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如何安全治疗白癜风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206750.html
在出生前,宝宝在妈妈的子宫内生活,出生后的宝宝会保持一些特有的生理现象,在慢慢适应新生活的过程中,这些生理现象会随之消失。
下面这些新生儿特有的生理现象,月嫂、育儿嫂知道几个?如何给新手爸爸妈妈们解释呢?姐妹们,快一起来看看吧~
01先锋头(产瘤)
顺产的宝宝,会经过产道的挤压,尤其宝宝的头部很大,受挤压后头颅软组织血液回流受阻,水分外渗造成头皮软组织水肿,即医生所说的先锋头(产瘤)。
头顶较长呈橄榄形,指压有凹陷痕,一般生后2~3天就被吸收,个别需6~7天消退,无需治疗。水肿可随侧睡方向而改变。
02胎脂
妊娠5个月左右的胎儿皮脂腺能分泌脂性物质——胎脂,以保护皮肤免受羊水浸软。一般早产的宝宝体表最多,足月儿次之,过期产儿最少。
出生后胎脂有保护皮肤免受感染和保暖作用,但皱褶处的胎脂酸可刺激皮肤引起褶烂。故腋下、腹股沟、颈下等皱褶处积聚较多的乳白色、粘稠胎脂要用消毒纱布蘸油揩去,部分胎脂能被皮肤吸收。
03诞生牙(出生牙)
宝宝刚出生居然长着牙齿,不是都说宝宝五六个月的时候才开始长第一颗牙齿吗?宝宝这样是不是不正常啊?
其实刚出生就长出的牙齿叫诞生牙,是正常的乳牙,只是长出来的时间比较早。由于萌出太早,多数牙根尚未发育,常常是软软的,并且很松动。如果因极度松动影响婴儿哺乳或有可能脱落而被婴儿吸入气管造成危险时,则应该及时拔除。
如果不松动,则应该保留,因为该牙为正常乳牙,拔除后就不会再长,以后可能造成乳牙缺失。保留的诞生牙由于多长在下颌,有可能在吸吮时对舌系带造成摩擦而导致溃疡。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可以调磨诞生牙或改用汤匙喂养,溃疡处涂用药物治疗。
04新生儿乳腺肿大
这是胎儿在孕妇体内受到母血中高浓度的生乳素等激素的影响,男女新生儿均可出现,2~3周自然消退,部分婴儿乳房甚至会分泌出一些奶汁。
月嫂姐妹们要记得提醒宝妈,切忌挤压,以免感染。一切打着“我这么做是为了宝宝好”的旗号,却让宝宝哭闹、难受、受伤的行为,我们都不提倡,除非有医生的诊断。
05生理性体重下降(塌水膘)
“宝宝怎么变轻了?”细心的月嫂在抱宝宝或给宝宝称体重时发现宝宝体重下降了,于是心急如焚。其实这是正常的。
由于出生后的最初几天进食较少,同时有不显性失水和大小便排出,故在出生后的3~4天内宝宝的体重有所下降,称之为生理性体重下降。
月嫂不用着急,随着新妈妈奶量的增大,宝宝进食的增加,约在出生7~10天后恢复到出生体重,进入快速生长阶段。
06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期胆红素代谢不同于成人,由于新生儿胆红素生成过多,血浆白蛋白联结胆红素的能力不足,肝细胞处理胆红素的能力差,肠肝循环的原因会出现生理性黄疸。
需要注意的是,生理性黄疸是排除性诊断,需排除病理性黄疸。
07生理性脱发
一些新生儿在生后数周出现脱发现象,多数婴儿为隐袭性脱发,头发绵细色浅,少数表现为突然出现明显头发脱落。
这均属于生理性脱发。多数小儿脱发数月后可复原,有时可持续数年,但最终均能长出正常的头发,其原因未明。
08打嗝
宝宝出生后的几个月内,会出现打嗝的现象,这是由于横膈膜还未发育成熟。此外,有时打嗝是由于宝宝过于兴奋,或者是由于刚喂过奶(吸进去了空气)。当宝宝三四个月的时候,打嗝就会少多了。
若家中的宝宝持续地打嗝一段时间,可以喂宝宝喝一些温开水,以止住打嗝。也可以弹脚心,让宝宝哭几声,哭声停止了,打嗝也就随之停止。
09“马牙”和“螳螂嘴”
有的父母看到新生儿的上腭中线和齿龈切缘上有黄白色小斑点(即俗称的“马牙”),认为很不吉利,喜欢用针去挑或用毛巾去擦,这是绝对禁止的。
因为“马牙”系上皮细胞堆积或黏液腺分泌物规程所致,于出生后数周至数月自行消失,如果自行处理不当很容易引起感染。
在新生儿口腔两边颊黏膜处较明显地鼓起如药丸大小的东西,通过被称为“螳螂嘴”,其实它是颊黏膜下的脂肪垫。
这层脂肪垫是每个正常新生儿所具有的,它不仅不会妨碍新生儿吸奶,反而有助于新生儿吸吮,属于新生儿的正常生理现象。千万不能用针挑或用粗布擦拭,因为在新生儿时期,唾液腺的功能尚未发育成熟,且口腔黏膜血管丰富,所以细菌极易由损失的黏膜处侵入,发生感染。轻者局部出血或发生口腔炎,重者可引起败血症,危及新生儿的生命。
10惊跳反射
刚出生的宝宝睡得很香很香,突然就会惊醒,手脚乱舞,身体向后挺。仔细观察,发现顺产的宝宝也会有这样现象,医生说这叫惊跳发射,刚出生的宝宝都这样,等宝宝到3、4个月,惊跳反射就会逐渐消失了。
----完-----
觉得有用,就转发到朋友圈吧!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