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分类表实用珍藏

时间:2017-10-13 8:23:02 来源:软组织感染

近年来,随着对颞骨病理学研究的进展,以及影像学的广泛应用,耳显微外科较普遍的开展,对胆脂瘤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目前认为,中耳胆脂瘤应列为独立的疾病。

年由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耳科学组暨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在西安主持制定了我国的分类法(表1):

急性中耳炎

慢性中耳炎

胆脂瘤中耳炎(不含先天性中耳胆脂瘤)

中耳炎后遗症

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

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

后天性原发性胆脂瘤

鼓膜穿孔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含乳突炎)

后天性继发性胆脂瘤

粘连性中耳炎

急性坏死性中耳炎

鼓室硬化

急性乳突炎

表1:中耳炎的分类与分型

临床表现

症状

耳部流脓:

间歇性或持续性,急性感染时流脓发作或脓液增多。脓液性质为粘液性或粘脓性,长期不清理可有臭味。炎症急性发作期或肉芽、息肉等受到外伤时可有血性分泌物。

2.听力下降:

患耳可有不同程度的传导性或混合性听力损失。听力下降的程度和性质与鼓膜穿孔的大小、位置、听骨链的连续程度、迷路破坏与否有关。

3.耳鸣:

部分患者有耳鸣,多与内耳受损有关。部分患者的耳鸣与鼓膜穿孔有关,在将穿孔贴补后耳鸣可消失。

4.眩晕:

一般慢性中耳炎患者较少出现眩晕症状,当慢性中耳炎急性发作,出现迷路破坏时,患者可出现剧烈眩晕。

检查

鼓膜穿孔:

鼓膜穿孔是最常见的体征,只要仍存在中耳的感染,穿孔就难以愈合。鼓膜穿孔可分为中央型和边缘型两种,前者指穿孔的四周均有残余鼓膜环绕,不论穿孔位于鼓膜的中央或周边;后者指穿孔的边缘已达鼓沟,该处无残余鼓膜。穿孔可位于鼓膜的紧张部或松弛部,也可两者均受累。不同部位的穿孔,往往与中耳炎的形成机制有一定关系。

2.听力学检查:

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传导性、混合性或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

3.影像学检查:

颞骨高分辨率CT是评价慢性化脓性病变性质及范围的有效工具。通过影像学检查,我们可以了解乳突的气化程度、听小骨的状态,中耳的各个部位及病变的范围。

诊断及鉴别诊断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包括鼓膜的穿孔,中耳腔的活动性感染,病程持续数周或更长。感染时脓液可很多,流出耳道,或很少仅可通过耳内镜或显微镜才可发现。这类疾病常见于咽鼓管功能不佳的患者,听力下降是常见的症状。按照传统的中耳炎的分型,由于各类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在预后及处理原则上不同,因此还必须在结合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对病变的类型作出明确诊断(表2)。

单纯型

骨疡型

胆脂瘤型

流脓的时间特点

多为间歇性

持续性

多持续,脓量少或穿孔为痂皮锁堵时为间歇性

分泌物性质

粘液性或粘脓性,无臭

脓性,间混血丝,有臭气

脓性、恶臭

听力

一般轻度传导性聋

多为较重传导性聋,也可为混合型

可轻可重,晚期为混合型聋

鼓膜及鼓室

紧张部中央型穿孔,鼓室粘膜光滑或轻度水肿,听骨链多完好或有部分锤骨柄坏死

紧张部大穿孔或边缘性穿孔,或松弛部穿孔,鼓室内有肉芽或息肉,听小骨有不同程度坏死

边缘性穿孔,可见豆渣样或灰白色鳞屑状碎片。上鼓室骨壁有破坏或肉芽突出,外耳道后上壁可塌陷

影像学检查

无骨质破坏

鼓室、鼓窦、乳突内有软组织影

中耳有骨质破坏,边缘浓密、锐利,腔内密度增高,听小骨部分或完全破坏

表2三种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鉴别要点

按照现有的分类方法,该病需要与伴胆脂瘤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慢性鼓膜炎、中耳癌、结核性中耳炎等相鉴别。

医院







































北京那家白癜风
白癜风治疗专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cvm.com/ysty/8739.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