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感染通常累及椎体、相邻的椎间隙,并侵犯椎旁软组织和硬膜外组织。化脓性(Py)与结核性(Tb)是脊柱感染的最常见的类型,区分两者很重要,因为两者的治疗方法截然不同。脊柱感染的发病通常是隐匿的,没有特异性症状,常导致诊断延迟和产生并发症,如脓肿、椎体塌陷、神经系统疾病以及死亡率增加,因此,早期诊断很重要。磁共振成像(MRI)被认为是诊断脊柱感染的最佳放射学工具,其灵敏度约为96%,特异性为93%,准确度为94%。使用MRI增强扫描可以显著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一.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年1月至年5月的例疑似脊柱感染的患者。纳入标准为:由化脓性细菌或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脊柱感染;治疗前进行过MRI检查;通过CT引导的经皮椎体活检、椎旁脓肿引流、支气管肺泡灌洗(BAL)和胸部CT提示结核,或血培养确诊化脓性病原菌。排除标准是:患有其他病原体(即真菌或寄生虫病原体)的脊柱感染患者;未经证实的脊柱感染(没有分离到病原体);缺乏治疗前的MRI检查。最终,共有名患者被纳入研究,分为两组,Py组和Tb组。
二.结果
1.流行病学结果
与来自低结核流行国家的患者相比,来自中高结核流行国家的患者更容易受到结核性脊柱感染的影响(p0.)。
2.常规MRI参数
如表所示,Tb累及胸椎显著高于Py(60%vs38.1%;p=0.),而在颈椎、腰椎和骶骨受累方面没有显着差异。
如下表所示,超过2个椎体受累及、脊柱受累不连续和附件结构受累在Tb组中更常见(P<0.)。
3.在T1-加权序列上评估的参数
如下表所示,虽然两组在T1-序列上椎体信号通常都为低信号,但与Py组相比,Tb组的异质性比例更高(36.7%vs1.2%;p0.)。与Py组相比,Tb组的椎间盘信号更多呈高信号(23.3%vs3.6%;p0.)。与Py组相比,Tb组中严重椎体破坏(50%)更常见(70%vs31%;p0.)。与Py组相比,Tb组椎间盘破坏较少(40%vs65.5%;p=0.)。两组之间在椎骨终板受累的严重程度方面没有发现差异。
4.在T1增强序列上评估的参数
(1)椎体受累:如表所示,Tb组中椎体的异质性更常见(66.7%vs11.9%;p0.),而Py组中更多是均质。此外,Tb组的椎骨骨内脓肿更常见(63.3%vs9.5%;p=<0.)。在椎间盘对比增强和椎间盘脓肿评估方面没有差异。
(2)椎外受累:如表所示,以下7个椎外MRI特征中的5个在Tb组中更为常见(p0.):形态规则的椎旁组织(93.3%vs4.8%),存在椎旁脓肿(86.7%vs26.2%),椎旁脓肿壁薄且规则(%vs3.6%),存在硬膜外脓肿(46.7%vs4.8%)和前纵韧带对比度增强(80%vs29.8%)。硬膜外炎症的存在与TB脊柱感染呈负相关,而它在Py脊柱感染中很常见(23.3%对60.7%;p0.)。
5.多因素分析结果
经过多因素分析后,结核性脊柱感染的最佳阳性预测因素是:来自Tb中高患病率国家的患者(OR=.)、椎体T1序列的信号不均一(OR=.)、硬膜外脓肿(OR=86.)、椎体严重破坏(OR=10.),而结核性脊柱感染最显著的负面预测因素是硬膜外炎症的存在(OR=0.)。
典型病例
脊柱结核的MRI。a矢状T1加权像显示T6-T9中的异质信号,伴有T7受压、硬膜外受累。b矢状T2加权像显示不均匀的高信号。c矢状增强T1像显示T6-T7的不均匀增强,硬膜外腔周围边缘增强与硬膜外脓肿一致,椎旁间隙周围边缘增强与椎旁脓肿一致。
化脓性脊柱炎的MRI。a矢状T1加权像显示L3-L4中的信号强度普遍降低。
b矢状STIR序列显示L3-L4中的高信号,特别是靠近椎体终板。c矢状对比增强的T1像显示L3-L4中的弥散和均匀性增强以及不规则的椎旁增强。
供稿:赵士兵王涛
审稿:荆珏华田大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