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交换的气温和湿度为细菌、真菌的繁殖创造了条件,加之周围环境中蚊虫的大量滋生,叮咬皮肤,季节之交是皮肤病高发时节。时下,只要走进药店,就可以看到外用药品橱窗内皮肤外用药物琳琅满目,价格也参差不齐,有些药物的外包装也颇能吸引人们的目光。……如果您不幸患了皮肤病,面对如此众多的药物,如何选择最适用您的药物呢?。患了皮肤病决不能盲目使用外用药物,因为药物使用不当,不仅不能治愈疾病,而且还会对皮肤产生损害甚至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如果您需要皮肤外用药物的治疗,在选择药物时就应注意:一、根据发病的原因选择药物。如对脓疱疮、等细菌感染性皮肤病,应选用抗菌药物;对于、花斑癣等真菌感染性皮肤病,应选择抗真菌药物;对于单纯疱疹等病毒感染的皮肤病则应选用抗病毒药物;而对于、神经性皮炎等非感染性皮肤炎症,可适当选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二、根据皮肤损害的特点选择药物剂型。外用药物用许多种剂型,如溶液、酊剂、粉剂、洗剂、油剂、乳剂、软膏、糊膏和凝胶等,而目前市面上所出售的皮肤外用药主要以乳剂和软膏为主。不同的剂型具有不同的物理作用,因此皮肤损害的特点不同,选用的剂型也不一样,如急性炎症性皮损,仅有红斑丘疹而无糜烂时,可选用粉剂和洗剂;炎症较重,出现糜烂且渗出较多时,可选用溶液湿敷。如亚急性炎症性皮损渗出少者,可用油剂;呈干燥脱屑者宜用乳剂或糊膏。对慢性炎症性皮损,可选用软膏、乳剂、糊膏等。三、根据皮疹部位选择药物。例如面部、阴部皮肤相对较薄嫩,故不宜选择浓度高、刺激性大的药物。尤其是面部,更应选择一些使用后不会留下的药物。再例如皮肤毛发比较多的部位尤其是头皮,若使用软膏就不方便,而使用液体制剂则能达到满意疗效。四、根据年龄选择药物。因为不同年龄的人其皮肤特点各有所不同,如婴幼儿的皮肤比较娇嫩,而成年人尤其是成年男性的皮肤相对较粗厚,因此在为婴幼儿选择药物时,就应选择刺激性小、作用温和、副作用少的药物,而皮肤相对粗厚的成人如果单纯使用这些药物常常达不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另外,在选择药物时一定要详细阅读药品使用说明书,以便弄清楚药物的主要成分和适应症以及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根据自己皮肤和疾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药物,既不要认为外包装越华丽、价格越昂贵的药物疗效也一定越好,也不要认为药物成分越复杂,适应症越多的药物就一定适合于您。假如您已选择好了药物,在使用前一定要掌握好药物的使用方法,单一药物切忌长时间局部使用,这是因为抗菌药物长期使用会出现耐药现象,而皮质类固醇激素长期外用则可产生局部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及等不良反应。最后,提醒在使用皮肤外用药物的过程中,如果一旦出现原来皮肤病变加重或者皮损性质改变,就应该医院就治,切不可延误。一扫光配方:苦参、黄柏各g,烟胶g,枯矾、木鳖肉、大枫子肉、蛇床子、点红椒、潮脑、硫磺、明矾、水银、轻粉各90g,白砒15g。[[制法]]共研细未,熟猪油克化开,入药后搅拌均匀,做丸如龙眼大小,资瓶收贮,备用。[[主治]]疥疮,头癣,脂性皮炎等。用法:外搽皮损处,每日1—2次一笔钩配方:毛慈菇90g,蜗牛g,蟾酥(酒制)g,白芷30g,煅甘石、川芎、官粉各15g,生半夏60g,冰片、麝香各0.6g,制法:除蟾酥、冰片、麝香外,共研细粉,麝香另研兑入,蟾酥化开,冰片水溶,混匀做锭,每锭3克。主治:疖痈初起。用法:醋磨浓汁,外涂患处,每天1—2次。七层丹配方:银珠60g,章丹g,铜绿30g,松香g。制法:以上各药依次入乳钵内,研成极细粉。主治:小腿溃疡,疮面腐肉不清。用法:用芝麻油调膏,摊敷疮面,有新鲜肉芽肿时,改为生肌散换药。七厘散配方:血竭30g,儿茶6g,朱砂3.6g,红花、乳香、没药各3,麝香、冰片各0.36g。制法:共研极细粉,混匀备用。主治:有活血化瘀作用,多用于创伤出血等。用法:白酒或蜂蜜调成糊状,外敷,每天1—2次。八宝丹配方:珍珠3g,牛黄1.5g,象皮、琥珀、龙骨、轻粉各4.5g,冰片0.9g,炉甘石9g。制法:共研细未,混匀备用.主治:生肌收口,多用于皮肤溃疡等.用法:撒于患处,每天2—3次。九一丹配方;熟石膏g,升丹g。制法:共研细未,混匀备用。主治:提脓祛腐,多用于溃疡、瘘管等。用法:撒于疮面,或制成药线插入疮口或瘘管。二白散配方:铅粉15g,轻粉6g。制法:以上先研成细粉备用。再用麻油炸槐枝梢枯,去渣取油,调入已备药粉备用。主治:脓疱疮等。用法:外用疮面,每天1—2次。二味拔毒散配方:明雄、白矾各g。制法:共研细未、混匀备用。主治:拔毒消肿,清热止痛,多用于痈疡等。用法:浓茶水或熟葱泥调和,围敷患处。丁桂散配方:公丁香g,肉桂g。制法:研成细未,混匀备用。主治:活血化瘀,消散肿疡,常用于疖肿等。用法:掺于膏药上,贴患处,1—2天一换。九华粉洗剂配方:朱砂18g,川贝母18g,龙骨g,月石90g,滑石g,冰片18g。制法:将各药研成细未,研和备用。或分装成30克一包,加麻油30ML,蒸馏水0ML,摇匀即得。主治:收湿止痒,多用于脂溢性皮炎,过敏性皮炎等。用法:用毛笔刷涂于患处,每天多次。大黄汤配方:大黄15g,桂枝20g,桃仁30g制法:共研细未,纱布包煎。主治:润燥养肤,常用于鱼鳞病。用法:加水0ML,煎成ML,温洗患处,每天1—2次。三妙散配方:槟榔g,苍术g,黄柏g。制法:共研细粉,混匀备用。主治:渗湿止痒,主用湿疹皮炎。用法:少量渗出时外掺,脱屑结痂时麻油调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