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专题糖尿病的并发症

时间:2017-8-4 12:16:31 来源:软组织感染

医院订阅哦

糖尿病都有哪些并发症?

慢性并发症包括:微血管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脏病变、糖尿病足;大血管并发症,如冠心病、脑血管病和外周血管病;神经病变。

急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性状态,乳酸性中毒。

糖尿病最容易伤害哪些器官?

心脏、脑和神经、眼、肾脏是糖尿病最常累及的主要脏器,也是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具体情况如下:

伤害部位一:眼睛持续的高血糖会阻塞血管,尤其是眼内的一些细小血管。高血糖会损伤眼睛的晶状体,导致白内障,还会使青光眼及视网膜病变发生的可能性增高,上述这些都会导致视力受损或者失明。

伤害部位二:心脏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因胆固醇以及其他物质沉积于血管壁形成),糖尿病患者比一般人面临着更多的心脏问题威胁,如中风和心脏衰竭。

伤害部位三:神经高血糖可以堵塞供应神经血液的血管,导致神经组织缺氧,从而功能受损乃至坏死。糖尿病可以造成广泛的神经损伤,包括一些远端器官(如手、足)的支配神经在内。最终神经损伤的结果可以有:消化不良、腹泻或者便秘,眩晕、膀胱感觉及性能力丧失等。

怎样保护糖尿病患者的眼睛?

首先要控制好血糖,不能使忽高忽低,应在内分泌医生的指导下正确使用降血糖药物;

当无视力障碍或视力轻度下降时,在眼科医生每层下,服用改善视网膜血循环的药物,如导升明、胰激肽释放酶、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等;

当眼底出现棉絮状斑或已经发现新生血管时,则应进行眼底激光治疗。激光治疗主要为防止视网膜病变的进一步发展,以达到保持现有视力,降低失明率的目的;

当玻璃体出血时,可先使用安妥碘及三七等药物进行保守治疗;积血持续不能吸收者,可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视力有望获得提高

糖尿病人眼睛的病症往往晚于其他并发症被发现,因此,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多不能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而形成“就诊晚、病情重”的局面。为了延缓并必症的发生与发展,最大限度的保护视力,要每年去看一次眼科医生。

糖尿病足是怎么回事?如何预防?

足部是糖尿病这个多系统疾病的一个复杂的靶器官。糖尿病患者因周围神经病变与外周血管疾病合并过高的机械压力,可引起足部软组织及骨关节系统的破坏与畸形形成,进而引发一系列足部问题,从轻度的神经症状到严重的溃疡、感染、血管疾病、Charcot(腓骨肌萎缩症)关节病和神经病变性骨折。

预防措施:

1、每天用温水洗脚,水温要低于40℃,时间不超过5分钟。

2、干毛巾擦干,尤其是趾间。

3、干皮肤要涂润肤霜,不宜用爽身粉。

4、洗脚后仔细检查有无皮肤病变,如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5、不要自行处理病变部位。

6、不要赤足走路。

7、不要用热水袋或电热毯等热源温暖足部。

8、每日适当做小腿和足部运动。

9、每年专科检查脚部一次,包括感觉及血管搏动情况。

治疗过程中哪些人容易低血糖?

低血糖在糖尿病患者或者糖尿病前期人群中较常见,一方面由于自身血糖调节能力差,另一方面是降糖药使用不当所致。

常见于老年、肾功能减退以及有严重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的病友,他们对低血糖的自我调节能力差。在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严格的血糖控制会增加低血糖的风险。因而对糖尿病病友需要制定个性化的血糖控制目标,并密切监测血糖。

除了降糖药物之外还有哪些药容易引起低血糖?

除了降糖药外还有哪些药容易引起低血糖?专家指出,除了降糖药会引起低血糖外,糖尿病治疗期间,降糖药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或药物引起肝肾毒性时也会发生低血糖症,称为药源性低血糖。

解热镇痛、抗炎类药物,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吡罗昔康;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如β-阻滞剂、乙酰胆碱酶抑制剂、抗心律失常药(如双异丙吡胺)、调脂药(如阿昔莫司)以及其他一些药都可引起。

所以,当出现低血糖时,要咨询相关医生,在医生指导下找出原因,进行科学调整。

晚上低血糖了怎么办?

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多由于药物或饮食控制不当引起的。例如,当晚餐前注射混合胰岛素时,晚睡前没有加餐;或晚睡前注射普通胰岛素后,忘记了少量加餐,可出现夜间低血糖。再如,注射混合胰岛素剂量过大,普通胰岛素与长效胰岛素比例应用不适当,如长效胰岛素用量大于普通胰岛素时,常常造成日间尿糖、尿量较多,而夜间出现低血糖。

为避免发生夜间低血糖,最简便的方法就是在睡前吃点零食,但需要控制总热量的摄入,患者晚餐时可以少吃一些,以便睡前加餐。

来源:中国健康网

更多权威资讯尽在“CHTV百姓健康”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北京中科医院亲身经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cvm.com/zztz/8165.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