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了一个包,差点非死即残
这个时节外出活动频繁,不经意间就会受点伤,且蚊虫活动猖獗,常被叮咬,别看这些都是习以为常的小问题,若处理不当,会引发大问题。
作者:医院急诊科
审稿:唐子人吴彩军
来源:医学界急诊与重症频道
小伤口,大隐患
一名22岁小伙子,右踝外侧蚊虫叮咬后有一米粒大小肿物,略红肿疼痛,自行挤破,双氧水清洗伤口,口服抗生素。后逐步出现踝关节红肿、胀痛,红色皮疹蔓延至全部右下肢,伴发热、寒战、恶心、呕吐、腹泻、乏力、少尿、嗜睡。
体格检查发现:球结膜严重充血,脸部及颈部皮肤潮红,胸部、双肩及右下肢满布鲜红皮疹,右踝皮肤破溃约4×3mm2,周围红肿、压痛,皮温较对侧略高。
结合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此处省略检查结果),综合评估:斟酌全身严重感染,并出现了休克初期表现,肾功能、凝血功能、心功能遭到严重伤害,消化系统、血液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皮肤黏膜均受累。
根据流行病学特点,局部皮肤软组织感染灶为革兰氏阳性球菌引发,但于不同部位连续抽取3次血样,培养7天,均未见致病菌生长。
究其起因,居然是“挤了一个包”
终究认为:病原菌侵袭到皮肤软组织,并未构成血流感染,而释放毒素致使全身毒血症,可诊断患者为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中毒性休克综合症。
经过抗休克、抗感染、脏器支持、局部病灶处理,患者康复。
回想整个过程,不由使人胆战心惊,小伙子曾一度被非死即残的阴霾笼罩,终究拨云见日,也算是生命中传奇的一笔。可究其起因,居然是“挤了一个包”。
这个时节人们外出活动、饮酒撸串频率增加,蚊虫猖獗,不经意间就发现身上多出来个小伤或被咬了个包,要末不当回事,要末处理不当,恰逢细菌繁殖力强,常常酿成大祸,不能不予以警惕。
小伤处理需谨慎
蚊虫叮咬的正确处理措施:
①原则是止痒止痛避免感染,忌挤压或抓破皮肤。若局部反应轻微,可在在叮咬或蜇伤处涂上风油精、万金油等;
②若昆虫毒力较强,蜇伤处局部反应严重,应在局部酒精消毒,涂抹抗生素软膏(如百多邦),口服抗过敏药物(如氯雷他定);
③若出现全身症状,请及时就诊。
创伤伤口的正确处理方法:
1.若伤口影响面貌或较深较大,建议及时就诊。
2.若伤口表浅,可自行处理。
①清创,大量自来水或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彻底清除伤口内异物;
②消毒,医用酒精便可;
③止血,可以清洁纱布压住伤口;
④包扎,建议使用纱布,层数及松紧适合,勤更换。
(本文为医学界急诊与重症频道原创,转载须经授权)
来稿邮件主题为:医院+科室+姓名
邮箱:chenxiaoqing
稿费:-0元
内容转载自
哈尔滨白癜风北京能治疗白癜风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