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共识难治性癌痛这么治

时间:2018-6-20 6:35:59 来源:软组织感染

患者出现难治性癌痛,你是否也偶感挫败,爱莫能助,本文搜罗了各类难治性癌痛微创介入治疗技术指南,希望能助你“医”臂之力!

来源丨医学肿瘤论坛

难治性癌痛患者往往会出现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或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近年来,各种微创介入治疗技术的开展为难治性癌痛的治疗点燃了新的希望,常用的技术包括患者自控镇痛泵技术、神经毁损术、经皮椎体成形术、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和鞘内药物输注系统植入术等等。本文将讨论上述技术的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以及临床推荐意见,临床应用不限于此。

1.患者自控镇痛泵技术(PCA)

1.1PCA的适应证

1)癌痛患者阿片类药物的剂量滴定;

2)爆发痛频繁的癌痛患者;

3)存在吞咽困难或胃肠道功能障碍的癌痛患者;

4)临终患者的镇痛治疗。

1.2PCA的禁忌证

1)不愿意接受PCA技术镇痛的患者;

2)年纪过大或过小缺乏沟通评估能力者;

3)精神异常者;

4)活动受限无法控制按钮为相对禁忌证,必要时可由医护人员或者家属操作。

1.3PCA的分类

1)静脉PCA;

2)皮下PCA;

3)鞘内PCA;

4)硬膜外PCA;

5)区域神经阻滞PCA。

1.4PCA常用药物

PCA常用的强阿片类药物包括吗啡注射剂、氢吗啡酮注射剂、芬太尼注射剂、舒芬太尼注射剂、羟考酮注射剂等。

1.5PCA的不良反应

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出血、感染、导管堵塞或脱落以及镇静过度。

1.6临床推荐意见

1)PCA技术作为传统药物镇痛的补充措施,用于癌痛患者阿片类药物的剂量滴定,频繁爆发痛的控制、吞咽困难、胃肠道功能障碍以及临终患者的持续镇痛治疗;

2)推荐以上常用药物,不推荐μ受体部分激动剂或激动-拮抗剂。基于临床研究的结果,氢吗啡酮适合持续模式给药(静脉或皮下),镇痛效价优于吗啡;鉴于羟考酮注射剂缺乏临床研究,不推荐用于鞘内给药;

3)临终患者的镇痛治疗方案中通常需要联合镇静药物,并参考近期治疗方案,首选推荐咪达唑仑联合吗啡持续输注。

2.神经毁损术

2.1物理性毁损

射频热凝治疗技术是常用的物理毁损技术,其通过射频电流阻断或改变神经传导,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1)射频热凝术的适应证为肿瘤浸润或治疗导致的神经病理性疼痛。

2)射频热凝术的禁忌证为:

①穿刺部位皮肤、软组织感染;

②全身严重感染;

③凝血功能异常,有严重出血倾向;

④合并精神疾病或严重心理异常;

⑤严重心肺功能异常;

⑥穿刺路径存在肿瘤侵袭;

⑦体位欠配合。

3)射频热凝术的不良反应常见为气胸、出血、感染等。

4)临床推荐意见为射频热凝术推荐用于胸部节段的神经,颈部及腰骶部,涉及肢体运动功能应慎用,除非已经存在肢体运动功能障碍。

2.2化学性毁损

化学性毁损常用的药物包括乙醇、苯酚,在酒精或苯酚毁损风险较大时也可考虑使用亚甲蓝。

1)苯酚:苯酚具有神经选择性,首先阻断痛觉,随后为触觉和本体感觉,最后为运动障碍。在临床运用中,通常与甘油混合,使得其在机体中扩散有限,在局部组织作用效果大。

苯酚的镇痛特点:

①浓度5%~6%时,产生破坏伤害性神经纤维作用,不良反应最小;

②可作用在鞘内、硬膜外、外周神经末梢及交感神经。

苯酚的不良反应:

不经意的血管内注射或吸收可导致暂时性的耳鸣和脸部发红;

给药剂量如高于推荐的~mg可导致癫痫,中枢神经抑郁和心血管意外。

临床推荐意见:建议苯酚不能用于在较多血管附近的腹腔神经丛的阻滞。

2)乙醇:主要作用在神经纤维节和髓磷脂鞘上,产生脱髓鞘,进而导致神经破坏。能产生满意的镇痛效果,而没有局部麻痹或瘫痪的乙醇最低浓度为33%。

①镇痛特点:48%~%的乙醇可产生不完全暂时性进行性的或持久的运动麻痹。95%以上的乙醇阻断交感神经和混合神经的感觉和运动成分;

②可以用于鞘内和内脏神经丛。

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注射部位的疼痛、出血、水肿和酒精性神经炎等。

临床推荐意见:乙醇存在导致神经及周围组织炎风险,用于外周躯体神经毁损时应慎重,避免注入参与脊髓血供的肋间及腰动脉,以防截瘫。

2.3躯体神经毁损技术

肋间神经毁损术常用于恶性肿瘤浸润或治疗引起的难治性神经病理性疼痛。

1)肋间神经毁损术的适应证:

①肋骨转移破坏;

②恶性肿瘤椎体转移、椎旁转移、胸膜转移等侵犯肋间神经;

③开胸术后疼痛综合征。

2)肋间神经毁损术的禁忌证与射频热凝术的禁忌证,详见上文。

3)肋间神经毁损术的不良反应常见为气胸、出血、感染等。

4)临床推荐建议:肋间神经毁损术用于肿瘤治疗导致疼痛的疗效优于肿瘤浸润导致的疼痛,对于胸壁疼痛的晚期肿瘤患者采用该技术可能获益。

2.4内脏神经毁损技术

1)腹腔神经丛毁损术适应证:

①胰腺癌或胃癌、肝癌、食管癌等上腹部肿瘤所导致的疼痛;

②其他恶性肿瘤腹膜后转移导致的疼痛。

2)腹腔神经丛毁损术的禁忌证同射频热凝术的禁忌证,详见上文。

3)腹腔神经丛毁损术的不良反应包括低血压、腹泻和刺激性疼痛,血尿、气胸等较少见,截瘫罕见。

4)临床推荐意见:

①多项高质量临床研究已证实腹腔神经丛毁损术能缓解上腹部癌性内脏痛;

②推荐疼痛以腰背痛为主、被动体位、存在消化道功能障碍以及严重不适感觉的患者应用该技术;

③提倡在阿片类药物使用的早期应用该技术,如果需要可重复使用。

2.5上腹下神经丛毁损术

1)上腹下神经丛毁损术的适应证:盆腔原发肿瘤或转移瘤所致的下腹部及会阴内脏痛患者。

2)上腹下神经丛毁损术的禁忌证同射频热凝术的禁忌证,详见上文。

3)上腹下神经丛毁损术的不良反应:

①穿刺损伤、出血、感染等;

②如阻滞范围广,可导致大、小便障碍;

③如经椎间盘路径可能导致椎间盘炎。

4)临床推荐意见:推荐使用上腹下神经丛毁损术治疗盆腔肿瘤所致下腹部内脏痛。

2.6奇神经节毁损术

1)奇神经节毁损术的适应证:直肠癌或其他恶性肿瘤导致的肛门会阴区局限性疼痛。

2)奇神经节毁损术的禁忌证同射频热凝术的禁忌证,详见上文。

3)奇神经节毁损术的不良反应为直肠穿孔、感染、瘘管形成、出血等,罕见不良反应为毁损药物扩散至腰骶脊神经周围或进入硬膜外导致的截瘫。

4)临床推荐意见:由于奇神经节存在解剖学变异,疗效不确切,药物治疗效果欠佳者可尝试使用。

3.经皮椎体成形术(PVP)

3.1PVP简介

PVP和后凸成形术能有效缓解因脊柱转移瘤或者椎体压缩性骨折导致的疼痛、改善脊柱稳定性。

3.2PVP的适应证

1)恶性肿瘤所致的椎体转移性疼痛;

2)存在骨折风险;

3)经核磁共振成像或核素成像证实的有症状的椎体微骨折和(或)CT提示溶骨性病变且椎体高度无明显变小;

4)骨转移放疗后疼痛不能缓解的患者。

3.3PVP的禁忌证

1)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造影剂过敏;

2)椎体压缩性骨折高度70%;

3)存在脊髓压迫;

4)成骨性骨转移。

3.4PVP的常见不良反应

由于骨转移造成骨皮质不完整,有骨水泥泄露可能。如骨水泥泄露到椎旁、椎间隙、骨周围软组织,可能造成疼痛;如骨水泥泄露到椎管,可加重疼痛,严重者会造成脊髓压迫,需紧急行外科手术;如骨水泥泄露到椎旁静脉,有导致肺栓塞可能,严重者危及生命。

3.5临床推荐意见

1)对于肿瘤导致的椎体压缩性骨折后出现的疼痛,PVP是一种有价值的辅助治疗手段。医院尽可能使用椎体后凸成形术;

2)对于混合型骨转移存在骨折风险者,可使用本技术;

3)建议一次治疗不超过3个椎体;

4)个别患者在脊髓减压术前可以行PVP,骨折碎片向后凸入椎管引起重度椎管受累或硬膜外肿瘤明显侵犯椎管者属于相对禁忌证,操作需慎重。

4.放射性粒子植入术

4.1放射性粒子植入术的适应证

1)肿瘤浸润神经干/丛导致的疼痛或功能损伤;

2)溶骨性骨转移导致疼痛;

3)肌肉、软组织或淋巴结转移导致疼痛。

4.2放射性粒子植入术的禁忌证

1)空腔脏器;

2)邻近脊髓区域。

4.3放射性粒子植入术的不良反应

1)全身性不良反应:放射性粒子治疗通常不引起全身性并发症的发生;

2)局部不良反应:局部高剂量照射可造成放射性骨坏死、放射性神经、脊髓炎以及放射性脏器或皮肤损伤等。

注意事项:

1)椎体转移瘤粒子植入需要借助CT引导下实施;

2)椎体转移瘤边界以影像学边界为准;

3)对既往有外照射治疗史者应慎重;

4)与脊髓保持适当距离,避免损伤,通常粒子距离脊髓应大于1cm;

5)肿瘤侵及皮肤形成溃疡、侵及脊髓和大血管时应谨慎;

6)术后要即刻进行剂量验证。

4.4临床推荐意见

1)放射性粒子因存在放射性,推荐有相关资质的医疗机构,并配备接受过相关培训的专业医务人员后开展此项业务;

2)对于存在恶病质、一般情况差、生存期2个月的患者不推荐使用。

5.鞘内药物输注系统植入术(IDDS)

5.1IDDS优势

与全身用药相比,鞘内注射镇痛药物用量小,且不良反应更小,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5.2IDDS适应证

1)采用多模式治疗方法后癌痛未得到充分控制者;

2)接受阿片类药物等治疗虽有效,但无法耐受其不良反应者;

3)自愿首选IDDS植入术治疗的癌痛患者。

5.3IDDS禁忌证

1)患者不愿意接受;

2)感染(穿刺部位、败血症等);

3)凝血功能异常;

4)脑脊液循环不通畅者、椎管内转移等为相对禁忌证。

5.4IDDS药物使用原则

IDDS应以单一阿片类药物为主导,根据药物推荐表所示阶梯用药,如需混合用药,应该有临床评估结果为依据,并符合伦理学要求。

5.5IDDS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

1)手术操作相关并发症:常见的与手术操作有关的可能并发症包括皮下淤血和血肿、低颅压头痛、脑脊液漏、脊神经损伤、脊髓损伤、硬膜外出血和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感染或者长期使用后椎管内感染。

2)药物相关并发症:呼吸抑制/停止、过敏反应,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较其他药物要常见。

3)输注装置相关并发症与IDDS装置有关的并发症:包括导管打折、断裂、脱开,完全性植入泵装置故障、泵移位、低电池电量输出、泵再注药失败、泵自身故障等原因皆可导致撤药反应。

4)医源性并发症:完全性植入泵加药时出现药物误注射、剂量过大继发的不良反应。参数人为设计错误等导致药物剂量过大及其不良反应。

5)导管尖端炎性肉芽肿。

6)其他。

5.6临床推荐意见

1)通过IDDS进行椎管内给药能有效缓解疼痛,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改善生存质量,文献支持IDDS有效镇痛后能延长患者生存期;

2)选择合适的患者、IDDS植入时机和药物是保证获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基础,而治疗、处理其潜在并发症及相应的质量保证措施是确保患者安全的保障;

3)癌痛IDDS药物推荐(表1)。

6.影像学评估与微创介入治疗的推荐

微创介入治疗需影像学评估,这是获得良好疗效的前提。术前的影像学评估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6.1分清责任病灶

疼痛的诊断需要症状、体征以及影像学表现一致,在伴有多个病灶的患者尤为重要。因为微创介入是针对引起疼痛的靶点治疗,如果影像学找不到与疼痛特征相一致的病灶时,应当再次评估,明确责任病灶,避免错误诊断而使治疗不当。

6.2明确病变范围

术前病变范围的评估有助于镇痛疗效的预估,同时也有助于治疗方法的选择,如椎体出现转移,根据骨破坏的不同程度以及是否伴脊柱不稳定、脊髓压迫等情况,分别采取放疗、经皮椎体成形或外科手术等不同治疗措施。

6.3选择最佳穿刺路径

术前根据影像学表现合理选择穿刺路径,避开重要脏器、血管、神经以及避免经过瘤体,以免增加损伤。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较好的医院是哪家
庆国庆中科白癜风专家会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cvm.com/zztz/9784.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