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內分泌科于明香
鈣對人體至關重要,不但關系到骨骼健康,而且可能與高血壓、經前期緊張綜合征等有關。人體內99%的鈣沈積於骨骼中,補鈣是預防和治療骨質疏松最基本的措施。我國營養學會制定每日元素鈣攝入推薦量為成人毫克,絕經後婦女和老年人毫克,然而,我國老年人平均每日從飲食中獲取的元素鈣僅為毫克左右,因此,需要進行額外補鈣。然而,當人們面對眾多補鈣品時,常感到難以選擇。有的自稱含鈣量高,有的說吸收好,真讓人不知如何是好。
骨質疏松患者如何合理補鈣應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1)首先,補鈣前應先進行檢查,以了解機體的血鈣與尿鈣水平,如,化驗血鈣、尿鈣/肌酐比值、骨代謝相關激素、腎臟超聲檢查等,這對決定補哪種鈣以及補多少鈣非常重要。因此,建議補鈣前應先去內分泌科檢查,並咨詢內分泌科醫生以獲取如何合理補鈣的信息。
(2)最安全、最經濟的補鈣品還是來自於食物,其中,含鈣量高、吸收性好的食物首推乳類,如牛乳每毫升含毫克元素鈣,每天能喝毫升牛奶就能獲得毫克元素鈣(當然,牛奶的品質要保證優質奶為前提!),牛奶中還含有多種氨基酸、乳酸、礦物質及維生素,促進鈣的消化和吸收,而且牛奶中的鈣質人體更易吸取,因此,牛奶應該作為日常補鈣的主要食品。其他奶類制品如酸奶、奶酪、奶片,都是良好的鈣源;其次是蛋類、尤其是蛋黃中鈣含量高,其他,如像大豆類制品、堅果類食物(如杏仁、核桃仁),海產品如蝦皮、蝦米、海帶、紫菜,帶刺骨制成的魚松、肉松,蔬菜中的金針菜、蘿蔔、香菇、木耳等鈣含量都比較高。動物骨骼如豬骨、雞骨等鈣含量很高,但難溶解於水,除非在熬骨頭湯時適量加些醋,可使骨頭中的鈣有少量溶解到骨頭湯裏,才有些補鈣的作用。壹般的糧食如米、面、玉米中鈣含量都較少,不作為鈣的主要來源。
(3)鈣劑的選擇是否“液體鈣”或“膠囊鈣”更好?其實,選擇鈣劑更應該關註元素鈣含量,不同的鈣鹽其含有的元素鈣是不同的,常用的鈣補充劑中,磷酸氫鈣含有23%的元素鈣,葡萄糖酸鈣含有9%的元素鈣,碳酸鈣的元素鈣含量相對高壹些,可達40%,是目前使用最廣泛而且性價比較高的鈣補充劑。鈣的吸收與人體需鈣量和補鈣量有很大關系,壹般來說,人體鈣吸收率在10~30%,嬰幼兒、孕婦和乳母需鈣量較大,對鈣的吸收較高,壹般人每日攝入鈣低於毫克時,鈣的吸收率隨含量增加而升高,但如果補鈣量大於毫克,吸收率反而下降,這與機體內部的調節機制有關。但人體攝入總鈣量不能超過每日毫克,否則很可能帶來副作用,如腎結石、軟組織鈣化等。
(4)鈣劑最好是在兩餐之間服用,壹般植物性食物含有較多的脂酸和草酸,而脂酸和草酸可以和鈣離子結合成不溶性的鈣鹽,不能夠被人體利用而排出體外。動物性的食物含有大量的脂肪,而過多的脂肪酸可以與鈣離子結合,也影響人體對鈣的利用。由於以上兩種原因,在進餐時服用鈣劑就會使人體對鈣的吸收率下降而造成浪費,所以只有在兩餐之間服用鈣制劑才可以保證鈣被更好地利用。但對於胃酸缺乏的人在服用某些鈣制劑時會感到胃部不適,這時可以選擇飯後服用或進餐同時服用以減少對胃的刺激。
(5)鈣的吸收需要維生素D的參與,維生素D是鈣的忠實伴侶,可以促進腸道鈣吸收。如果沒有維生素D參與,人體對膳食中鈣的吸收還達不到10%。另外,維生素D還具有促進腎臟對鈣的重吸收和調節血鈣水平等功能。人體內維生素D的來源壹是從膳食中攝取,二是通過陽光的紫外線照射皮膚合成,維生素D再經肝臟和腎臟中酶的活化,成為具有活性的維生素D。冬天人們很少到戶外活動,皮膚合成維生素D的數量減少,所以應當適量補充以使人體能夠最大限度地吸收鈣質,這壹點對老年人尤為重要。
(6)補鈣過程中需定期到內分泌科隨訪,監測血鈣、尿鈣水平以及與骨代謝相關激素的變化,調整補鈣方案。壹般主張每3~6個月去內分泌科檢查壹次,根據檢查結果調整補鈣方案。
總之,骨質疏松患者在補鈣前應先進行合理檢查,制定合理的補鈣方案,並進行有規律的內分泌科隨訪,從而達到安全補鈣的目的。
治白癜风好的医院十月中科白癜风专家会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