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亲们,应广大医师的要求,我们推出了文字版专家访谈,一来免除了视频版的网速困扰,二来方便知识的学习和沉淀,希望能帮助大家哦~
第七届年会期间,部分学组带头人接受了我们的专访,就他们各自领域的一些前沿技术谈了个人建议,并对骨科现状及未来发展给出独到见解。
本期推出的是秦泗河教授受邀在会中针对伊利扎若夫脊柱近阶段有哪些新的进展或改进技术及伊利扎若夫技术与软组织的延长与重建方面问题进行了深度的讲解。
秦泗河,民政部国家康复辅助医院名誉院长、矫形外科主任、主任医师。中国骨科医师分会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
来看看秦教授的见解:
问:请问近阶段伊里扎洛夫(Ilizarov)技术有哪些新的进展或改进?
答:治疗骨科疑难杂症,尤其是治疗骨不连、骨缺损、骨感染。
Ilizarov技术治疗骨不连、骨缺损、慢性骨髓炎临床上已经成熟。目前国内外大量文献证明,伊里扎洛夫技术治疗骨不连、骨缺损的完全治愈率能够达到95%以上,其他的医疗方法很难达到这一点。而且这种技术的手术风险很低,医患之间也更容易和谐相处。年9月、年10月在西班牙、巴西召开了2次“国际外固定与骨重建大会”,会议纪要指出,Ilizarov技术结合其它促进骨愈合的方法,是治疗骨不连、骨缺损、慢性骨髓炎的首选方法,甚至有些专家把它称为金标准。
治疗大段骨缺损,可以在骨缺损的上下残段同时做微创闭合截骨,然后穿针安装外固定器,术后缓慢、持续、稳定地牵拉截骨段,逐渐移动骨块,修复骨缺损。在修复骨缺损的同时,肢体的长度能够得到恢复。
由于慢性骨髓炎和骨缺损往往都伴有受累肢体的畸形,如弯曲、下垂足等,最近三五年基本都可以做到在牵拉重建骨缺损过程当中,同期矫正畸形,恢复下肢的持重力线,避免实施多次手术。
问:请您谈一下伊里扎洛夫技术(Ilizarov)在软组织的延长与重建方面是否也有效果,目前还存在哪些问题?
答:伊里扎洛夫技术在国际推广过程当中,早期主要用于肢体延长与骨重建、四肢畸形矫正,近年又逐渐延伸到软组织牵伸再生重建技术,包括肌腱、神经、皮肤、血管、筋膜等组织,用于治疗关节挛缩、僵硬性足踝关节畸形,皮肤缺损等。
因为肢体发生畸形及创伤后软组织会有缺损或者肌腱的挛缩,过去多应用软组织松解或显微外科技术来解决,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近些年随着伊里扎洛夫技术临床应用成熟,器械改进、完善和标准化。很多复杂肢体残缺畸形不再需要大刀阔斧地做手术松解或组织移植,通过有限手术+Ilizarov技术牵拉治疗,能取得满意疗效。
没有血运就没有再生,随着软组织重建技术的发展,发现这项技术能明显改善下肢血液循环,用于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如血管闭塞型壁管炎、糖尿病足的早期,使用这项技术刺激微循环再生,改善它的皮肤血液循环,能部分挽救濒临截肢的下肢残缺。
目前看来,由牵拉成骨(DO)技术发展到牵拉组织再生技术(DH),将控制论、再生医学、达尔文进化论融入到骨科临床中,骨、关节以及软组织的重建,是这项技术发展最有意义的宏伟远景。
注:秦泗河、李刚主编,人民军医近期出版的《Ilizarov技术骨科应用进展》,可以满意解答本文中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