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入院时既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医院内发生的感染,医院内获得而于出院后发病的感染。“医院感染”这一现象是随着“医院”这种医疗形式的诞生而出现的。随着我过医疗制度的不断深化,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医院感染,应该是摆在我们医护人员面前的重要任务。手术切口的分类及感染诊断标准一.切口分类
手术切口一般可分为下述3类:
1.Ⅰ类切口为无菌切口,指局部无感染、非外伤性的、未进入空腔脏器(胃肠、胆道、呼吸道等)的切口,如甲状腺切除术、开颅术及闭合性骨折切开复位术等。
2.Ⅱ类切口为可能污染切口,包括:
①某些脏器手术的切口可能受到污染,如阑尾、胃、肺、子宫切除术等;
②手术区域皮肤不易彻底灭菌(如阴囊、会阴部手术);
③新近愈合的切口需再次切开手术,如腹部手术出现并发症需再次剖腹的切口(如脾切除术后大出血需再次开腹探查止血等);
④伤口6h内经清创初期缝合的伤口。
3.Ⅲ类切口为污染切口,包括:
①切口直接暴露于感染区中或邻近感染区,如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手术、阑尾穿孔手术、结核性脓肿或窦道切除缝合的切口等;
②与口腔相通的手术,如唇裂、腭裂手术等;
③某些腹内明显感染的手术,如胆囊积脓、肠绞窄坏死等手术。
在个别病例中,切口分类有困难时,一般可定为下一类,即不能确定为Ⅰ类者可定为Ⅱ类;不能定为Ⅱ类者定为Ⅲ类。二.切口愈合等级1.甲级以“甲”字表示,指愈合优良,无不良反应的初期愈合。
2.乙级以“乙”字表示,指愈合欠佳,即切口愈合有缺点,但未化脓的愈合,如缝线感染(针孔脓点)、红肿、硬结(超过一般反应者)、血肿、积脓、皮肤坏死、脂肪液化、切口破裂等。为了统计缺点的性质,可在“乙”字后面加括号注明具体情况,如“乙(血肿)”。
3.丙级以“丙”字表示,切口化脓,并因化脓需将切口敞开或切开引流者。三.手术部位医院感染专业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中关于手术部位感染的诊断标准如下:1.表浅手术切口感染仅限于切口涉及的皮肤和皮下组织或位于筋膜层以上的肌肉组织,感染发生于术后30d内。(1)临床诊断:符合上述界定,并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①表浅切口有红、肿、热、痛或有脓性分泌物;
②临床医生诊断的表浅切口感染。(2)病原学诊断:在临床诊断基础上,细菌培养阳性。
说明:
①创口包括外科手术切口和意外伤害所致伤口。为避免概念上的混乱,不用“创口感染”一词;
②切口缝合针眼处有轻微炎症和少许分泌物不属于切口感染;
③切口脂肪液化,液化清亮者也不属于切口感染。
2.深部手术切口感染是指无植入物术后30d内、有植入物(如人工心脏瓣膜、人工血管、机械心脏、人工关节等)术后1年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且涉及切口深部软组织(深筋膜和肌肉)的感染。(1)临床诊断:符合上述界定,并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①从深部切口引流出或穿刺抽到脓液(感染性手术后引流液除外);
②切口自然裂开或由外科医生打开的切口,有脓性分泌物或有体温高于38℃,局部有疼痛或压痛;
③再次手术探查,经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发现有深部切口脓肿或其他感染迹象;
④临床医生诊断的深部切开感染。(2)病原学诊断: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细菌培养阳性。
3.器官(或腔隙)感染无植入物手术后30d内、有植入物手术后1年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但涉及手术切口以外的任何器官(或腔隙)的感染,如阑尾术后的膈下脓肿。(1)临床诊断:符合上述界定,并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①引流或穿刺发现脓液;
②再次手术探查,经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发现涉及器官(或腔隙)有感染的迹象;
③由临床医生诊断的器官(或腔隙)感染。(2)病原学诊断:在临床诊断基础上,细菌培养阳性。
说明:
①临床或(和)有关检查显示典型的手术部位感染,即使细菌培养为阴性,亦可以诊断;
②手术切口浅部和深部均有感染时仅需报告深部感染;
③经切口引流所致器官(或腔隙)感染,不需再次手术者,应视为深部感染。
手术室频道68or.白颠风是怎么引起的白癜风医院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