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针疗法是一种侵入性的物理治疗方法,主要运用一次性特制浮针针具为治疗工具,以局部病症为基础,主要是进入浅筋膜层。留针时间长,主要用于治疗局部病,不深入肌肉层,而是在皮下疏松结缔组织,操作时特别注意扫散动作,使整个针宛如浮在肌肉上一样。浮针操作时好比针漂在水面上游泳。浮针疗法脱离了经络、腧穴、气血理论,与传统针灸学有着很大的差别,这种新疗法可用来治疗全身各部位的一些常见病症。进针时沿皮下浅刺,不引起酸、麻、胀、重、痛等感觉。
操作方法:
1.进针部位碘伏常规消毒。
2.进针时双手配合,针体与皮肤呈15°-35°角左右刺入,不要刺入太深,确保浮针针尖在浅筋膜层。
3.刺入后运针用单手,沿皮下向前推进,可见皮肤呈线状隆起。运针深度一般在25-35mm之间,之后以进针点为发点,手握针座,左右摇摆,使针体做扇形运动。扫散动作须轻柔,有节律、稳定不能或上或下,且要神情专注,心无旁骛,仔细体会针下的感觉和病人的反应,操作时间一般以2-3分钟为宜。
4.扫散完毕,抽出针芯,用胶布附于针座,固定留于皮下的软套管,留针24小时。
浮针疗法是在人体皮下针刺,与皮肤的关系很密切,皮毛与肺脏的功能关系密切。因此皮肤入手的治疗往往能够促使经脉气血运行,达到调节内脏平衡,使大环境、小环境协调统一的状态。皮肤是六淫侵犯人体的主要渠道,百痛大多是从皮肤驱除的,浮针疗法在皮下进针,不深入肌层,能够振奋皮部的阳气,又留针时间长,因此效果显著在情理之中。浮针疗法在临床上往往刺完疼痛立即减轻或消失,但若随即起针,疼痛可能复作,若留置浮针于皮下,镇痛效果可得以维持,但留针只能延续针刺后即刻的疗效,没有发现镇痛效果随着留针而增加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