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患者信息及影像
患者:男性,11岁。
主诉:右髋部外伤后反复出现间歇性疼痛,入院前一周加重。
现病史:无。
既往史:无。
实验室检查:无。
超声:无。
CT/MRI扫描:.
二、病例问答挑战
问题一医看
答案解读:D
X线和CT上可见病灶呈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未见明显骨膜反应,软组织肿块不明显,病变在T1WI呈低信号,在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周边明显强化。
问题二根据以上临床资料与影像学表现特点,该病例最应排除哪种病变?(单选)
A良性病变
B感染性病变
C恶性肿瘤
D转移瘤
答案解读:D
该病例患者为11岁少年,病灶呈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骨膜反应不明显,MRI上可见边缘环形强化的囊样病变,根据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可考虑为良性病变、感染性病变或恶性肿瘤病变,结合患者年龄,转移瘤基本排除。
问题三根据以上临床资料与影像学表现特点,该病例最可能诊断为下述哪一项?(单选)
A单纯性骨囊肿
B尤文氏肉瘤
C动脉瘤样骨囊肿
D软骨母细胞瘤
E嗜酸性肉芽肿
答案解读:A
手术及病理
最终诊断:(右耻骨、髋臼)尤文氏肉瘤/PNET
三、诊断分析思路
本病例的读片思路该病例患者11岁,病灶位于右侧耻骨及髋臼区,X线和CT上可见病灶呈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病灶密度均匀,密度低略于周围软组织密度,病灶内未见明显软骨基质及钙化、骨化高密度影,骨皮质变薄,可见病理性骨折,未见明显骨膜反应,软组织肿块不明显。在MRI上,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周边明显环形强化。周围软组织稍肿胀。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1、单纯性骨囊肿
好发于20岁以下人群,常见于长骨干骺端(肱骨近端、股骨近端及胫骨近端),大多数无症状,少数有局部疼痛及肿胀,多数患者首发症状为病理性骨折。影像学特点为干骺端中心起病的边缘清晰的溶骨性地图样骨质破坏,可以轻微骨膨胀或无膨胀,无基质矿化及软组织肿块,合并病理性骨折时可见典型的“落叶征”及“折叶征”。MRI上为均一的液体信号,呈T1WI中低、T2WI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周边明显环形强化。本例病变发生于耻骨及髋臼区,不是骨囊肿的典型好发部位;其次本例病灶并非单房性囊肿,膨胀较明显,排除单纯性骨囊肿,但其他骨囊肿待排。
2、动脉瘤样骨囊肿
好发于年龄为5-20岁,大多发生于长骨干骺端并呈偏心性生长,临床表现为疼痛和周围软组织肿胀。影像表现为明显膨胀的多房性地图样溶骨性病变,边缘清晰,骨皮质变薄,部分合并病理性骨折,多可见骨膜新生骨,CT上可见病灶内部分隔及液平。MRI上T1W和T2W呈混杂信号,并可见多个液平,增强后病灶边缘及分隔明显强化。本病例病灶为多房性囊性病灶,可见明显强化的分隔,但病灶边缘未见明显骨膜新生骨,动脉瘤样骨囊肿不除外。
3、软骨母细胞瘤
好发年龄为10-25岁,常合并ABC,多发于长骨,为偏心性、边缘清晰的圆形或椭圆形溶骨灶,部分患者可见软骨样基质,可有或无薄层硬化缘,病灶通常无膨胀性改变,当合并ABC时病灶常表现为膨胀性改变,MRI上可见明显的骨髓水肿及软组织肿胀。本例病灶内未见明显软骨基质及明显骨膜反应,未见明显骨髓水肿,周围软组织稍有肿胀。不太符合典型的软骨母细胞瘤合并动脉瘤样骨囊肿。
4、嗜酸性肉芽肿
多发于20岁以下的青少年和儿童,发生于骨盆的嗜酸性肉芽肿,病变多呈虫蚀样溶骨性骨质破坏,病灶边缘可见骨质硬化,多可见层状骨膜反应,骨膜反应较成熟,密度较高,MRI上呈T1W中低信号、T2W不均质信号,常出现较特征的“袖套征”。患者病程常缓慢,常有临床症状表现较轻但骨破坏严重和自限自愈的特征。本病例病灶未见明显骨质硬化及骨膜反应。不太符合典型的嗜酸性肉芽肿表现。
5、尤文肉瘤
尤文肉瘤好发于为10-20岁青少年人群,为骨盆好发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之一,多数尤文肉瘤有明显的侵袭性特征,呈虫蚀样、斑片状溶骨性骨质破坏,伴有侵袭性骨膜反应和巨大软组织肿块。但极少数尤文肉瘤影像上可表现为类似骨囊肿的良性肿瘤表现,病灶呈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骨皮质变薄、光整,可合并病理骨折,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多不可见,MRI上明显囊状信号伴环形强化。本病例影像学表现较符合,但此类型尤文肉瘤较罕见。
综合上述分析后,考虑诊断骨囊肿可能性最大,ABC、尤文肉瘤待除外。
病例供稿:医院放射科姚伟武教授
专家点评尤文肉瘤(Ewing肉瘤)较少见,年由Ewing首先报道而得名。尤文肉瘤为起源于骨髓的原发恶性骨肿瘤,在原始恶性骨肿瘤中居第6位,其恶性度高,发展快,病程短,早期即可广泛转移,预后不良。
尤文肉瘤好发于为10-20岁青少年人群,可发生于人体的任何部位的骨骼,但它好发于下部骨骼,最好发股骨(22%)、髂骨(12%)、胫骨、肱骨等。在长管状骨中好发于骨干。临床表现通常为局部疼痛和肿胀,可伴有发热、消瘦、贫血和白细胞增高。
一般尤文肉瘤的主要X线征象反应病变侵袭性的特征,病变区表现为虫蚀样、斑片状溶骨性骨质破坏,可见呈层状、葱皮样侵袭性骨膜反应,常伴巨大软组织肿块。在MRI上,病变通常呈T1WI中低信号,T2WI混杂中高信号,边界不清,常有明显的反应性水肿。据报道有不到2%的尤文肉瘤可见表现出良性肿瘤的表现,目前国内外报道数例影像表现类似于骨囊肿的病例,影像学特点为病灶呈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骨皮质变薄、光整,可合并病理骨折,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多不可见,病变在T1WI低信号,T2WI上均匀高信号,增强后病灶边缘明显环形强化。
该病例为误诊病例,术后病例证实为尤文氏肉瘤/PNET,对于本病例而言,X线和CT上可见病灶呈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骨皮质变薄,可见病理性骨折,未见明显骨膜反应,软组织肿块不明显,病变在T1WI呈低信号,在T2WI呈均匀高信号,周围软组织稍肿胀,增强扫描病灶边缘明显强化。影像学上类似骨囊肿表现,由于影像表现累似骨囊肿的尤文肉瘤病例十分罕见,所以本病例易误诊为骨囊肿或ABC,诊断常有困难,应尽早穿刺活检明确病例。
点评专家:医院放射科夏爽教授
医看
参考文献:
[1]RiggiN,StamenkovicI.Thebiologyofewingˊssar治疗白癜风的药品北京白癜风治疗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