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74岁的老人杨恒余来到荷塘区袁家湾社区,为其刚去世的岳父缴纳30元党费,帮助岳父完成遗愿。
杨恒余老人把岳父的党费交到袁家湾社区工作人员手中记者谢慧摄
1临终费力说出“交党费”三个字潘文汉今年98岁,中南无线电厂退休技术员。年12月3日,老人因肺部感染入院。因年岁已高,肺部呈现衰竭状态,多次出现昏迷。12月23日,老人只能依靠呼吸机进行呼吸。回想老人去世前的一些情景,老人的女婿杨恒余几度哽咽。他回忆说,当天凌晨零时30分,岳父抓住他的手,嘴巴费力地一张一合,他立即趴在岳父嘴巴前听他说什么。“岳父只说了三个字:‘交—党—费’。”他说,斜靠在病床上的岳父说完这三个字后,就再也没有了呼吸。“岳父到死的时候都没有忘记党组织。”他说,交党费是岳父唯一的遗言,这是一个老党员对党组织的一份至死不渝的深情,一份忠心耿耿的爱意。昨日上午,忙完丧事的杨恒余来到荷塘区袁家湾社区,按照规定帮岳父缴纳了30元党费。2一生不忘党的恩情潘文汉原籍天津,16岁时离家来到当时天津最有名的“三条石”地区,进入资本家的工厂当钳工学徒。年,潘文汉加入中国共产党。年,他进入当时还是军工企业的中南无线电厂,成为一名工人,在湘西工作17年。年,他随厂搬迁来到株洲市。“岳父小学都没有读完,但后来成为无线电厂的技师,负责工装模具设计。”杨恒余说,岳父利用下班空余时间,埋头苦学,成为工厂当时很有名气的技师,很多常人无法完成的技术活,都是岳父“啃”下来的。“岳父经常教导我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好日子。作为一名普通工人,努力工作就是对党最好的回报。”杨恒余说,岳父在工作中是个“拼命三郎”,几乎每年都是先进工作者和生产标兵。岳父生病住院,每次只要稍好就坚持要出院,称不要给党和政府增添负担。杨恒余说,岳父在资本家工厂打工时,待遇低、地位低,吃尽了苦头。新中国成立后,工人政治待遇提高,工作环境改善……“岳父说,这样的好生活,都是党给他的,全家人永远不要忘记党的恩情。”3后辈都是单位的标兵和先进杨恒余说,自己当年是单位的领导之一。岳父对他说得最多的话,就是要做一个好党员,好干部,一定要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岳父对我的影响特别大,我也是按照他的要求做的,现在我去我曾经工作的单位,原来的老同事对我特热情。”他说,岳父是子女们前行的一盏明灯,是子女们学习的榜样。岳父的子女、孙子参加工作后,每个人在工作中都是勤勤恳恳,基本都是单位的工作标兵和先进个人。记者采访时,恰好遇到潘文汉老人的一个同事王绍菲。她说,老人工作特别认真,对同事特别和蔼,和同事关系很融洽,而且是厂里面的技术标兵。最难能可贵的是,老人党性强,讲规矩,“是一个大好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