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什么医院皮肤科好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652392.html
腰痛有因
解除有道
医院针灸科
腰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症状,具有发病率高、持续时间长、易反复发作等特点,严重者对患者工作、生活造成重大影响。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电脑以及其他各种移动终端日益普及,对这些电子设备的依赖更促使人们总是长时间处于坐位伏案工作状态,加之现代人工作压力大、节奏快、户外活动少等因素,腰痛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并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
目前,大众对于腰痛的认识,存在很多误区,正确认识腰痛,合理选择预防和治疗方法,对于本病的康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腰痛就是腰肌劳损、椎间盘突出吗?
在门诊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患者:“大夫,我腰着凉了,有点儿疼,你给我治一下吧”、“大夫,我腰肌劳损,你给我治一下吧。不用做检查,就是腰肌劳损”、“大夫,我有腰椎间盘突出,这几天腰痛的厉害,你跟我治一下吧。不用拍片,我都知道,这就是椎间盘突出的问题”。这些患者都主观的认为自己的病已经诊断明确,不需再做进一步的检查。腰痛真的那么简单吗?你真的认为你的腰痛一定是受凉、腰肌劳损或椎间盘突出引起来的吗?
不可否认,有很大一部分腰痛与上述因素有关,但是腰痛绝不如此简单。应该强调的是腰痛仅仅是一个症状,有很多疾病可以引起腰痛,患者必须向医生详细陈述腰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等情况,为了明确诊断,医生还要进行详细地查体以及必要的影像学检查,否则很容易造成漏诊、误诊,如果某些重大疾病出现漏诊或误诊,则会贻误治疗时机。所以对于腰痛而言,虽是“小题”,但也要“大作”,就诊时一定要好好配合医生完成必要的检查,以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哪些原因可引起腰痛?
ReasonofDieases
上面我们提到腰痛仅仅是一个症状,并非一个独立的疾病。腰痛发病率高,致病原因复杂,据临床研究统计显示,引起腰痛的疾病有上百种,概括起来,大致可将腰痛分为如下六大类:
第一类为腰部骨、关节和软组织病变导致的腰痛。包括腰部先天性畸形,如:脊椎隐裂、腰骶移行椎、脊柱侧弯、先天性腰椎管狭窄症、先天性半椎体畸形、先天性椎体融合等(这类发育异常导致腰部骨性结构稳定性较差,破坏了腰部的生物力学稳定,使其更容易发生腰背痛。);外伤及劳损性腰痛,如急性腰扭伤、腰椎骨折、腰背肌筋膜炎、棘间韧带损伤、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姿势性腰痛等;腰部退行性病变,如椎间盘突出,退行性椎体滑脱、退行性椎管狭窄、关节突关节增生、黄韧带肥厚、骨质疏松症等。
第二类为免疫炎症性腰痛。如强直性脊柱炎等。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免疫炎症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腰椎骨关节以及脊柱旁软组织,可引起顽固性腰痛,缠绵难遇,且进行性加重。
第三类为感染性腰痛。包括腰椎的结核性或化脓性感染:如腰椎结核、布鲁氏菌病。
第四类为脊柱肿瘤导致的腰痛。包括原发性脊柱肿瘤和继发性脊柱肿瘤。这类疾病由于发病率较低,早期症状不典型,若不进行适当的影像学检查,很难发现,极易造成误诊、漏诊,延误疾病治疗的最佳时机,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第五类是内脏疾病导致的腰痛。众多的盆腹腔疾病均可引起腰痛,如消化系统疾病如消化性溃疡、胰腺癌、结直肠癌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如肾囊肿、肾结石、肾病综合征、肾盂肾炎、肾脏肿瘤、妇科炎症、子宫内膜炎、子宫腺肌症、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肥大、盆腔肿瘤等;血管疾患,如大动脉瘤、下腔动脉血栓等。
第六类为心理或精神性腰痛。这类腰痛主要是指由于癔病、抑郁症引起的腰痛。这类患者的特点是既往有癔病、抑郁症病史,有明显的精神症状,且主诉的腰痛与精神心理状态的变化密切相关,与客观检查、检验结果明显不符。同时心理或精神状态在其他原因引起的腰痛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众多研究表明,焦虑、紧张、抑郁、恐惧、沮丧等负面情绪确实有可能使这类患者的腰痛加重。
腰丨痛丨知丨识丨你丨知丨道
腰痛有哪些治疗方法?
Threapy
尽管腰痛的病因繁多,但临床上最常见的还是以第一类居多,统计显示,在所有的腰痛患者中,第一类腰痛约占80%。
由于腰痛的病因复杂,诊断存在一定困难,临床治疗方法众多。面对如此众多的治疗方法,令很多腰痛患者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如何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其实腰痛的治疗大致可分为三种治疗方法,即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和中医治疗。
腰丨痛丨知丨识丨你丨知丨道
01
保守治疗
保守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
药物治疗:主要有镇痛药、肌松药和营养神经类药物。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NonsteroidalAntiinflammatoryDrugs,NSAIDs)是腰痛的首选药物,我们常见到的对乙酰氨基酚、芬必得、扶他林、乐松等即属于此类。这类药物都有一定的胃肠道副作用,不能长期服用,而且这类药物只对轻度疼痛有效,较严重的腰痛则往往效果不佳。对于中重度腰痛则可以选用弱吗啡类镇痛药如曲马多等,更加严重的疼痛则可选用强吗啡类镇痛药,但这类药物只是解除疼痛,没有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所以停药后,疼痛会复发。肌松药可以使痉挛的肌肉松弛,减轻肌肉痉挛,因此有利于腰痛的恢复,常用的有盐酸乙哌立松,但此类药物副作用较大,常见的有头晕、恶心、呕吐、无力感等,尤其对于老年人,应用时应特别注意。营养神经类药物主要有甲钴胺、维生素B1等,这类药物对腰痛有一定的缓解和辅助治疗作用。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主要是通过各种物理的方法作用于人体,达到改善人体微循环,消除炎症水肿等目的。常用的有导热疗法、冷敷、红外线照射、超声波、电离子导入、磁疗等,这些治疗方法对于轻度腰痛有一定效果,对于较严重的腰痛效果不佳。
02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包括微创手术治疗和开放手术治疗。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微创手术的方法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目前常用的微创手术治疗有低温等离子、射频、激光、臭氧、骨水泥以及椎间孔镜等,这些微创手术通过铅笔粗细的手术创口进入体内的病变部位进行手术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对机体正常生理机能干扰小的优点。但是也存在容易复发的缺点。开放手术主要是通过腰部的大切口。在完全显露、直视下对病变的椎间盘、神经根、椎管等组织结构进行处理,其优点是对病变部位的处理更彻底、充分,术后效果好,但其缺点是具有一定的手术风险,手术的创伤和对机体的干扰都比较大、手术并发症也比较多,而且有可能出现“脊柱手术失败综合征”。
因此,手术是腰痛患者最后的选择,每个人都知道,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轻易选择手术。
03
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腰痛有上千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治疗方法也多种多样,均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中医治疗方法主要有中药内服、膏药外敷、中医针灸、针刀治疗等。中药内服主要是根据患者的整体状态进行辨证论治,膏药则主要选用疏经通络、活血化瘀、散寒除湿的中药在病变局部发挥作用。中医针灸则是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进行辨证、辨经取穴治疗,发挥舒筋通络、调整气血的作用。针刀是一种创新性的中医微创治疗方法,是我国独有的医疗技术,经过4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和治疗体系。针刀有一刀柄,针体似针灸针而直径略粗,0.4mm-1mm不等,针尖处扁平有刃而似微型手术刀,其针刃宽度也是0.4mm-1mm不等。针刀治疗腰痛即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通过不足1mm的微小创口直达病变部位,针对性的进行松解剥离,达到解除肌肉痉挛、松解软组织粘连、解除神经刺激、消除或缓解疼痛的目的。只要适应症选择恰当,针刀治疗对于绝大部分腰痛都有比较明前的效果。由于其创伤小,修复快,即使复发也可以再做针刀治疗,不会给人体造成医源性的损伤,是目前临床治疗腰痛的理想方法之一。
版权声明
本图文由作者针灸科小编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针灸科小编审校/李石良。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有相关问题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科室简介
中医医院特色突出的中医临床科室之一,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医疗技术协作组成员单位。科室主要开展针灸与针刀两种医疗技术,在基于超声引导的针刀微创技术可视化的研究与应用方面居于全国领先地位。科室部分专家可熟练应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术、翼腭神经节刺激术、骶管阻滞术等治疗技术。针灸治疗涵盖约50余种疾病,包括失眠、肥胖、耳鸣耳聋、面瘫等;针刀在治疗慢性软组织疾病方面有明显优势,目前能展开约30余种疾病,包括常见的颈肩腰腿痛及颈源性头痛、脑瘫、颞下颌关节紊乱等疑难疾病。
专家简介
李石良教授
李石良,男,年生,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医院针灸科主任,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临床学系副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中医药大学及福建中医药大学三校教授,中央保健专家。
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并兼任中国疼痛康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北京眩晕研究会常委、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眩晕学组委员、北京医师学会眩晕专业专家委员会委员等十余项学术职务,任《中国疼痛康复论坛》执行主编、《中国医药导报》编委兼《针刀医学》栏目副主编等五种杂志编辑职务。
从事针灸临床工作近30年,从事疼痛及针刀医学研究与临床工作近20年,在国内外率先完成系统的针刀应用解剖学研究,并出版针刀医学史上第一部专科临床解剖学著作——《针刀应用解剖与临床》,该著作奠定了针刀医学临床解剖学基础,获得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一等奖;李石良教授在国内较早应用超声可视化技术,是国际上最早将超声可视化技术应用于针刀临床的学者之一。
主要研究领域为超声可视化技术在慢性软组织疾病与疼痛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在颈源性头痛研究领域居国内领先地位,主持制订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颈源性头痛的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与临床路经;致力于超声可视化针刀系列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推动了针刀医学理论与临床技术的发展。创新性地完成蝶腭神经节刺激术的解剖学研究与超声可视化升级,为治疗鼻炎提供了一项有价值的临床技术。培养了十余名针刀专业硕士研究生及众多的基层医务人员,参与了主要的教材编写工作,是“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及‘十三五’规划教材《针刀医学》和《针刀刀法手法学》及“全国高等中医药教育(本科)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针刀医学》等五部教材的副主编,是国内外知名的针灸、疼痛、及针刀医学专家。曾任日本滋贺医科大学客座研究员、瑞士MONTREUX中医中心中方专家组组长,多次赴美国、瑞士、韩国、巴西等国讲学。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SCI收录两篇,编写著作十余部,其中主编4部。接受多个国家的医师和留学生来华学习针刀技术,推动了针刀疗法在国内外的推广。
医院针灸科咨询就诊
-科室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