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针疗法治疗肘部软组织伤痛

时间:2017-4-23 15:21:24 来源:软组织感染

第九章浮针疗法治疗肘部软组织伤痛

第一节概述

肘痛是指肘部酸楚、疼痛,肘关节屈伸受限为主症的一种症状。常见于现代医学的肘部伤筋、肱骨外上髁炎和尺骨鹰嘴滑囊炎等疾病中。

早在马王堆汉墓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及《黄帝内经》就有与肘痛相关的文献记载。《灵枢?经脉》有“肩臑肘臂外后廉痛”、“肩臑肘臂外皆痛”、“臂肘挛急”等论述。然而,首先将“肘痛”作为一个单独的病证而明确提出者,当推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该书称:“肘痛,尺泽主之”;“肩肘中痛,难屈伸,手不可举重,腕急,曲池主之”;“肘痛引肩不可屈伸,振寒热,颈项肩背痛,臂痿痹不仁,天井主之”等等。《千金要方》有“臂肘病”之名,认为“曲池、关冲、三里、中渚、阳谷、尺泽,主肘痛时寒”。此后,历代对肘痛的论治,多未逾孙氏绳墨。其后医书很少有肘痛一证的论述,推知古代对肘痛的论述,多涵盖于有关痹证与“臂痛”之中。

肘部界于上臂与前臂部之间,其上、下界为通过肱骨内、外上髁间线上、下各两横指的环行线,又以通过两上髁的垂线,划分为肘前区与肘后区。

一、骨性连接肘关节是由肱骨远端、尺骨近端、桡骨头三部分组成的关节。肱骨下端扁而宽,前有冠状窝,后有鹰嘴窝,两窝之间仅有一层极薄的骨片相隔。所以髁上部容易发生骨折。窝下方内侧为滑车,即内髁;外侧为肱骨小头,即外髁,两髁连成一块,并与肱骨长轴形成向前30~50°的前倾角。滑车略低于肱骨小头,所以当肘关节伸直时呈现5~7°携带角。肱骨下端两侧之隆起部为内、外上髁,内上髁为前臂屈肌总腱附着部,外上髁为前臂伸肌部腱附着部。因此,肌腱急骤收缩常可造成外上髁撕脱性骨折。桡骨小头凹关节面与肱骨小头相连接形成肱桡关节。桡骨颈的内后方粗隆部有肱二头肌肌腱附着,起屈肘及前壁旋后作用。肘关节伸直时,肱骨两上髁与尺骨鹰嘴三点在一条线上,屈肘90°时此三点则形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图9-1-1)。该三角骨性标志有无改变,对鉴别肘关节脱位和骨折有实际意义。

二、关节韧带和肌肉肘关节的两旁有坚强的尺侧、桡侧副韧带,前方有环状韧带和屈肌群。关节囊包绕着整个肘关节,环状韧带稳定着尺桡上关节和防止桡骨头脱位。肘前方有比较坚韧的深筋膜,在前内侧有肱二头肌膜纤维的参与而增强与肱骨两上髁和尺骨后缘处的骨膜紧密融合。

腕和手部的肌肉,皆起于肱骨内上髁,伸肌起于肱髓外上髁。肱二头肌经肘关节前面止于桡骨上端,肱三头肌经肘关节后面止于尺骨鹰嘴。旋前圆肌起于肱骨内上髁,止于桡骨中部的外侧。旋后肌起于肱骨外上髁和尺骨的上部,止于桡骨上1/3的骨面。

肘关节的运动可作屈、伸动作。桡尺近侧关节、桡尺远侧关节和桡尺二骨间的骨间膜都为前臂骨间的连结。正常男性肱骨和尺骨轴可作10~15°运动,女性20~25°运动。肘关节伸屈运动范围可达~°,而桡尺的关节共同活动完成前臂的旋前和旋后动作,一般为~°。

肘关节所受到的力是随不同运动状态而异。当屈曲45°时,肌张力约78~N;屈曲90°时可达N;当屈曲65°时,前臂旋前时约需要~N的力。一般在缝衣或吃饭时,关节力需要N的力,提物与体重平衡时可达到1/2体重,关节力在运动的最大的峰位可达N。

一、风寒湿搏外感风寒湿邪,侵袭肘部肌肉、关节、筋脉,导致经络闭阻,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

二、痰饮流注饮食不慎,嗜食肥甘,损伤脾胃,或脾肾之阳素虚,水湿不得运化和温化,痰饮内停,流注经脉,阻遏气血运行,而为肘痛。如《管见大全良方》:“中脘伏痰,脾气滞而不行,则上下不运而痛”。

三、气血不足素体虚弱,或久病体虚,脾胃声损,气血生化之源不足,加之外邪侵袭,而致经络失养,血气凝阻,发为肘痛。

四、外伤血瘀肘部跌仆损伤或被外力强行扭转;或因劳动时前臂及腕部用力过度,或长时间携重物,腕肘部造成外伤或劳损。正如《管见大全良方》云:“若气血凝滞,经络不行,臂痛(肘痛)不能举”。

第二节肱骨外上髁炎

肱骨外上髁炎又叫网球肘或肱桡滑囊炎。一般记载本病多见于网球运动员,故称之为“网球肘”。但日常所见网球运动员甚少,而其它职业患者占多数,长期劳损与该病的发病确有一定关系。

本病属于中医肘痛范畴,早在马王堆汉墓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及《黄帝内经》就有与肘痛相关的文献记载。《灵枢?经脉》有“肩臑肘臂外后廉痛”,“肩臑肘臂外皆痛”、“臂肘挛急”等论述。然而,首先将“肘痛”作为一个单独的病症而明确提出者,当推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该书称:“肘痛,尺泽主之”;肩肘中痛,难屈伸,手不可举重,腕急,曲池主之“,”肘痛引肩不可屈伸,振寒热,颈项肩背痛,臂痿痹不仁,天井主之”等等。《千金要方》有“臂肘病”之名,认为“曲池,关冲、三里、中渚、阳谷、尺泽,主肘痛时寒”。从以上论述中不难看出,祖国医学对该病有较多的记载,而且运用针刺治疗肘痛也是由来已久了。

肘部界于上臂与前臂部之间,其上、下界为通过肱骨内、外上髁间线上、下各两横指的环行线,又以通过两上髁的垂线,划分为肘前区与肘后区。

⑴骨性连接肘关节是由肱骨远端、尺骨近端、桡骨头三部分组成的关节。肱骨下端扁而宽,前有冠状窝,后有鹰嘴窝,两窝之间仅有一层极薄的骨片相隔。所以髁上部容易发生骨折。窝下方内侧为滑车,即内髁;外侧为肱骨小头,即外髁,两髁连成一块,并与肱骨长轴形成向前30—50度的前倾角。滑车略低于肱骨小头,所以当肘关节伸直时呈现5—7度携带角。肱骨下端两侧之隆起部为内、外上髁,内上髁为前臂屈肌总腱附着部,外上髁为前臂伸肌总腱附着部。因此,肌腱急骤收缩常可造成外髁撕脱性骨折。桡骨小头凹关节面与肱骨小头相连接形成肱桡关节。桡骨颈的内后方粗隆部有肱二头肌肌腱附着,起屈肘及前壁旋后作用。肘关节伸直时,肱骨两上髁与尺骨鹰嘴三点在一条线上,屈肘90度时此三点则形成一个等腰三角形。该三角骨性标志有无改变,对鉴别肘关节脱位和骨折有实际意义。

⑵关节韧带和肌肉肘关节的两旁有坚强的尺侧、桡侧副韧带,前方有环状韧带和屈肌群。关节囊包绕着整个肘关节,环状韧带稳定着尺桡上关节和防止桡骨头脱位。肘前方有比较坚韧的深筋膜,在前内侧有肱二头肌膜纤维的参与而增强与肱骨两上髁和尺骨缘处的骨膜紧密融合。

腕和手部的肌肉,皆起于肱骨内上髁,伸肌起于肱骨外上髁。肱二头肌经肘关节前止于桡骨上端,肱三头肌经肘关节后面止于尺骨鹰嘴。旋前园肌起于肱骨内上髁,止于桡骨中部的外侧。旋后肌起于肱骨外上髁和尺骨的上部,止于桡骨上1/3的骨面。

由于肱骨外髁是伸肌肌腱的附着处,这些肌肉的主要功能是伸腕和伸指。当这些肌肉在伸腕、伸指运动时,都会使附着于肱骨外上髁部的肌腱筋膜受到牵拉。超过了所能承受的应力,则将损伤伸肌总腱。病理上表现为局部充血、水肿、渗出、粘连,部分伸肌总腱撕裂,钙化和无菌性坏死;桡骨头环状韧带退行性变化;伸肌总腱深面的滑囊炎;肱骨外上髁骨膜炎、肱桡关节的滑膜炎或滑膜皱襞的过度增生、皮下神经血管束的绞窄及桡神经关节支的神经炎等改变。上述的病变常引起伸肌肌肉痉挛,疼痛沿伸腕肌放射性地下传,引起一系列的症状和功能障碍。

主要症状是缓慢出现的肱骨外上髁处的疼痛,疼痛可向前臂桡侧、腕部或上臂放射。握物无力,尤其在屈肘时手不能拿重物,但肘关节在伸直时能提重物。检查时肘部活动正常。肱骨外上髁处有局限性增生隆起。肱骨外上髁、桡骨头或肱桡关节处压痛明显。伸肌腱牵拉试验阳性,方法:肘伸直、握拳、屈腕,然后将前臂旋前,即发生肘外侧部剧痛。

对肱骨外上髁炎的治疗,在运用浮针治疗的同时,可根据患者的病因病机进行辨证施治,以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疗程,临床上可分为以下几型。

⑴风寒湿搏外感风寒湿邪,侵袭肘部肌肉、关节、筋脉,导致经络闭阻,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故肘部肌肉串痛。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治则:祛风除湿,温经通络。羌活胜湿汤加减。屈伸不利加木瓜、伸筋草,痛甚加制川乌、制草乌,痛无定处加全蝎、防已。

⑵痰饮流注饮食不慎,嗜食肥甘,损伤脾胃,或脾肾之阳素虚,水湿不得运化,痰饮内停,流注经脉,阻遏气血运行,发为肘痛。如《管见大全良方》:“中脘伏痰、脾气滞而不行,则上下不运而痛”。脾主四肢肌肉,脾气虚则肌肉酸痛无力。舌质胖嫩,苔白厚腻。治则:健脾利湿,温化痰饮。防已黄芪汤加减。湿重加黄柏、苍术,痰盛加法夏、茯苓。痛甚加制川乌、徐长卿,屈伸不利加伸筋草、鸡血藤。

⑶气血不足素体虚弱,或久病体虚,脾胃虚损,气血生化之源不足,加之外邪侵袭,导致经络失养,血气凝阻,经络血脉不通,不通则痛。治则:益气养血,通经活络,用八珍汤加减。以四君子汤补中益气,四物汤活血养血,湿重加羌活、独活、鸡血藤,痛甚加乳香、没药。

⑷外伤血瘀肘部跌仆损伤或被外力强行扭转;或因劳动时前臂及腕部用力过度,或长时间携重物,腕肘部造成外伤或劳损。正如《管见大全良方》云:“若气血凝滞,经络不行,臂痛(肘痛)不能举”。对于有外伤史的肘痛患者,治疗时一定要考虑到气滞血瘀,脉络不通,不通则痛这一病因病机,尤其是久病不愈者,更应考虑到挟瘀之可能。治则:活血通络,行气止痛。多以桃红四物汤加减。病久者加地龙、炮山甲,风重加防风,全蝎,湿甚加苍术,黄柏,疼痛较剧者加元胡,乳香,没药。

浮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大多疗效较好,也有少数患者治疗效果不理想,反复观察和思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种情况可能影响治疗效果。1、关节间隙狭窄:这类病人多为中老年人,骨关节多有退行性改变,如骨质增生、脱钙、骨边缘硬化等现象,浮针治疗当时可能缓解局部疼痛,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上述病理变化,所以患者感到几次浮针治疗后,患肢仍软弱无力,不能负重和进行日常工作。由于引起患者肘部疼痛的真正原因并不完全是肱骨外上髁炎,肱骨外上髁炎只是引起患者一系列症状其中原因之一,治疗不可能产生预想的效果。2、针刺方法上的问题:对于肱骨外上髁炎患者的治疗,可以从上向下,在肘关节上选择进针点,也可从下向上,在肘关节下进针。或者横向进针,第一次治疗时很难一下找出疗效最佳的治疗点。在首次治疗时,相当部分患者的疼痛会奇迹般地减轻或消失,也有部分病人感觉效果不明显,经过一二次治疗,疼痛症状没有改善就放弃了浮针治疗。笔者先后治疗42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治愈36例,治愈率为85.5%,6例效果不理想。疗程最短2次,最长者9次,平均治疗次数在5次以上。所以,坚持治疗也是治愈该病的一个重要条件,以便找到一个较佳的治疗点。

吕某,男,36岁,个体老板,青白江区向阳镇人。诉右手肘部疼痛半月,疼痛放射至腕部,右手不能负重,持物无力。曾贴伤湿止痛膏,外搽正骨水,内服“强地松片”,“非普拉宗片”均无明显效果,医院做封闭治疗两次,治疗后局部疼痛减轻,一周后疼痛再度复发,自觉症状逐日加重,于年4月11日来我科就诊。查右肘部无肿胀,旋转时无疼痛,局部压痛,以肱骨外上髁处为著,屈伸肘时疼痛,右手紧握拳时感肘部疼痛,右手握力明显弱于左手。伸肌腱牵拉试验阳性。X光照片检查未见异常。诊断为右肱骨外上髁炎。给予浮针治疗。从肘关节下方进针,针尖对准肱骨外上髁,运针5分钟后局部压痛减轻,10分钟后屈伸肘疼痛缓解,伸肌腱牵拉试验时患者感痛点上移。再从肘关节上方刺入浮针,针尖向下,对准痛点,运针5分钟后疼痛大减,留针24小时。第二次治疗前检查见局部压痛完全消失,肘部屈伸自如,伸肌腱牵拉试验时肘部有轻微疼痛。在肘关节上进针,方法同第一次,运针10分钟后,牵拉试验痛感消失,留针24小时。电话回访,两次治疗后肘功能完全恢复正常。

温某,女,48岁,新都电子管厂工人,诉右肘部胀痛不适,握物无力,不能持重一周,夜间及受凉时疼痛加重,在本单位医务室外贴追风除湿膏,内服“扑炎痛”三天无明显效果,医院理疗两天,疼痛无减轻,于年6月9日来我科就诊。检查见右肘部外观正常,旋前旋后无疼痛,右肱骨外上髁处压痛明显,可扪及增生性粗隆,屈伸肘时有痛感,伸肌腱牵拉试验阳性,右手握力下降,用力握物时肘部疼痛。诊断:肱骨外上髁炎。给予浮针治疗,在痛点下方选好针刺点,常规消毒后,针尖对准肱骨外上髁刺入,运针10分钟后局部压痛减轻,屈伸及牵拉时症状有所改善,15分钟后局部压痛消失,屈伸和牵拉试验时疼痛明显减轻,右手握力较治疗前增强,留针24小时。以后每天一次浮针治疗,患者自觉症状较以前有改善。经三次治疗后患者症状完全消失,功能恢复正常。

张某,女,32岁,新都县城关镇居民,诉不明原因而出现左肘部疼痛二十余天。干家务活时疼痛尤甚,左手不能提物及用力,疼痛为酸痛。医院外搽舒筋活络药酒,贴一支蒿伤湿止痛膏,内服“芬必得胶囊”,“强地松片”均未见明显效果。又到当地骨伤科诊所接受小针刀治疗,治疗后局部疼痛加重,三天后疼痛减轻,仍不能负重,医院接受理疗一周。现感左肘部时有酸痛,用力时尤为显著。于年6月5日来我科就诊。检查见左肘关节活动自如,肱骨外上髁处有压痛,屈伸时有轻微疼痛,伸肌健牵拉试验时肘部疼痛。X光照片检查未见异常。诊断为肱骨外上髁炎。给予浮针治疗。在肘关节下方进针,针尖对准肱骨外上髁,反复运针后局部仍有压痛,患者自觉疼痛缓解不明显。又在肱骨外上髁内侧,即曲池穴的位置,横向刺入一支浮针,针尖对准痛点,运针10分钟后肘部压痛基本消失,伸肌腱牵拉试验时肘部仍感疼痛,留针24小时,每天治疗一次。以后每次治疗的针刺点均选在屈池穴附近,横向进针,经过5次治疗后患者疼痛症状完全消失,功能恢复正常,一月后追踪访问一切情况正常。

杨某,女,28岁,新都商场售货员。诉不明原因而出现右肘部疼痛,拿物无力一月余,自觉疼痛逐日加重,影响工作及睡眠。先在当地医接受针灸及推拿按摩治疗一周,无明显效果。医院进行封闭治疗两次,疼痛有所减轻,10天前搬东西时稍用力后,又感肘部疼痛加重,服“扑炎痛”、“芬必得”、“非普拉宗“均无明显效果,于年7月11日来我科就治。检查见右肘关节活动无障碍,屈伸肘部时有酸痛感,右肱骨外上髁处有明显压痛及增生性粗隆,右手用力握手时感肘部疼痛,握力明显弱于左侧。伸肌牵拉试验阳性。诊断为肱骨外上髁炎。给予浮针治疗。在肘关节下刺入一支浮针,运针10分钟后局部压痛有减轻,用力牵拉患肢时疼痛无明显改变,而且痛点移向肱骨外髁内侧。又在第一支浮针内侧刺入第二支浮针,运针15分钟后再牵拉患肢,疼痛有所减轻,留针24小时,每天治疗一次。第二次治疗前检查见局部压痛基本消失,牵拉肘部及用力握物时肘部仍有痛感,在肘关节下及屈池穴附近,分别纵向和横向刺入一支浮针,留针24小时,嘱咐患者若感觉那支针有疼痛不适感时可立刻拔出。经过4次治疗后,患者疼痛完全消失,功能恢复正常。

张某,女,49岁,青白江区城厢镇农民。诉右肘部疼痛,活动不便,软弱无力一月。曾在当地服中药8剂无明显效果,又服“诺松片”、“扑炎痛”,外贴奇正藏药疼痛仍无明显缓解,医院进行封闭治疗一次,封闭后疼痛有所减轻,两天后疼痛复原。医院进行理疗,外敷中药等治疗。自觉症状时轻时重,近周来感上述症状加重,于年7月21日来我科就诊。检查见右肘部屈伸时稍感疼痛,肱骨外上髁处有明显压痛,稍用力即感部疼痛,牵拉伸肌腱时疼痛尤为明显。X光照片检查未见异常。诊断:肱骨外上髁炎。给予浮针治疗。在肘关节下方刺入一支浮针,针尖对准肱骨外上髁,运针15分钟后肱骨外上髁处压痛减轻,牵拉时疼痛无明显改善,又在肘关节上方刺入一支浮针,针尖向下,对准痛点,运针5分钟牵拉疼痛减轻,固定浮针,留针24小时,每天治疗一次。第二次治疗时肱骨外上髁压痛消失,牵拉及用力时疼痛较显著。治疗仍然采用上下各刺入一支浮针的方法,经过7次治疗后,患者疼痛完全消失,功能恢复正常。

王某,女,36岁,新都县马家镇农民。诉右肘部疼痛一月余,无明显诱因,疼痛有时放射至腕部,右手软弱无力,不能负重及从事农活,医院看中医诊断为风寒痹证,服中药5剂无明显效果,又改为针灸治疗,外贴追风除湿膏,服“扑炎痛”、“芬必得”等药,疼痛无缓解,近来感上述症状日趋加重,于年8月19日来我科就诊。查体:右肘关节屈伸时感疼痛,肱骨外上髁处有压痛及增生粗隆,右手用力握手时肘部及腕部疼痛,伸肌肌腱牵拉试验阳性,诊断为肱骨外上髁炎。给予浮针治疗。在肘关节下方常规消毒,刺入一支浮针,然尖对准肱骨外上髁处,运针10分钟后局部压痛明显减轻,屈伸肘时疼痛基本消失,但用力时肘部仍感疼痛,在肘关节上方再刺入一支浮针,针尖对准痛点,运针十数分钟后患者用力时疼痛减轻,留针24小时,每天治疗一次。第二次治疗前检查,患者右肘部压痛基本消失,伸肌腱牵拉时痛感明显,治疗仍按原方法进行,总共经过6次治疗后,患者自觉状全部消失,功能正常。

凌某,女,34岁,新都县个体户,诉左肘部酸痛20余天,疼痛有时放射至左腕部,软弱无力,不能持重,医院诊断为肱骨外上髁炎,经内服“扑炎痛”、“强地松”一周无明显效果,肩部封闭治疗一次,治疗后2日内自觉疼痛有所减轻,功能无改善。后又内服中药5剂,效果不佳,于年10月10日来我科就诊。查体:患者屈伸时有疼痛感,左肱骨外上髁处可扪增生粗隆,有压痛,左手用力握物时腕、肘部均感疼痛。X光照片检查未见异常,诊断为肱骨外上髁炎。给予浮针治疗。在肘关节下方常规消毒,刺入一支浮针,针尖对准肱骨外上髁,运针20分钟患者局部压痛无明显改变,在肘关节上方又刺入一支浮针,针尖对准痛点,运针约十数分钟,疼痛依旧。又在曲池穴处,横向刺入一支浮针,运针10分钟左右,局部压痛有减轻,屈伸肘部及用力时疼痛较治疗前有好转。留针24小时,每天治疗一次。第二次治疗时检查,疼痛点移向肱骨外上髁内侧,范围较治疗前为大,疼痛以胀痛为主,屈伸肘部及用力时仍感疼痛。第二次治疗只在屈池穴处横向刺入一支浮针,运针约10分钟后局部压痛减轻,屈伸肘部及用力时疼痛改善。留针24小时,每日一次。以后每次治疗均为横向进针,每治疗一次患者自觉症状有所减轻。经过7次治疗后,患者疼痛完全消失,功能恢复正常。

叶某,女,52岁,新都县氮肥厂退休工人。诉右肘部疼痛二十余天,疼痛时轻时重,劳累后尤甚。左手软弱无力,不能负重。医院诊断为肱骨外上髁炎,理疗治疗一周疼痛无缓解,局部外搽舒筋活血酒,外贴伤湿止痛膏无明显效果。又去骨伤外科诊所接受小针刀治疗一次,治疗3天后,疼痛明显减轻,但右手仍感软弱无力,用力及负重时肘部疼痛。于年11月4日来我科就诊,检查见右肘关节活动自如,右肱骨外上髁处有压痛,伸肌腱牵拉试验阳性。X光照片检查未发现异常,诊断为肱骨外上髁炎。给予浮针治疗,在肘关节下方进针,运针后局部压痛减轻,再在曲池穴处横向刺入一针,反复运针后,局部压痛及牵拉疼痛均有所减轻,留针24小时,每天治疗一次。先后经过8次浮针治疗后,局部压痛消失,牵拉及用力握物时有轻微痛感,右上肢酸软无力及不适感无明显改善,劳累与天气变凉时尤甚。中医辨证,患者素体阳虚,风寒湿邪侵袭肌腠,寒性凝滞,引起气血不畅,脉络不通,筋脉失养而出现疼痛及酸胀。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给予黄芪已艽汤加减,黄30克,防风15克,防已15克,秦艽15克,川芎15克,当归15克,羌活15克,木瓜20克,灵仙20克,鸡血藤30克,桂枝10克,甘草10克,水煎服,二日一剂,每天服三次,停浮针治疗。服三剂后患者自觉酸软无力有好转,嘱咐患者继原方再服三剂。六剂中药后患者自觉症状消失,功能完全恢复正常。

汪某,男,27岁,新都冶金配件厂工人。诉无明显诱因而出现右肘部疼痛半月余。右手用力及负重时尤为明显,在本厂医务室诊断为肱骨外上髁炎,外搽正骨水,局部TDP理疗一周,仍觉肘部疼痛,又做局部封闭治疗两次,治疗后疼痛变得很轻微,总感肘部酸胀及麻木,稍劳累后更加显著,内服复方丹参片及维生素B1片无明显效果,又服二剂中药,症状仍无改善。于年3月15日来我科就诊。检查:右肘关节活动自如,肱骨处上髁有轻度压痛,伸肌肌腱牵拉试验时有痛感,X光照片检查骨质及关节无异常。诊断:肱骨外上髁炎。给予浮针治疗。在肘关节下方进行,针尖对准肱骨外上髁处,运针约10分钟后,局部酸胀及麻木减轻,留针24小时,每天治疗一次,经过4次浮针治疗后,患者自觉症状完全消失,功能恢复正常。

叶某,男,37岁,新都县金辉汽修厂工人。诉由于劳累过度后引起右肘部疼痛,软弱无力半月。自服壮骨除湿酒三天,疼痛依旧。后在个体诊所做针灸按摩治疗一周,效果不明显,医院做理疗一周,疼痛仍无减轻,现感屈伸及用力时右肘部疼痛尤为显著,于年4月9日来我科就诊。查体:右肘屈伸时疼痛,功能无明显障碍,右肱骨外上髁处可扪及增生粗隆,有压痛,伸肌腱牵拉试验阳性。诊断:肱骨外上髁炎。给予浮针治疗。在肘关节下方进针,运针约数分钟后局部压痛明显减轻,留针24小时,每天治疗一次,经过三次治疗后疼痛消失,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二天后,患者在修车中用力以后,右肘部再度出现疼痛,症状较上次为重,软弱无力,不能负重,再次来我科就诊。检查:右肘部压痛明显,肘部屈伸稍受限(主要是疼痛所致),伸肌腱牵拉试验阳性,X光照片检查未发现异常。诊断:肱骨外上髁炎。给予浮针治疗。在肘关节下方进针,针尖对准痛点,运针约10分钟后,局部压痛减轻,关节功能改善,又在肘关节上方进针,针尖向下,对准痛点,运针数分钟后,患者自觉症状明显改善,留针24小时,每天治疗一次,患肢适当休息。经过四次治疗后,患者疼痛完全消失,功能恢复正常,一月后随访,患者一切情况良好。

浮针、腕踝针特色疗法临床应用专题研修班,现场发放大量针具,保证学员充足的现场练习时间,达到独立操作的水平。博士研究生导师王启才主讲,16年01月18日--01月21日(18日全天报到)北京举办,报名刘老师(







































北京中科医院电话
在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cvm.com/zztz/6991.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