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眼、斜视患儿需警惕视网膜母细胞瘤
作者:首都医科医院赵军阳
“如果患儿家长主诉为猫眼,眼睛发白光、黄光或者眼球发亮等,首先一定要考虑是否肿瘤;另外,表现为斜视的患儿,无论年龄大小,一定要详细检查,除外肿瘤的可能。”
1临床表现
视网膜母细胞瘤(Rb)的临床表现依据肿瘤的大小和位置而不同。例如,早期的肿瘤很小,如果又位于视网膜的周边部,对视力没有影响,普通的眼底检查和眼科超声检查(包括B超,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CT以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都不能准确及时发现肿瘤,临床上没有任何症状,最容易漏诊,所以出现临床症状的患儿被确诊时都是中晚期病例。
2诊断
确诊Rb主要依据临床表现、眼部专科检查和辅助检查。大部分患儿通过散瞳后的眼底检查可确诊,尤其是在屈光间质(包括角膜、前房、晶状体和玻璃体)清亮的情况下,眼底检查可直接看到肿瘤而确诊。若患儿较小、难配合,可采用口服水合氯醛等方法或在全麻下检查,利用眼底照相机检查眼底,在巩膜压迫器协助下可以检查全部视网膜。
在屈光间质浑浊、眼底看不清时,或者为了其他目的(例如要测量肿瘤大小,查看肿瘤内有无钙化和血流情况,视神经是否受到侵犯,眼球壁是否完整等),可以采用以下辅助设备进行检查和确诊。
眼科超声检查包括B超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可发现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浑浊、肿瘤内部钙化、测量肿瘤大小,查看肿瘤与视神经关系,还可观察测量肿瘤内部血流情况。对于某些特殊类型肿瘤,例如肿瘤内部有较大或者多个囊肿,超声可以更清楚地检测到。
CT和MRICT主要是检查瘤体是否有钙化,视网膜母细胞瘤80%以上都会有瘤体内的钙化,在CT上呈现高密度影;CT还可以发现并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形状等,另外还能确定肿瘤是否突破眼球、视神经是否增粗,头颅检查可以发现有无颅内转移,以及第三侧肿瘤。但因CT有放射性,有可能诱发第2肿瘤,故应减少CT检查。在软组织检查方面,MRI比CT更准确,在造影剂帮助下,可分辨肿瘤侵犯视神经和眶内、颅内的范围,有助更好制定治疗方案。
3治疗
手术治疗
人类对Rb的治疗超过年。对于早期患儿,主要措施是眼球摘除,挽救患儿生命;无论肿瘤大小,只要肿瘤局限在眼球内,在没有发生转移之前,都可以通过眼球摘除除是人类治疗Rb最早、最彻底的方法,大约有30%~50%的患儿因此而得救。
近几年,国内外一些医生开始采用肿瘤切除手术,彻底切除肿瘤和种植,达到彻底治愈;目前已经取得很好效果,在国际上也有一些文章发表。
总之,手术治疗依然是Rb的主要治疗方法,虽然经历过放疗、化学减容(如下所述)等方法,目前又逐渐回归到一线治疗的地位。
放疗
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放疗逐渐应用于临床。临床医生发现,眼球摘除联合放疗不仅能提高患儿的生存率(60%~70%的患儿保住了生命),而且有少部分患儿通过放疗保住了眼球,个别还有视力。
放疗包括外放疗和定向放疗。为了规范放疗,专家们制定了R-E分级。但是经过临床20~30年的观察,许多患儿成年后发生了第2肿瘤,造成的死亡远高于Rb本身。通过开展研究发现,这些患儿在幼年时都接受过放疗。另外,眼眶的外放疗也造成眼眶发育畸形。因此,放疗不再做为首选方法,并且大范围的外放疗临床已经很少应用,仅在特殊情况下使用,例如,肿瘤发生大范围的眼眶蔓延和转移。
定向放疗就是将放射性局限在眼内或者局部,可以减少以上的并发症,但是设备昂贵,儿童放疗时需要麻醉医生在旁边进行全身麻醉,国内开展的并不多。
化疗
上世纪90年代,多种药物联用的化疗方案开始用于临床实践。依据化学药物作用的不同特点,开展联合用药以杀死不同时期的肿瘤。
系统化疗采用标准的CEV(卡铂+依托泊苷+长春新碱)方案;如果依托泊苷过敏,也可以换成替尼泊苷(Teniposide)。剂量的选择依据患儿的体重计算。每次化疗输液仅两天(由这些药物的特性决定),每21~28天为1个周期,一般化疗疗程是4~6个周期;对于转移或者眼眶内复发的患儿,可以增加化疗周期,达到9~12个周期。目前国际上开始流行给足剂量,缩短间隔时间(21天),减少化疗次数(4次);如果有复发,再追加两次化疗。这样可以减少肿瘤耐药性,减少全身的毒副作用。
系统化疗不仅提高了患儿的生存率,达到90%~95%以上(发达国家),而且也保住了很多眼球(发达国家大约50%)。眼球摘除后是否需要辅助化疗应该以眼球的病理报告为准。摘除后的眼球都应该送病理检查;病理主要查看肿瘤是否穿过筛板,是否侵犯大范围(3毫米以上)的脉络膜,是否侵犯巩膜突破眼球。根据这些高危因素再决定是否需要辅助化疗。辅助化疗也是4~6个疗程。
局部治疗
眼动脉局部化疗系统化疗对全身器官的毒副作用较大,肿瘤也容易产生耐药性(4~6次化疗以上)。为了提高眼球保存率,同时减少全身的毒副作用,从年开始,眼动脉局部化疗(也称介入治疗)逐渐兴起,目前在美国多个中心已经成为首选治疗方法,尽管提高了眼球保存率,但是钙化的肿瘤依然存于眼内,并且对于大量玻璃体种植的效果欠佳。
眼动脉局部化疗所用的主要药物是美法仑,每次5~7.5毫克,21~28天为1周期,一般3~6个周期。也有人联合应用卡铂、拓扑替康等。
激光治疗主要是针对小肿瘤、复发肿瘤或者残存肿瘤。一般采用波长nm或者nm激光,前者对血管丰富的肿瘤效果好,但是穿透力较弱;后者穿透力强,损伤也大。
冷冻治疗采用液态二氧化碳,温度可达------80度。对周边视网膜的小瘤效果很好,但是需要多次反复冷冻。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肿瘤
点赞和转发是一种美德。
北京治疗白癜风专科白癜风治疗贵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