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髋部骨折术前后骨转换生化

时间:2019-2-5 4:53:53 来源:软组织感染

作者:李新萍1李晓玉1李宁2刘晓艳1范斌1薛嫱1吴新宝2张萍1

单位:

1.医院干部科内分泌专业组

2.医院创伤骨科

摘要:目的了解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髋部骨折术后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的变化规律,并比较骨代谢标志物在股骨颈骨折和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异同。方法收集在医院老年髋部骨折病房住院的髋部骨折患者例,其中女性例,男性3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68例,股骨颈骨折70例;明确骨折日期、手术日期,检测术前、术后血清碱性磷酸酶ALP(alkalinephosphatase,ALP)、1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N-propeptideoftype1collagen,P1NP)、1型胶原羧基末端肽交联(C-terminalcrosslinkingtelopeptidesoftype1collagen,CTX)、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eD,25OHD)水平以及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结果(1)髋部骨折以女性居多;(2)骨折后1周内术前男性、女性之间,以及两种髋部骨折之间的骨代谢标志物均未见明显差异,骨折术后40~50d骨代谢标志物均有明显上升;(3)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组和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钉内固定组,术后40~50d女性患者的P1NP上升约3倍,男性患者P1NP上升达到4倍左右;CTX及ALP上升幅度均在1.5倍左右;(4)在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组,P1NP上升约1.5倍,CTX变化不明显;(5)女性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组中部分患者术后CTX呈下降趋势,与基线血磷水平呈负相关。结论老年髋部骨折后骨代谢标志物的变化有一定规律,骨折类型不同会影响骨代谢标志物变化总体变化趋势,研究标志物变化规律有助于评估骨折术后骨愈合的进程。

关键词:骨质疏松;老年髋部骨折;骨代谢标志物;骨密度;

髋部骨折常见于老年患者,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最常见并发症之一,其致死率及骨折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高于其他脆性骨折。髋部骨折主要可分为股骨颈骨折和粗隆间骨折,两者的临床表现有很多不同。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髋部骨折的发病率日趋增高。据估测到年全世界的髋部骨折人数将达到万,其中亚洲将占50%以上。随着髋部骨折的增加,骨折后的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假体周围再次骨折等亦将增加,有没有较好的指标能预测上述情况的发生成为目前







































如何治疗白癜风最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会痛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cvm.com/jbzz/10521.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