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扬子晚报、浙江之声
近日,家住连云港灌南的王大妈
在家里清洗海虾时,
右手中指不小心被虾尾刺破了,
一开始她没当回事,
结果没过两天,
王大妈开始发烧并且双下肢肿胀,
后病情迅速发展导致其多脏器功能衰竭,
最终不治身亡。
记者了解到,导致王大妈死亡的主要原因,疑似其感染了"海洋创伤弧菌",该细菌是一种相对罕见且十分凶险的细菌,感染后48小时内死亡率超过50%。据了解,江苏省曾救治过该病病例不到10例。
60多岁的王大妈是连云港灌南人,不久前的一天,她在家里做饭时,在清洗海虾过程中,右手中指不小心被虾子尾巴扎破了,王大妈指感觉隐隐刺痛了一下,因为天天做饭,手指被切伤和刺破是常有的事情,她根本就没当一回事,只是简单用水冲了一下伤口,就继续做饭了。
不料,第二天,王大妈的右手中指开始肿胀疼痛,此时,她依然没太在意。两天后,王大妈开始发烧,双下肢肿胀伴大面积血性大疱,家人发现情况严重后,立即将她送到医院急诊科。
据接诊医生介绍,到急诊时,王大妈的情况已经很严重,已经出现了乳酸酸中毒、软组织感染、感染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等症状,病情十分危急,随后,王大妈被立即转入EICU(急诊重症医学科)治疗。
急诊科主任王言理带领科室医生立即邀请全院10多个科室骨干和国内知名重症专家前来联合会诊,经过会诊讨论,王大妈疑似感染上比较罕见的"海洋创伤弧菌"细菌。不幸的是,虽然医护人员用尽各种办法尽最大努力日夜监护抢救,但最终,还是没能挽救回王大妈的性命。
那么,王大妈疑似感染的"海洋创伤弧菌"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细菌呢?
其被称为"海洋中的无声杀手",是一种栖息于海洋中的细菌,如果接触到被这种细菌污染的海产,如被海洋鱼类、贝类、虾、鱼钩等刺伤或食用生蚝、生鱼片等,可能感染此菌。据医生介绍,这是细菌相对罕见但十分凶险,感染后致死率极高,一旦感染上发病很快,48小时内死亡率可超过50%。此前,医院曾收治过一例这样的患者,最终医治无效死亡。据参与会诊的专家介绍,截止目前,江苏省曾救治过该病病例不到10例。
感染"海洋创伤弧菌"临床上常造成严重的败血症及肢体坏死,过程相当迅速,死亡率极高。医生介绍,特别是有肝硬化病史人群、慢性病人群和遗传性血色(铁)沉着病者等最易被感染。而不幸去世的王大妈刚好因为自身肝脏不好,这也加剧了她的病情发展。
据介绍,感染"海洋创伤弧菌"后,患者初期表现为发烧和皮肤受损部位出现发红、水疱。如果不及时治疗,病情会迅速发展为皮肤组织大面积坏死,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多脏器功能衰竭,最终导致死亡。
早发现早抢救至关重要
由于该疾病死亡率高,发病速度快,如果得不到确诊和及时的抢救,一般很难抢救过来。
治疗创伤弧菌感染,重在早发现早治疗,而且治疗还需要外科第一时间干预,也就是复苏加切开引流。温州医院烧伤科副主任医师卢才教说,该疾病的死亡率非常高,一旦病情严重恶化,很难将病人救回来,可以说抢救时间是争分夺秒。而且手术的难度也较大,由于该疾病患者的凝血功能非常差,一旦手术引流不成功,将前功尽弃。
另外,该疾病发病时,很容易会被误诊而耽误治疗,该病发病时的症状一般为下肢疼痛、水肿,这时候往往会被误认为是腿痛等一般性的外伤,这也是不少患者延误治疗而丧命的原因之一。
一般情况下,感染创伤弧菌后,会有一周的潜伏期,一旦发现自己的双腿出现红肿、疼痛、淤青起斑等症状,医院治疗。
卢才教表示,虽然感染创伤弧菌疾病非常可怕,但是如果早发现早治疗,其治愈的可能性还是非常大的。
如何避免感染“海洋创伤弧菌”
张晓华教授提醒,前往海边旅游和吃海鲜的游客,当身体有伤口时,一定要做好保护措施,以免被海洋创伤弧菌侵袭导致感染。处理海鲜时,应戴手套,防止扎伤,海产类食物要煮熟再吃,通过高温可以杀死创伤弧菌。接触海鲜后若出现发热和皮肤炎症等现象,应及时就医,越早治疗危害越小。另外,也要注意远离水质较差的海域,接触后应及时用清水冲洗身体。
新疆交通广播特别提醒:预防创伤弧菌感染非常重要,特别是易感人群,不要生吃海鲜。
现场惊人!新疆这里风太大了…
央视曝光!这种正大量上市的水果里面可能加了…果农都不敢吃!
新疆5小时发布15条高温红色预警,雨水在路上…
注意!雷电暴雨正在路上!!!
这样的悲剧又发生!当父母的都长点儿心吧!
被提醒到就猛戳大拇指!
转发给你身边关心的人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