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学内科学之瘿病篇

时间:2020-10-11 10:55:22 来源:软组织感染

白癜风北京专科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瘿病是由于情志内伤、饮食及水土失宜,以致气滞、痰凝、血瘀壅结颈前所引起的,以颈前喉结两旁结节肿大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气滞痰凝壅结颈前是瘿病的基本病机,与体质因素密切相关。日久引起血脉瘀阻,以气、痰、瘀三者合而为患。其病位在颈前。病性初期多实,病久则由实致虚,尤以阴虚、气虚为主,或见阴虚火旺,以致成为虚实夹杂之证。本病相当于西医的甲状腺肿大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亢进(hyperthyroidism),简称甲亢,指甲状腺的高功能状态,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不仅限于甲状腺,而是一种多系统的综合征,包括高代谢症候群、弥漫性甲状腺肿、眼征、皮损和甲状腺肢端病。由于多数患者同时有高代谢症和甲状腺肿大,故称为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又称Graves病。本病多见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4—6,以20~40岁最多见。

一、病因病机

(一)、水土因素中医很早就认识到,瘿病的发生与水土居处有极为密切的关系。由于久居离海较远的山区,食溪谷之水,感受冷毒之气,使脾失健运,水湿不化,气血运行失常,聚而生痰,结于颈前,发为瘿病。

(二)、情志内伤忧思恼怒,情志内伤,也是形成瘿病的重要原因。由于情志调摄失宜,肝气失于条达,气机郁滞,津液不能正常的循行和输布,凝聚成痰,痰气郁结,壅于颈前而患本病。

(三)、体质因素妇女的经、孕、产、乳等生理特点与肝经气血有密切关系,常易因情志,饮食等因素,引起气郁痰结,气滞血瘀及肝郁化火等病理变化,故女性易患瘿病,另外,素体阴虚者,痰气郁滞后易于化火伤阴,导致阴虚火旺的病理变化,使病程缠绵。

二、诊断依据

(一)临床表现1、症状

神经系统:易激动、精神过敏、舌和双手平举向前伸出时有细震颤、多言多动、失眠紧张、思想不集中、焦虑烦躁、多猜疑等,有时出现幻觉,甚至亚躁狂症,但也有寡言、抑郁者。患者腱反射活跃,反射时间缩短。

高代谢综合征:怕热多汗,皮肤、手掌、面、颈、腋下皮肤红润多汗。常有低热,发生危象时可出现高热。常有心动过速、心悸、食欲亢进,但体重下降,疲乏无力。

心血管系统:心悸、气促,稍活动即明显加剧。重症者常有心律不齐,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等。心动过速常系窦性,一般心率~次/分,静息或睡眠时心率仍快,为本病特征之一。心律失常以早搏最为常见,阵发性或持久性心房颤动和扑动,以及房室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也可发生。心音增强,心搏动有力,心尖部第一心音亢进,常闻及收缩期杂音,偶闻舒张期杂音。心脏扩大和充血性心力衰竭多见于年长久病的男性重患。当合并感染或应用B受体阻滞剂时易诱发心力衰竭。可见收缩压增高,舒张压稍低或正常,脉压增大。消化系统:食欲亢进,体重却明显下降。过多甲状腺素可兴奋肠蠕动以致大便次数增多,有时因脂肪吸收不良而呈脂肪痢。甲状腺激素对肝脏可有直接毒性作用,可致肝肿大和谷丙转氨酶(ALT)增高。

血液系统:可见周围血液中白细胞总数偏低,淋巴细胞百分比和绝对值及单核细胞增多,血小板寿命缩短,有时可出现紫癜。由于消耗增加,营养不良和铁的利用障碍,偶可引起贫血。

运动系统:主要表现为肌肉软弱无力,少数可表现为甲亢性肌病。生殖系统:女性患者常有月经减少,周期延长,甚至闭经,但部分患者仍能妊娠、生育。男性多阳痿,偶见乳房发育。内分泌系统:肾上腺皮质功能于本病早期常较活跃,但在重症(如危象)患者中,其功能呈相对减退,甚或不全;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增多,血浆皮质醇的浓度正常,但其清除率加速,说明其运转和利用增快。2、体征(1)、甲状腺肿:多数有甲状腺肿大,为弥漫性对称性肿大,质软,吞咽时上下移动。少数患者的甲状腺肿大不对称,或肿大明显。由于甲状腺的血流量增多,故在上、下叶外侧可闻及血管杂音并扪及震颤,尤以腺体上部较明显。甲状腺弥漫对称性肿大伴杂音和震颤为本病一种特殊体征,但应注意与静脉和颈动脉杂音相区别。(2)、眼征:本病中有以下两种特殊的眼征:非浸润性突眼:又称良性突眼,占大多数。一般呈对称性,有时一侧突眼先于另一侧。主要因交感神经兴奋眼外肌群和上睑肌张力增高所致,主要改变为眼睑及眼外部的表现,球后组织改变不大。眼征有以下几种:①眼裂增宽(Darymple征);②少瞬和凝视(Stellwag征);③眼球内侧聚合不能或欠佳(Mobius征);④眼向下看时,上眼睑因后缩而不能跟随眼球下落(vonGraefe征);⑤眼向上看时,前额皮肤不能皱起(Joffroy征)。浸润性突眼:又称内分泌性突眼、眼肌麻痹性突眼症或恶性突眼,病情较严重,可见于甲亢不明显或无高代谢症的患者。主要由于眼外肌和球后组织体积增加、淋巴细胞浸润和水肿所致。(3)、皮肤及肢端表现:少部分患者有典型对称性黏液性水肿,多见于小腿胫前下段,有时也可见于足背和膝部、面部、上肢,甚而头部。初起时呈暗紫红色皮损。皮肤粗厚,以后呈片状或结节状叠起,最后呈树皮状,可伴继发感染和色素沉着。少数患者可有指端软组织肿胀,呈杆状,掌指骨骨膜下新骨形成,以及指或趾甲的邻近游离边缘部分和甲床分离现象,称为指端粗厚。(二)、理化检查1、甲状腺功能试验血清总甲状腺素(TT4):在估计患者甲状腺激素结合球蛋白(TBG)正常情况下,T4的增高提示甲亢。

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增高幅度常大于TT4。血清反T3(rT3):甲亢时明显增高。

游离甲状腺素T4(FT4)和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FT3):FT4和FT3的测定结果不受前述TBG的影响,较TT4和TT3的结果更能正确地反映甲状腺功能状态。甲亢时明显高于正常,尤以FT3的增高更为明显。2、促甲状腺素(TSH):低于正常。3、甲状腺摄I率:如摄碘率增高,3小时25%,或24小时45%(近距离法),峰值前移可符合本病,但宜作T,抑制试验,以区别单纯性甲状腺肿。4、T3抑制试验:正常及单纯甲状腺肿时第二次摄I率明显下降,达50%以上。本病及浸润性突眼患者中,TSH对甲状腺的刺激已为TSAb所取代,且不受T,和T4所抑制,故在服用TTug每8小时1次,持续一周后,第二次摄13I率不被抑制或50%。此法对老年冠心病患者不宜采用,以免引起心律失常或心绞痛。5、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兴奋试验:有兴奋反应为正常,如TSH接近于零,或用灵敏度较高的免疫测量分析(immunometricassay)结果TSH低于正常,且不受TRH兴奋,可提示甲亢。6、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和甲状腺微粒体抗体(MCA):在本病中TGA和MCA均可阳性,但其滴度远不如桥本甲状腺炎时高。在通常情况下,甲亢患者T3、rT3和T4血浓度增高,尤其是FT3和FT4更为可靠,T3的升高较T4为明显,因而在早期时,T4尚未增高超过正常时,T3和rT3已有明确增高。TSH低于正常仅在较灵敏的免疫放射测定中见到。(三)、诊断要点1、具有甲亢典型症状及体征患者。2、血清总甲状腺素(TT4)、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升高。血清促甲状腺素(TSH)水平降低,且对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RH)兴奋试验无反应。3、甲状腺摄”1I率升高(3小时25%;24小时45%),高峰值提前(3小时的摄13l率为24小时的80%以上),T3抑制试验阴性(不能抑制)。4、免疫学检查: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甲状腺微粒体抗体(MCA)的阳性率和滴度可升高,甲状腺刺激性抗体(TSAb)阳性。5、瘿病以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为最基本的临床特征,多发于女性。望诊和切诊对于本病的诊断有重要作用。颈前肿块,可随吞咽动作而上下移动。初作可如樱桃或指头大小,一般生长缓慢。大小程度不一,大者可如囊如袋。触之多柔软、光滑,病程日久则质地较硬,或可扪及结节?6、早期多无明显的伴随症状,发生阴虚火旺的病机转化时,可见低热、多汗、心悸、多食易饥、面赤、脉数等表现。7、多发于女性,常有饮食不甘、情志不舒的病史.发病呈现一定的地区性。(四)、鉴别诊断1、瘰疬:瘰疬亦会在颈项部岀现肿块,需要加以鉴别。瘿病的肿块在颈部正前方,肿块一般较大。瘰疬的患病部位是在颈项的两侧,肿块一般较小,每个约胡豆大,个数多少不等。2、消渴:瘿气之阴虚火旺致多食易讥与消渴类似。瘿病颈前肿大,或伴有烦热多汗、急躁易怒、眼球突岀等症;消渴颈前无肿块,无突眼,有多饮多尿等症,且尿中有甜味。

3、瘿痈:有急性发病史,颈前肿块增大变硬,有压痛,常伴发热、吞咽疼痛等全身症状。

三、辩证论治

瘿病的各种证候之间有一定的关系。气郁痰阻,痰结血瘀,阴虚火旺.可逐步发展而成。治疗以理气化痰,消瘿散结为基本治法。瘿肿质地较硬及有结节者,应配合活血化瘀。火郁阴伤而表现阴虚火旺者,则当以滋阴降火为主。

(一)、气郁痰阻证(瘿囊)证候:颈前结块肿大,弥漫对称,边缘不清,肿块一般光滑、柔软。病程日久者可扪及结节。肿块大小程度不一,大者可如囊如袋,由颈部下垂胸前。急躁易怒,重可胸闷、憋气、咳嗽或吞咽困难。

治法:理气化痰,消瘿散结。

方药:昆布丸合四海舒郁丸。

昆布10g,海带10g,海藻10g,海螵鞘15g,海蛤壳30g,陈皮6g,香附10g,法半夏10g,夏枯草30g,郁金10g,香附10g,柴胡10g,枳壳10g,莪术10g,三棱10g,丹参15g,桔梗10g,牛蒡子10g,木蝴蝶10g,射干10g,桔核15g,荔枝核15g。(二)、痰结血瘀证(瘿瘤)证候:颈前肿块偏于一侧,或一侧较大,或两侧均大,大小多如核桃,质常较硬,肿块可随吞咽动作上下;病情严重者,肿块迅速增大,质坚硬,表面高低不平,并且活动性减小;胸闷不舒,烦热,苔腻,脉弦或弦细。治法:理气化痰,活血化瘀,消瘿散结。方药:海藻玉壶汤加减。昆布10g,海带10g,海藻10g,陈皮6g,法半夏9g,浙贝母12g,连翘10g,当归10g,川芎10g,郁金10g,香附10g,夏枯草30g,牡丹皮10g,玄参12g,三棱10g,莪术10g,丹参12g,露蜂房10g,山慈菇9g,半枝莲30g,黄芪30g,白术15g,茯苓12g,山药30g,桔核15g,荔枝核15g。(三)、阴虚火旺证(瘿气)证候:颈前轻度或中度肿大,一般柔软、光滑、无结节、无根,可随吞咽动作而活动。烦热心悸,失眠,自汗,急躁易怒,眼球突出,手指颤抖,多食易饥,甚至消瘦、乏力、月经量少、闭经,或阳痿,舌质红,脉弦数或细数。治法:养阴清火,化痰散结。方药:二冬汤合消瘰丸加减。天冬10g,麦冬10g,北沙参15g,天花粉15g,黄芩10g,知母10g,玄参12g,牡蛎30g(先煎),浙贝母10g,丹参12g,生地黄10g,炒酸枣仁12g,夜交藤15g,夏枯草30g,牡丹皮10g,蒺藜10g,石决明30g,钩藤15g,石膏12g黄芪10g,山茱萸10g,熟地黄10g,枸杞子10g,制何首乌10g,桔核15g,荔枝核15g,甘草6g。

四、临证权变

虚风内动,手指颤抖者,应加用石决明、钩藤、白蒺藜、白芍、牡蛎平肝熄风;胃热内盛,多食善饥者,加生石膏、知母清泄胃热;脾胃气虚,纳差便溏者,加白术、茯苓、淮山药健脾益气;久病正气耗伤,精血不足而见消瘦乏力,妇女月经量少或闭经,男子阳萎者,应酌加黄芪、山茱萸、熟地、枸杞子、制首乌补益正气,滋养精血。

瘿病的治疗主要应通过内服药取效,决不可轻易在局部施用刀针。但对于瘿肿巨大,内治效果不理想者,也可考虑结合外科手术治疗。

五、调护

(一)、病人应保持心情舒畅勿郁怒生气,以防疾病的复发或加重。

(二)、饮食应总肥腻、肉类食物香燥,辛辣之品。

(三)、治疗中应注意观察瘿肿的大小及软硬变化,以及早判断疾病的顺逆。

六、应用例案

例一、陈XX,女,29岁。以颈前肿大一年余,伴自汗,心悸住院。一年前患者发现颈前肿大,当时未介意。半年后,颈肿逐渐明显,且出现两目发胀,心悸,头晕易汗,经期先后不定,经xx医院确诊为“甲状腺机能亢进症。”住院治疗一个半月,转请中医诊治。现患者颈部中度肿大,质软,无根。苔薄黄,脉弦数。此乃瘿气,因情志内郁,气滞痰凝致病,但日久化火,阴血耗伤,故治当平肝软坚,滋养阴血。

处方:昆布10克、藻10克、山甲珠10克、贝母6克、小蓟10克、山慈菇10克、元参10克、远志10克、大力子10克、茯神10克、柏子仁10克、夏枯草10克、三七3克,研粉二次冲服。

二诊:上药服十六剂,心悸好转,脉搏每分钟不越百至,汗出渐少,颈间舒畅,已不堵闷。

处方:草决明10克、海藻10克、生牡蛎12克先煎、生龙骨12克先煎、石决明20克、昆布10克、山甲珠10克、生鹿角15克、远志10克、夏枯草10克、龙眼肉10克、茯神10克、浙贝母6克、山慈菇10克、小蓟10克、黑玄参10克、三七粉3克,分二次冲服

三诊:前方已服二十七剂,中间曾停药数次观察。停药时症状有反复,故拟丸方缓图,以冀巩固。

处方:生龙齿60克、淡昆布30克、苦桔梗15克、山甲珠30克、大小蓟30克、润元参30克、川当归30克、柏子仁30克、旱三七15克、杭白芍30克、仙鹤草60克、桂圆肉30克、淡海藻30克、浙贝母30克炒远志30克、生牡蛎60克、白人参15克、夏枯草30克

共为细末,炼蛮为小丸,每日早,晚各服10克,白开水送。(《施今墨临床经验集》)

按:本例医者根据病人颈前肿物形态及头晕,心悸,易汗月经先后不定、脉弦数等证,诊为瘿气病(肝火旺盛型),治疗除以海藻、昆布、甲珠,三七化痰活血软坚外,又换用了玄参夏枯草、小蓟等养阴清热药,故收效较速。继以丸药巩固疗效,以期根治疾病。

文献摘录

《诸病源候论?瘿候》:“瘿者由忧恚气结所生,亦由饮沙水,沙随气入于脉,搏颈下而成之。”

《大平圣惠方?瘿气咽喉肿塞》:“夫瘿气咽喉肿塞者,由人忧恚之气在于胸膈,不能消散,搏于肺脾故也。咽门者,胃气之道路;喉咙者,肺气之往来。今二经俱为邪之所乘,则经络痞塞,气不宣通,故令结聚成瘿,致咽喉肿塞也。”“石瘿、泥瘿、劳瘿、忧瘿、气瘿、是为五瘿。石与泥则因山水饮食而得之;忧、劳、气则本于七情、情之所至,气则随之,或上而不下,或结而不散是也。"

《外科正宗?瘿瘤论》:“夫人生瘿瘤之症,非阴阳正气结肿,乃五脏瘀血、浊气、痰滞而成。”“但结成形者,宜行散气血。已成无痛无痒,或软或硬色白者,痰聚也,行痰顺气,已成色红坚硬,渐大微痒微疼者,补肾气,活血消坚。,”

《杂病源流犀烛?瘿瘤》:瘿瘤者,气血凝滞,年数深远,渐长渐大之症。何谓瘿,其皮宽,有似樱桃,故名瘿。亦名瘿气,又名影袋。”

主编:郑伟达

副主编:郑发榕

校对:郑东英

郑伟达教授出诊时间,()

慈爱众生丹心济世大国良医郑伟达教授

郑伟达副主委参加第25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暨闽日肿瘤防治与康复宣传系列活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cvm.com/jbzz/12057.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