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疾病类描述和医疗建议仅供参考,如遇医院就医。
B链球菌群感染占全部链球菌感染的8%左右。根据表面抗原的不同可分为九个亚型,即Ⅰa,Ⅰb,Ⅱ,Ⅲ,Ⅳ,Ⅴ,Ⅵ,Ⅶ和Ⅷ。在血碟上可呈甲型、乙型或丙型溶血反应,溶血菌株所产生的链球菌溶血素与A组菌的O与S不同,无抗原性。按照生化分类法,此群菌为无乳链球菌。
1流行病学新生儿感染,GBS寄居于母亲泌尿道和胃肠道的黏膜,孕妇带菌率4%~40%不等,带菌多的母亲所生的新生儿带菌也多,有40%~70%,新生儿从水平传播变为带菌者占8%。影响母亲带菌的因素有:经济条件差、年龄小、性行为等另外培养基的选择(肉汤优于琼脂)、取材次数和部位(宫颈、阴道、尿、直肠等),和新生儿取材部位(出生时外耳道优于鼻孔、脐部、肛门直肠、咽部等)也影响检出率。母亲带菌可呈慢性(36%)暂时(20%)、间歇(15%)、未定(29%)。妊中期GBS阳性至分娩时可变为阴性,或由阴性变为阳性。孕妇带菌者多无症状,也可发生晚期流产、早产、死胎、低出生体重儿、羊膜早破子宫内膜炎、绒毛膜羊膜炎等,GBS也是产褥感染的重要病原,以上因素均可影响新生儿带菌。
新生儿感染多为母婴垂直传播,如羊膜早破可致上行感染,或接触了产道的细菌,而羊膜完整者胎儿吸入了受羊膜炎污染的羊水,也可致病。少数新生儿感染为水平传播,但晚发的GBS感染罕见在婴儿室内流行。
早发型感染(≤7天,平均生后20h发病)由母带菌的型别和妊娠合并症而定据报道活产儿发病率0.7‰~3.7‰,带菌母亲的新生儿有菌血症者0.5‰~2.0‰,宫内感染者50%在出生时有症状。<g者发病率2‰~2.6‰,>g者0.8‰~1.8‰足月儿在早发感染中占50%。晚发感染(>7天,平均24天发病),活产儿发病率0.5‰~1.8‰,无产科危险因素者,最晚发病可在3个月。
成年人的B链球菌群感染多发生于机体抵抗力低下时。
2病因B链球菌群感染占全部链球菌感染的8%左右。根据表面抗原的不同可分为九个亚型,即Ⅰa,ⅠbⅡ,Ⅲ,Ⅳ,Ⅴ,Ⅵ,Ⅶ和Ⅷ。在血碟上可呈甲型、乙型或丙型溶血反应,溶血菌株所产生的链球菌溶血素与A组菌的O与S不同,无抗原性。按照生化分类法,此群菌为无乳链球菌(S.agalactiae)。
3发病机制B组链球菌可寄殖于妊娠期妇女的阴道、肠道和尿道,新生儿可直接自母体或分娩时由母体生殖道寄殖菌上行感染。成人中B组链球菌感染少见以产妇为主,少数情况下亦可为免疫功能低下者,如糖尿病、慢性肝功能不全、HIV感染、恶性肿瘤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等病人也可感染B组链球菌病。
4临床表现可分为新生儿感染及成年人感染两类。
1.新生儿感染:
B链球菌群感染(1)早期发病是由于婴儿受到产道中细菌感染引起。发病于出生后7天之内。多表现为肺部感染、败血症和脑膜炎。发病早者出生时即发生呼吸窘迫症。病死率很高,往往在50%~80%,死亡者Ⅱ型菌较多。
(2).晚期发病多为母亲产后并发症引起。发生于出生7~30天以内。以败血症和脑膜炎为多见。菌型以Ⅲ型为多,特别是脑膜炎,90%以上为Ⅲ型引起。病死率比早期发病者为低。脑膜炎的病死率为14%左右。
2.成年人感染:
年轻女性在接受妇科检查治疗以及妊娠分娩后,容易发生B链球菌群泌尿系统感染和子宫内膜炎。也可发生肺炎、脑膜炎肝脓肿、败血症等年纪大、特别已患有某些慢性病者不论男女均可被感染。较长期接受抗生素或激素类及其他免疫抑制剂者亦然。病死率较高,有人报告为29%~52%据Schlievert等报道,有4例临床表现为TSLS患者只培养出B链球菌群而无A群链球菌及葡萄球菌。从细菌培养物中提出一种致热性毒素,不与抗TSLS-1及抗SPE抗体起作用。提示B群菌亦有产生能引起TSLS的毒素。
5检查1.尿液检查:尿中的B链球菌群抗原,阳性率较高。
2.细菌培养:血培养、细菌阳性。
3.乳胶凝集试验:用于患者早期检测。
6鉴别临床应与A群链球菌感染相鉴别。A链球菌群(groupAstreptococci)又称化脓性链球菌(streptococcuspyogenes),别名:A群链球菌感染,该病引起的感染主要有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也可致肺部感染猩红热皮肤软组织感染。并可致全身性感染。
7并发症1.肺炎:肺泡和肺间质发生炎性病变。出现发热,呼吸急促,持久干咳,深呼吸和咳嗽时胸痛,有小量痰或大量痰。幼儿患上肺炎,症状常不明显,可能有轻微咳嗽或完全没有咳嗽。应注意及时治疗。
2.泌尿系统感染:常见的有尿道炎、膀胱炎、阴道炎。
3.软组织感染:组织出现红、肿、痛症状或化脓发炎。
4.败血症:全身性的严重感染。临床表现为发热、严重毒血症状、皮疹瘀点、肝脾肿大和白细胞数增高等。
8治疗药物治疗:B链球菌群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以及红霉素等均敏感,但其敏感程度比A群链球菌为差。
治疗新生儿、婴儿和成人B组链球菌感染的首选药物为青霉素,在病初感染病原未确定时可先予青霉素与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的联合,以取得协同抗菌作用,并扩大抗菌谱,一旦病原菌明确后,可单用青霉素。新生儿应用氯霉素时必须在血药浓度监测情况下调整剂量,无条件监测者不宜使用。由于青霉素对B组链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可为A组链球菌的4~10倍;此外,B组链球菌在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菌量可达~/ml,鉴于上述原因,已有人提出应将青霉素剂量加大到20万~25万U/(kg·d),且可适当延长疗程。也有人主张将青霉素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联合应用,可取得良效。已有Ⅰa、Ⅱ及Ⅲ型菌抗原疫苗,如给孕妇接种,所产生的特异性IgG抗体,可通过胎盘保护胎儿,可明显降低新生儿的早期发病。
9预防由于A组链球菌感染与风湿热的密切关系,风湿性心脏病或风湿热病人宜预防应用抗菌药防止链球菌呼吸系感染的发生青霉素为首选预防用药搜索可应用苄星青霉素,成人每月肌内注射万U,小儿60万~万U疗程数年以上,直至病情稳定为止。对青霉素过敏者可予红霉素mg,每天2次长期服用。如病人不能坚持长疗程者,可定期作咽拭培养,发现A组链球菌时则按急性链球菌咽炎予青霉素或红霉素治疗一疗程剂量同前述。
对猩红热病人应予以隔离治疗以控制传染源,隔离期6天,咽拭培养转阴,无并发症者即可出院亦可家庭隔离。幼托机构或学校发生猩红热流行时,对急性咽炎和扁桃体炎者,均应按猩红热隔离治疗,对易感人群中密切接触者检疫7~12天,也有主张给予青霉素预防用药者。
对带菌者亦应予青霉素治疗,直至培养转阴,以控制传染源,此对幼托机构的工作人员尤为重要。
链球菌呼吸道感染流行时应避免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飞沫传播病原而致感染机会,改善环境和注意个人卫生则可避免伤口污染,降低皮肤、伤口感染的发生率。
白癜风的发病原因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