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阅读原则与报告书写78期

时间:2022-8-5 19:30:06 来源:软组织感染

纵隔病变

SUMMER

正常纵隔结构

1

1.食管壁

表现为:

T1WI:等信号

T2WI:等信号

2.大血管

表现为:

T1WI:信号流空

T2WI:信号流空

3.淋巴结

表现为:

T1WI:等信号

T2WI:高信号

大小1cm

4.心包

表现为:

T1WI:低信号

T2WI:低信号

5.胸腺

表现为:

T1WI:等信号

T2WI:轻度高信号

6.气管

表现为:

T1WI:无信号

T2WI:无信号

SUMMERTIME

前纵隔病变

2

表现为:

T1WI:高信号

T2WI:轻度高信号

1.脂肪瘤

2.脂肪瘤病

3.网膜疝

注:

1.脂肪瘤:

边缘光滑,与周围结构分界清楚,常可见薄且均匀一致的包膜;增强扫描肿瘤实质无强化,包膜可轻度强化。MRI均匀脂肪信号,T1WI及T2WI均呈高信号,脂肪抑制成像呈低信号。

2.脂肪肉瘤:

密度不均匀,常含除脂肪外的软组织成分;脂肪含量越多,软组织含量越少,肿瘤倾向分化越好;可表现为边缘模糊或向周围浸润性生长。可能见到间隔的钙化和一定程度的强化。MRI表现脂肪组织与软组织混杂信号,边界可不清。

表现为:

T1WI:低至等信号

T2WI:高信号

1.淋巴管瘤

2.淋巴瘤

3.纵隔炎/脓肿

4.陈旧性纵隔血肿

5.胸骨后裂孔疝

6.甲状旁腺肿瘤

7.畸胎瘤

8.胸腺囊肿

9.胸腺增生

10.胸腺瘤

?

注:

1.淋巴瘤:

一般体积较大,常跨左右前纵隔,多呈多结节融合,肿瘤旁常见软组织结节及肿大淋巴结,信号不均,多伴坏死、囊变。坏死多位于病灶中央,常包绕邻近大血管。肿瘤向血管间隙生长,呈现包埋现象,心脏及大血管整体均匀一致向后方推压移位。

2.畸胎瘤

前纵隔内边缘光滑的厚壁囊性肿块,囊壁常有钙化,病灶内密度不均匀,囊内出现脂肪、脂液平面、骨骼、牙齿等为特征性表现。少数病灶以软组织成分为主,形成实性畸胎瘤。如出现周围脂肪层不清、邻近结构受累,则提示恶性畸胎瘤可能。MRI可见肿瘤内出现脂肪、水、软组织的混杂信号,钙化、骨骼、牙齿等呈低或无信号。

3.胸腺囊肿

单纯先天性胸腺囊肿:边缘清晰光滑、均匀水样密度肿块,囊壁菲薄难辨,张力较低。

获得性胸腺囊肿:边缘清晰、密度不均匀、单房或多房囊性肿块,以多房者多见,如继发出血或感染,密度可增高,可误为实质性肿块,少数病例囊壁可见弧形钙化。

MRI表现为囊肿的信号特征,如合并出血或感染,T1WI及T2WI可均呈高信号。

4.胸腺瘤

平扫示肿块与肌肉信号相似,增强后轻度强化。肿块内可有囊变,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侵袭性胸腺瘤包膜不完整,环绕肿块的纵隔脂肪被侵蚀。

中纵隔病变

3

表现为:

T1WI:高信号

T2WI:轻度高信号

1.心外脂肪垫

2.脂肪瘤病

3.心包脂肪瘤

表现为:

T1WI:低至等信号

T2WI:高信号

1.支气管源性囊肿

2.淋巴结病

3.纵隔炎/脓肿

4.纵隔血肿

5.心包囊肿

中纵隔血管性病变

1.动脉瘤

2.夹层动脉瘤

3.血管扩张

注:

1.支气管囊肿

多位于中纵隔,呈类圆形,边缘光整,密度或信号均匀,增强检查无强化,气管及主支气管管壁可见轻度受压,结合临床症状性可诊断。浆液性囊肿T1WI呈均匀低信号,T2WI呈均匀高信号;粘液性囊肿T1WI信号升高。囊肿合并出血,T1WI呈高信号;囊内容物为乳钙或草酸盐结晶者,T1WI、T2WI呈低信号。

2.心包囊肿

多位于右侧心膈角处,T1WI囊肿为低信号,但略高于游离水,囊壁呈线样略高信号影。黏液性心包囊肿因囊液中蛋白含量较高,T1WI呈均匀高信号,T2WI囊肿均呈高信号。

后纵隔病变

4

表现为:

T1WI:高信号

T2WI:轻度高信号

1.骨髓外造血

2.脂肪瘤,脂肪瘤病

3.脂肪肉瘤

4.网膜疝

表现为:

T1WI:低至等信号

T2WI:高信号

1.肺隔离症

2.肠源性囊肿

3.食管癌

4.血肿

5.疝

6.淋巴结病

7.纵隔炎,脓肿

8.脊膜膨出

9.神经源性肿瘤

后纵隔血管性病变

1.主动脉瘤

2.奇静脉扩张

3.夹层动脉瘤

注:

1.骨髓外造血

中下段胸椎旁多见,单侧或双侧,可多发,大小不等,信号均匀,多无钙化、囊变、坏死,边缘光滑,病变周围由脂肪组织包绕。磁共振T1WI为等信号,T2WI为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强化,邻近肋骨膨大、椎体呈栅栏样改变、无骨质破坏,有助于诊断。

2.神经源性肿瘤

多位于后纵隔脊柱旁,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无囊变者信号均匀,囊变者T1、T2信号延长,坏死伴出血时信号不均匀。增强后,肿瘤呈均匀异常强化,强化程度明显高于其他肿瘤。

纵隔病变的鉴别诊断

5

1.皮样囊肿

壁相对较厚,张力较高,可含有脂肪、钙化甚至牙齿样结构

表现为:T1WI/T2WI:高信号

2.纵隔纤维化

表现为:T1WI/T2WI:低信号

3.脂肪瘤

表现为:

T1WI:高信号

T2WI:轻度高信号

脂肪抑制成像呈低信号

4.淋巴结肿大

表现为:

T1WI:等信号

T2WI:高信号

淋巴结肿大

5.纵隔囊性肿瘤

支气管囊肿

心包囊肿

心包憩室

表现为:

T1WI:低信号

T2WI:高信号

伴感染有对比强化

蛋白性囊肿

表现为:

T1WI:高信号

T2WI:高信号

 注:

心包囊肿:通常位置较低,好发于前心膈角处,特别是右侧,张力较低。

支气管囊肿:好发于中纵隔气管两旁或气管分叉处,与气管或主支气管关系密切。

淋巴管瘤:可呈单房或多房囊状,亦可为海绵状,可跨越多个纵隔分区呈蔓状生长。

6.纵隔甲状腺*

表现为:

T1WI:等信号

T2WI:高信号

7.神经源性肿瘤*

表现为:

T1WI:低信号

T2WI:高信号

囊变,坏死和出血

8.甲状旁腺腺瘤*

表现为:

T1WI:等信号

T2WI:高信号

大小2cm

9.畸胎瘤

表现为:

T1WI:混杂性低,高信号

T2WI:混杂性低,高信号

无或轻微对比强化

10.胸腺瘤*

表现为:

T1WI:等信号

T2WI:高信号

肿瘤可囊性变

*病灶有对比强化

END

文章出处:《医学影像学综》

机构:医院省级医学影像诊断综合标准化试点

主要作者:刘怀军,张岩,田欣,杨冀萍,张星语,李晖

编辑:张星语

审核:刘怀军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cvm.com/zlyy/14852.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