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是提供身体所有机能的重要营养素,在骨骼构成(骨质疏松)、肌肉活动(肌肉痉挛)、神经传导(心律失常)、血液凝固(流血不止)等方面均有作用。约99.7%以上的钙与87.6%以上的磷以羟磷石灰3Ca3(PO4)2、Ca(OH)2的形式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血液中的钙虽然很少,但是对全身器官的正常运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当血钙(抽血可查)降低的时候,人体就会很聪明的从骨骼中溶解出钙质来补充血钙,但同时如果没有外源性的补充钙就会出现骨质疏松的情况(通俗说就是先保命,后保骨)。由于肾脏功能的衰竭,未经治疗的透析患者血钙通常不足。无论是正常人还是肾衰患者都可以应用口服碳酸钙和或活性维生素D进行补钙治疗。
口服碳酸钙片并不是%都会被人体吸收,只有游离出来的离子钙才会被小肠吸收,吃进去的钙大约39%可以吸收,胃内胃酸的分泌,食物中的纤维素、草酸、磷酸均会影响钙的吸收。因此如果从单纯补钙的角度来说,饭后半小时至1小时或者睡前服用是比较好的。未被肠道吸收的离子钙会和食物中的一些酸根(如磷酸根)结合,经由肠道排出体外。所以对于透析患者来说口服碳酸钙除了补钙之外,还有排磷的作用。为了让碳酸钙同食物中的磷充分混合,就要求患者一定要随餐嚼服碳酸钙,而且要嚼的粉碎,这样钙才能和食物中的磷相结合,排出体外。
对于尚未进入透析的患者来说通常都需口服补充碳酸钙和/或活性维生素D。已经透析了的患者,由于经由透析液(腹透液或血液透析的透析液)可以补充一部分的离子钙,所以每一位患者的情况都不太一样。根据钙磷的水平,可以将患者的异常情况分为低钙高磷、低钙正常磷、高钙高磷、高钙正常磷。由于肾脏是排磷的器官,肾衰透析的患者除非极度营养不良,多数血磷都处于正常偏高的状态,所以低磷的情况不在此讨论。
低钙高磷的患者在临床中占大多数,治疗方法就是增加碳酸钙的的用量。对于用量增加到多少,目前争议很多,一部分激进的医生认为可以应用到每天17g的碳酸钙(0.75g的碳酸钙20片左右)甚至有人认为不应该有一个上限。比较保守的医生建议每日可以摄入5g的碳酸钙(0.75g的碳酸钙6片)。因为补钙降磷同时进行,所以一定要随餐嚼服嚼的粉碎。同时要勤查血钙血磷。
低钙正常磷的患者因为单纯补钙即可,所以可以增加钙片的剂量,吃的方法可以在餐后、两餐之间、晚餐后半小时吞服即可,主要的原则就是不和食物一起吃就可以了。
对于高钙(血钙大于2.5mmol/l就要警惕了)高磷的患者来说,碳酸钙就需要停用了,否则过高的钙摄入量会增加血管以及软组织的钙化,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碳酸钙停用后,就需要口服其他的磷结合剂来降磷治疗。目前已经有司维拉姆、碳酸镧等新型磷结合剂问世了。其中碳酸镧降磷明显、起效快,但是价格较高。司维拉姆起效慢、降磷温和、有改善血脂的作用,价格较碳酸镧便宜一些。
对于高钙正常磷的患者来说,没的说,直接停用口服的钙剂。如有必要,也可以肌肉注射或鼻喷降钙素。
以上只是简单地处理方式,如果夹杂上PTH(甲状旁腺激素)就会更加复杂,所以透析患者一定要定期复诊检查血的相关指标,同医生一起讨论治疗方案。
小知识:血浆中的总钙以离子钙和结合钙两种形式存在,血浆中离子钙受pH值(身体的酸碱度)的影响,当透析患者酸中毒时离子钙增多(蛋白结合钙减少),不产生低钙的各种症状,随着透析患者酸中毒的逐渐纠正,离子钙逐渐减少(蛋白结合钙增加),故出现透析过程中的肌肉抽搐。
低钙血症许多患者都感受过,会出现下肢无力、抽筋、骨折、心慌、呼吸困难(支气管等痉挛)、癫痫发作甚至呼吸暂停。还可出现精神症状如烦躁不安、抑郁及认知能力减退等。高钙血症轻者只有乏力、倦怠、淡漠;重者有头痛、无力、抑郁、易激动、步态不稳、语言障碍、听力视力障碍、辨不清方向、行为异常等精神神经症状,甚至可出现谵妄、惊厥、昏迷。
高血钙还可引起血压升高和各种心律失常;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便秘,重者发生麻痹性肠梗阻。高钙血症者易发生消化性溃疡,还可引发急性胰腺炎。高血钙也易发生泌尿系感染和结石。因钙离子可激活凝血因子,还可导致广泛性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