的最大宏观风险。

掉入“圈套”意味着,企业销售收入和现金流随着价格下跌而收缩,企业部门(和地方政府)的现金流愈来愈难以覆盖利息支出,因此不能不依托举新债偿还旧债的利息,维系经营。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企业投资和信贷需求疲弱,杠杆率还将继续爬升,进一步加重已沉重的债务负担。为了应对财务压力,企业将削减投资和生产计划,从而进一步拖累实体经济,致使恶性循环。在此背景下,银行资产质量将继续恶化,不良贷款率将从目前的1.5进一步爬升,更多信用风险事件,如延期还债或债务违约,将会陆续显现。

而为避免经济堕入“债务-通缩”圈套、防范金融风险,汪涛建议需要采取包括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加快清算多余产能、无效企业和坏账,加大支持内需的政策力度,加快推动关键领域改革等一揽子政策措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cvm.com/hbby/885.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