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年CSCO指南会课件全面

时间:2020-8-14 17:36:27 来源:软组织感染

使用汞合金补牙不用担心 http://www.zgbdf.net/baidianfengjiankangzixun/xiyizixun/m/26852.html

扫码文末   

《CSCO胰腺癌诊疗指南》

  

  年胰腺癌诊疗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该指南在版基础上进行了更新。辅助治疗方面,将PRODIGE24/CCTGPA.6临床研究[,《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中的mFOLFIRINOX方案增添为体能状态良好患者的Ⅰ级推荐;新辅助治疗方面,根据年ASCO年会报道的Ⅲ期临床研究结果,将吉西他滨为基础的同步放化疗增添为体能状态良好患者的Ⅱ级推荐;另外,随着免疫治疗和靶向药物篮式研究的进展,新版指南将MSI、TMB、NTRK等的检测作为Ⅲ级推荐,根据检测结果,可考虑使用免疫检查点或NTRK抑制剂。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胰腺癌中的应用,目前尚无充分循证医学依据,亦缺乏相应的生物标志物,期待着后续临床研究。

 

 

《CSCO恶性肿瘤患者营养治疗指南》

 

  该指南从版专家共识更新而来,更新内容超过70%,总结如下:①肿瘤患者的营养风险筛查和评估部分,分别增加综合、动态和门诊评估内容的2A类,Ⅱ级推荐。②围手术期营养治疗,在营养干预指征中,增加营养筛查和评估、术前及术后营养干预指征,和出院后营养治疗的1A类,Ⅰ级推荐;免疫营养素中,增加了危重患者参照成人危重症患者营养治疗指南等推荐。③化疗期间营养治疗,更新了营养干预的指征、保持体力活动、吞咽功能的评估及营养素、免疫营养素方面的内容;④放疗期间营养治疗,在营养干预指征、营养治疗路径选择、吞咽功能评估和免疫营养素五方面进行了更新。⑤终末期营养治疗,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可适当放宽饮食限制,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充分的宣教和沟通,在膳食指导的基础上,首选肠内营养,无法达到最低营养需求时,考虑肠外营养。⑥家庭营养治疗及随访部分,更新了营养干预指征和病情稳定患者的随访时间。

  

 

《CSCO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的毒性管理指南》

 

  该指南是CSCO免疫治疗专家在参考国外共识/指南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实际情况编写而成,充分考虑了进口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我国获批数量较少、适应证过窄的实际,具有中国特色。①首次提出毒性全程管理4阶梯概念(治疗前筛查和检查、鉴别、分级管理、重启免疫治疗);②首次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毒性进行定义;③加入进口PD-1/PD-L1抑制剂中国人群毒性数据;④首次展示部分国产PD-1抑制剂毒性数据并进行汇总;⑤首次纳入皮肤毛细血管内皮增生症(CCEP)管理建议;⑥指南第一部分对特殊人群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毒性风险进行说明;⑦对重启免疫治疗注意事项进行特别说明;⑧解决了国外共识/指南部分内容不完全一致的问题,有望为进口和国产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临床上安全使用和超适应证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CSCO肺癌诊疗指南》

 

  指南主要更新内容包括:①在影像与分期诊断部分,肺癌筛查人群限定为高危人群;上调EBUS/EUS推荐等级至I级推荐;②病理学诊断部分,增加对手术标本的限定,“手术标本病理诊断应给出明确亚型,其中AIS,MIA,附壁型为主的腺癌、肉瘤样癌、腺鳞癌、大细胞癌,以及神经内分泌癌中的类癌、不典型类癌等类型,因需要充分观察标本病理改变或评估肿瘤类型所占比例,只有在手术切除标本中才可以明确诊断”;③分子分型部分,上调PD-L1表达检测推荐等级至II级推荐;增加并限定不吸烟的经活检小标本诊断的鳞癌或混合腺癌成分的患者建议EGFR突变、ALK融合及ROS1融合检测;④在IA、IB期NSCLC的治疗部分,上调微创技术下(胸腔镜)的解剖性肺叶切除+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术至I级推荐;⑤对于可手术的IIIA期患者的治疗部分,按照IASLC第8版分期,T3N2M0调整为IIIB期,治疗原则同N2阳性的IIIA期;⑥不可手术的IIIA/IIIB/IIIC期NSCLC,按照IASLC第8版分期调整,基于PACIFIC研究结果,III级推荐中添加Durvalumab巩固治疗推荐;⑦EGFR突变阳性晚期:一线治疗增加厄洛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II级推荐);耐药后“缓慢进展”伴TM突变患者,I级推荐奥西替尼治疗;“快速进展”伴TM突变患者,含铂双药化疗等级下调至II级推荐;靶向及含铂双药治疗失败后患者,上调安罗替尼至II级推荐;⑧ALK融合晚期:一线治疗,阿来替尼上调至I级优先优先推荐;靶向后线治疗耐药后“无症状”患者,增加阿来替尼或色瑞替尼II级治疗推荐;耐药后“有症状且为CNS/寡进展”部分,I级推荐继续原TKI联合局部治疗或改用阿来替尼或色瑞替尼;耐药后“有症状伴多发进展”患者,克唑替尼失败后I级推荐阿来替尼或色瑞替尼,二代TKI失败后I级推荐含铂双药化疗(或贝伐珠单抗);⑨无驱动基因突变晚期NSCLC:I级推荐贝伐单抗联合含铂双药化疗一线治疗;II级推荐帕博利珠单抗单药一线治疗PD-L1TPS≥50%NSCLC患者以及帕博利珠单抗联合AC或PC一线治疗不同组织学类型患者;III级推荐atezolizumab+PC+贝伐珠单抗一线治疗非鳞;III级推荐白蛋白紫杉醇联合铂类治疗鳞癌;二线治疗中,nivolumab,帕博利珠单抗和atezolizumab分别为I、II、III级推荐。

  

《CSCO小细胞肺癌指南》

  该指南更新要点包括:①将“atezolizumab+依托泊苷+卡铂”新增为广泛期SCLC一线治疗的III级推荐(1A类证据);②将安罗替尼新增为SCLC三线及以上治疗的II级推荐(2A类证据);③将nivolumab新增为SCLC三线及以上治疗的II级推荐(2A类证据);④在注释中增加pembrolizumab治疗SCLC的KEYNOTE研究相关内容。

  

  与国际SCLC指南相比,指南中的SCLC更新内容更符合我国国情,更加切实考虑了我国SCLC患者的临床需求:不但将国际已批准上市但在我国尚未获批的atezolizumab和nivolumab作为治疗推荐,还根据我国开展ALTER研究的良好结果将虽已上市、但仍未获批SCLC适应证的安罗替尼也作为治疗推荐,为迫切需要新药治疗的SCLC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CSCO肾癌诊疗指南》

 

  近些年,诸如肾部分切除术的广泛开展、局部进展期高难度手术的开展,以及肾癌综合治疗,减瘤术、免疫治疗的快速发展,促进肾癌的治疗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版指南更加注重循证医学证据与治疗可及性,体现在肾癌治疗中更加注重细分人群的个体化治疗,如不同疾病特征的手术推荐、不同情况减瘤术的开展,特别是转移性肾癌根据不同危险分层进行相应的治疗推荐。

  

  相较于国内外指南,该指南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指南率先将免疫治疗联合靶向治疗作为晚期肾癌的一线治疗推荐;其次,强调多学科综合治疗,如将转移性肾癌的外科指导细化,不同于国外指南,指南分为同时性转移与异时性转移,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减瘤肾切除术与转移灶局部处理的干预,包括了立体定向治疗的应用;最后,对于晚期阶段患者,不同于国外的分层指导,密切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低、中、高危三种分层推荐,对于低危、预后良好的患者依然倾向于靶向药物治疗,而随着危险程度增加,免疫联合治疗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CSCO胃癌诊疗指南》

  

  该版指南更新要点包括:①对于拟采用PD-1/PD-L1抑制剂治疗的胃癌病例,推荐检测胃癌组织中PD-1/PD-L1表达、EBV感染及MSI/dMMR状态(2A类证据,II级推荐);②局部晚期食管胃结合部癌的整体治疗模式的转变。将II-III期且适宜手术患者分为非食管胃结合部肿瘤和食管胃结合部肿瘤,后者推荐围手术期治疗作为首选的治疗方式(1B类证据,I级推荐);③进展期胃癌的腹腔镜手术已经获得了比较充分的证据,作为II级推荐应用于进展期远端胃癌患者,证据级别由1B类提升为1A类;④进展期胃癌D2根治术后辅助化疗方案的进一步优化,继围手术期治疗后,紫杉类药物被推荐应用于进展期胃癌术后辅助化疗(1B类证据,I级推荐);⑤单药PD-1单抗推荐于ECOG=0或1分的转移性胃腺癌的三线治疗,证据级别由1A类证据/III级推荐提升为1B类证据/II级推荐。

 

《CSCO肉瘤诊疗指南》

 

  软组织肉瘤大约占人类所有恶性肿瘤的0.8%,我国年发病率约为2.38/10万。虽然发病率低,但软组织肉瘤分为12大类,有50种以上亚型。国内除了几大诊治中心以外,很多患者在非专业诊治中心接受治疗,不规范诊治时有发生。

  

  该指南的重要特点:①在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推出,以规范化诊治为重心,兼顾学科前沿进展;②兼顾地区发展不平衡、药物和治疗措施的可及性、以及肿瘤治疗的价值三个方面;③涵盖了肿瘤的诊断、治疗及随访等多方面内容,对软组织肉瘤的规范化诊疗做了全面的阐述。

本指南与国际其他指南的重要区别在于:首先形式上,有别于NCCN和ESMO指南,本指南采用CSCO诊疗指南推荐等级,即基于证据类别和CSCO专家共识度对重要的诊治策略进行说明;其次内容上,兼顾我国国情和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对软组织肉瘤进行全方位的策略提炼和注释,适合我国临床医生使用。

 

《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

 

  版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总体框架不变,依然分为诊疗总则、诊断原则、结肠癌的治疗原则、直肠癌的治疗原则、遗传性结直肠癌的筛检和基因诊断原则共5部分。

主要更新包括:①影像学部分新增了对直肠癌影像学结构化报告的推荐;②病理学部分对基因突变检测方法进一步说明;③非转移性患者治疗方面,对II期患者低危/普危/高危进一步说明,对辅助化疗药物选择增加不推荐呋喹替尼和所有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④转移性患者的治疗方面,在转移灶潜在可切除组和姑息一线治疗组,针对RAS/BRAF全野生型进行了左半结直肠和右半结肠的分层;在转移灶潜在可切除组,RAS/BRAF野生型且原发灶位于右半结肠和RAS/BRAF突变型患者,FOLFOXIRI+/-贝伐珠单抗方案由II类推荐改为I类推荐;对不适合强烈治疗的MSI-H/dMMR一线治疗患者、和所有MSI-H/dMMR二线及以上患者,增加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作为II级推荐;BRAFVE突变的患者二线及以上治疗,新增伊立替康+西妥昔单抗+维莫非尼的III级推荐;瑞格非尼第一周期可采用剂量滴定方法:第一周80mg/日,第二周mg/日,第三周mg/日;增加了呋喹替尼的三线治疗的I级推荐;添加关于HER2和NGS内容,鼓励患者参加临床研究;⑤直肠癌的治疗方面,对cT1N0患者增加了临床完全缓解(cCR)-观察等待策略的II级推荐:如患者有强烈保肛意愿:术前同步放化疗,然后,cCR-观察等待,ycT1-经肛门局部切除,ycT2-直肠癌根治术;对cT3/cT4N+直肠癌患者经新辅助放化疗后cCR者增加了“观察等待”的II级推荐。

 

《CSCO肝癌诊疗指南》

 

  该指南于年8月4日在首届CSCO肝胆胰肿瘤大会上公布。在遵循原国家卫生计生委版《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原则的基础上,同时参考了最新美国肝脏病学会、欧洲肝脏病学会、亚太肝脏病学会以及NCCN指南等,特别强调根据中国的国情来指导临床实践,同时根据证据级别和专家推荐级别对各种治疗进行不同推荐,充分考虑了药物的可及性和药物经济学。

  

《CSCO食管癌诊疗指南》

  

  今年首次发布的食管癌指南是CSCO恶性肿瘤诊疗系列指南之一。中国是食管癌大国,每年新发病例占全世界新发病例的50%以上,并且中国的食管癌绝大部分是鳞癌,不同于国外以腺癌为主的情况。因此,制定符合中国特色食管癌的诊疗指南对于提高我国食管癌治疗水平、改善患者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本次指南提交稿件一周后,美国NCCN食管癌指南也发布了最新版,其中出现了与本指南契合一致的对于早期食管癌治疗分层的重要更新,这充分说明了本指南的先进性、时效性与实用性。

 

《CSCO头颈部肿瘤诊疗指南》

 

  头颈部肿瘤具有分类复杂和治疗手段争议较多的特点,因此多学科联合诊疗(MDT)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次指南更新,有利于规范整体治疗原则、推进多学科协作。本指南的特点在于突出重点和加强实用性,聚焦于头颈部肿瘤的5大好发部位(口腔、口咽、喉、下咽和鼻咽),分别进行简明扼要的表格式治疗推荐,并在关键点加以注释。

  

  该指南与国际上其他指南的重要区别体现在充分考虑到国内治疗水平的不均衡性,采用分级专家推荐的形式,既能够保证基本的治疗标准,同时也提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更高水平的治疗介入。

 

《CSCO持续/复发及转移性甲状腺癌诊疗指南》

 

  该指南主要侧重于临床上比较棘手的持续/复发及转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prm-DTC),强调超声、放射、病理及外科、核医学、内分泌、放疗等多学科团队(MDT)在prmDTC的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及意义,并通过整合上述MDT专家意见对prmDTC多学科处置进行解读和推荐。本次更新纳入最新统计学数据,阐述prmDTC的可能机制,在引用了国际最新包括著名华裔甲状腺领域专家邢明照教授等研究证据同时,也纳入了我国专家的最新研究证据。

  

  最后,甲状腺癌专委会针对相关问题条款,进行了国内不同区域相关领域专家的意见征询及投票表决,以确定指南相关推荐在我国的普适性及可及性。本指南的更新将有助于我国prmDTC的规范化诊治,并进一步改善这部分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存率。

 

《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

 

  该指南在年淋巴瘤指南基础上,紧跟国内外近一年的最新研究进展,同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了更贴近我国临床工作的更新。例如,将我国最新批准的新药,特别是我国自主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纳入指南,推荐给临床医生。这样,既能为临床医生提供合理用药的依据,又能促进我国创新药物的研发,此举将产生深远的意义。新版的淋巴瘤诊疗指南能够帮助淋巴瘤专业医生更深入地了解淋巴瘤,更好地规范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进一步提高我国淋巴瘤的治愈率,有效地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

  

  本次更新体现在术前新辅助治疗、术后辅助治疗、晚期乳腺癌的解救治疗等几方面。①乳腺癌术前新辅助治疗,强调仅以HER2阳性或三阴性作为术前新辅助药物治疗选择的标准时,肿瘤应>2cm;或参加严格设计的临床研究;经足疗程新辅助治疗后仍未达到pCR者,术后可考虑强化治疗。②术后辅助治疗新增基因检测对决策的重要作用。③晚期乳腺癌解救治疗,重申曲妥珠单抗和紫杉类再使用的获益人群;指出帕妥珠单抗在晚期HER2阳性患者中的重要作用;增加吡咯替尼联合卡培他滨作为抗HER2二线治疗的推荐方案,突出国产新药在乳腺癌治疗领域的地位和作用;同时还提高了氟维司群在激素受体阳性患者中的治疗地位,强调了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的作用。

  

  指南不仅紧跟国际最新的科学进展,把类似吡咯替尼、CDK4/6等纳入指南外,还增加了循环肿瘤标志物、人工智能等章节,涵盖了液体活检、二代测序、智能影像、智能病理和智能决策等领域。此外,除外纸质版指南,今年还开发了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决策系统,及未来适合患者及家属的科普版,共同助力我国乳腺癌诊疗事业的发展。

  

 

《CSCO黑色素瘤诊疗指南》

 

  该指南更加注重遵循NCCN指南与中国研究结果相结合的理念,将成为全球第一个按照黑色素瘤亚型(皮肤、肢端、黏膜、眼)来制定的指南。我国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特点不同于西方人群,肢端、黏膜来源的患者占有相当的比例,而NCCN指南只针对皮肤来源黑色素瘤患者的诊治,因此针对非皮肤来源患者,急需符合中国特色的诊治指南。目前备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cvm.com/jbzz/11372.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