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软组织疼痛微创医学技术研究发展推广疼痛科科室建设服务
桑老师
杨老师
现在人们面临着生活节奏快、超负荷的学习或工作压力以及激烈的竞争挑战,无论是谁都免不了有情绪低落,心情烦躁的时候,人们为了缓解精神忧虑、为了健康的身体、为了远离喧闹开始喜爱运动。
这几年,运动成为时尚,人们对登山、露营、徒步从陌生到熟悉,也开始在都市中穿着运动休闲服。对于生活上带给人的压力,人们通过参加运动让身心得到休息。 但是也带来了一个问题:不限量的跑步、登山、超负荷的步行、逛街发生后,出现了足跟部疼痛的现象,这不仅仅是少数人的问题,逐渐形成一种群体现象。集中表现在运动第二天起床后,刚落地时疼痛难忍,用手轻按压足底靠近足跟的部位疼痛最为明显。那很有可能是产生了“足底筋膜炎”。
那什么是“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在医学上的名称应叫跖腱膜炎。跖腱膜是足底的深筋膜,其主体起自跟骨结节向远端行至各足趾的近节趾骨,由纵行的纤维组成,可保护足底的肌肉、肌腱、血管、神经和关节,并提供足底某些内在肌的附着点,同时帮助维持足纵弓。跖腱膜炎通常发生在跟骨内侧结节处,偶尔会出现原发性小趾展肌神经及足跟内侧神经感觉支的卡压;部分跖腱膜炎患者伴有跟骨骨赘。
足底筋膜炎常见于运动量较大者或者身体负荷过重者,发病机理:足底的筋膜长期承受应力{物体由于外因(受力、湿度、温度场变化等)而变形时,在物体内各部分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内力,以抵抗这种外因的作用力}刺激,当负荷超出它的承受能力,就会引起足底筋膜的慢性损伤,从而导致足底筋膜炎症发生。运动负荷强度超过足底筋膜承受能力也不是唯一原因,如果运动时选择鞋不合适,会造成足底压力分布不均,导致足底筋膜炎发生。例如站立时间过久,步行路程过长以及穿了不适合的鞋,鞋底磨得太薄或鞋子太硬都是患病诱因。
根据疼痛科专家介绍:在正常情况下,锻炼的过程实质上是使微小的组织撕裂,而身体会自动修复撕裂的组织并对它进行加强,从而使我们的身体变得更强。但是由于某种原因,组织的撕裂程度大于身体修复的能力,这时微小的组织撕裂不能得到复原,当这种情况积累到一定程度,组织开始慢慢停止生长,甚至收缩,从而产生疼痛。现在国外大多数的医学专家相信,包括网球肘和跟腱炎之类的很多运动过量引发的疾病,都是这个相同的过程,而不是发炎。
在临床中,足底筋膜炎女性发生率远远高于男性,女性发病率大约是男性发病率的2倍,通过平时研究:①好发族群女性以穿高跟鞋为主②男性则是爬山、扁平足等族群为主.
足底筋膜炎最常见的症状是脚跟底侧疼痛,近端跖腱膜炎的表现:足跟底部前内侧有明显压痛;远端或中部跖腱膜炎的表现:足底前部或中部有压痛;鉴别诊断:被动向背侧牵拉脚趾或用脚尖站立会诱发疼痛。
大多数人发生疼痛过后,经过长时间休息,开始抬步行走的时候,足跟会发生剧烈疼痛,一般而言,疼痛在早晨下床时的第一步最为明显,这主要是因为经过一个晚上的休息,足底筋膜不再负重,会处在较为缩短的状态。因而当早晨下床踩地时,会对足底筋膜产生较大较快的牵拉,进而引起疼痛。但在行走一段时间后,足底筋膜会变得较松,因而症状会缓解。但若过度行走,足底筋膜被牵拉的次数渐增,症状又会再现。且部位大多在足跟偏內側。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青少年因为追求时尚,喜欢连日穿硬底帆布鞋,导致足底筋膜炎。医师指出,常穿鞋跟太高或鞋底太薄、太硬的鞋子,易引起足底筋膜炎,延误治疗可造成踝关节退化加剧。
为什么穿硬底鞋会导致足底肌筋膜炎?
从足部的生物力学上来寻找答案,穿鞋底较硬的鞋比并且保持长距离行走,可能会造成足部周围软组织的慢性劳损。在行走过程中,足部跖筋膜起到重要支撑作用,因而在足部行走引起力学发生变化时,可能会引起足部的一些炎症。举个例子:长时间穿雪地靴行走反而伤脚是同样的原因。
雪地靴多为平底且没有弧度,突出特点鞋内空间较大,减低踝关节的稳定性,长时间穿着,会造成脚踝及足弓的疲惫,不利于足部保持健康状态。这就说明硬质材料制成的、非常平的鞋底不适合人生理足部的结构,容易造成足部行走的劳损,引发足部炎症。
鞋前翘现在一般的运动鞋前面脚趾处都是微微前翘的,这使得鞋内的脚趾一直处于上翘状态,从而不自觉的使筋膜被拉紧。一直处于紧张状态的筋膜,在跑步落地时受到额外的抻拉,结果可想而知,很容易造成损伤。鞋支撑运动鞋的支撑和保护造成足弓得不到应有的锻炼,所以除非在运动时,平时最好不要穿所谓提供保护的运动鞋。
选购须知
①建议大家选购或穿着鞋子时,切忌太长时间穿鞋跟太高或鞋底太薄、太硬的鞋子,以防止足底筋膜炎的发生。
②选购时应考虑适合足部生理曲度的鞋型,比如说国外一些知名品(专卖店)牌的运动鞋,在足中部会准备有一块凸起的地方,这个地方在行走过程中容易顶到足弓的位置,行走过程中比较适合人体的足部的结构变化。鞋底非常平或者非常高都不适合。女性高跟鞋的鞋跟最好不要超过2.5公分。
足底筋膜炎预防的三个方法
足底筋膜炎虽然困扰人,但只要适当改变运动形态,并且及时接受治疗,坚持自我做部伸展运动,就可改善症状。远离足底筋膜炎的三个方法是:
1、伸展足底筋膜:坐在地上,双腿弯曲,脚底板平贴地面,用手将脚趾往上牵拉,10秒后休息。接着将脚板向上,用手将脚趾向上扳动,停留10秒。这两项动作交替进行,重复10次,1天3回。
2、伸展足跟肌腱:前腿弯曲,后腿伸直,双手抵住墙面,让小腿肌肉充分伸展。维持20秒,每边重复3次。
3、腿部小肌肉强化:坐在地上,双腿微微弯曲,脚下放一条毛巾,脚板平贴于地,练习用脚趾抓起毛巾。
要特别注意的是,脚底发生剧痛,而且时间较长的话,要立即向医生求助。多数治疗方法都推荐静养,冷敷,夹板,拉伸,胶带,换鞋,注射,冲击波等。但可惜的是除了冲击波外,其他的方法都是缓慢甚至无效的。而医院少,也不是对所有人都有效。
冲击波是什么?
具有改善人体局部血液循环,松解软组织粘连拉应力诱发软组织间松解,裂解硬化骨,促进组织血管生长及骨愈合缓解疼痛,大大改善治疗区域的新陈代谢,松解患处的钙质沉着,有利于机体吸收,减轻患处的炎症反应,减低水肿,加速康复。
小提示:底筋膜炎的朋友要经常热水泡脚,水温在40℃-43℃,进行15-20分钟的浸泡。热水泡脚可加速足底部的血液循环,有利于局部炎症的吸收,对过度疲劳的足底筋膜有恢复的作用。
软组织微创技术临床带教班邀请函
鉥针微创术是融合了多学科的全新疼痛治疗技术,对疼痛疾病有全新的、多方位多视角的认识,解决了目前许多临床难题。射频等离子针刀是在针刀的基础上结合了射频等离子技术,采用等离子共振消炎热凝的效果解决了单纯针刀只是松解的局限,扩展了针刀应用效果,比如可以用针刀进行间盘的靶点热凝,神经的调制等。年7月17日--21日北京疼痛医医院疼痛诊疗中心举办射频等离子针刀、鉥针、射频臭氧、软组织微创临床带教班。
医院疼痛临床治疗中心随时欢迎各界前来观摩。
时间
内容
7月16日
下午2:30-6:30医院内科楼二楼疼痛专家诊疗室报到。
7月17日
1、项枕项筋膜炎症型颈椎病2、枕下肌群炎症型颈椎病、颈1、2节段相关型3.颈椎病4、颈4,5节段相关型颈椎病5、颈椎椎体小关节骨性关节
6、椎间孔狭窄型颈椎病7、颈曲后移型颈椎病8、项背肌筋膜纤维炎肢部9、肩胛背肌筋膜炎10、肩周炎11、肘关节外源性挛缩症12、肱骨外上髁炎
7月18日
1、肱骨内外上髁骨微循环障碍症2、挠骨胫突狭窄性腱鞘炎3、指屈肌狭窄性腱鞘炎4、股骨头坏死5、骨不连6、膝骨性关节炎7、膝关节纤维囊炎(髓心减压骨髓移植股动脉注射软组织松动治疗股骨头坏死.骨折后骨不连)8、半月板侧角炎9、隐神经髌内侧卡压症10、髌骨外侧压迫综合症11、髌骨骨微循环障碍症连12、髁间窝狭窄症13、膝关节胫骨上端骨循环障碍症14、膝关节软骨退变缺损症15、跟骨骨微循环障碍症16、跟骨痛(自体骨髓移植软骨修复)
7月19日
1、椎椎管狭窄症2、脊神经后支综合症3、腰椎退变综合症腰4、椎横突综合症5、腰肌筋膜炎6、腰椎滑脱综合症7、臀肌肌筋膜炎8、椎间孔入路侧隐窝内神经周围立体疗9、椎间盘突出症10、非影像骨标志引导安全三角入路法11、非影像骨标志定位经马尾间隙入路法12、超声导视下的间盘治疗方法13、非影像骨标志引导下经安全三角、马尾间隙、侧隐窝穿刺臭氧溶盘术,射频靶点热凝术14、椎间孔镜技术
7月20日下午
尸体解剖(北京大学医学部)
7月21日
见习及学习研讨总结
一、介绍:
1、根据不同层次学员,侧重教学某一项专业技术,教学和实践相结合;
2、参加学习者可以带病人诊治,讲课内容排序会因为客观情况,而有所变动;
3、医院联合医院疼痛诊疗中心在医院建立临床实习基地,经统一安排可以参观椎间孔镜、等离子体针刀、射频臭氧、非影像穿刺、鉥针等先进微创技术;
4、符合条件者可办理医院进修学习,深造,内容涵盖等离子体针刀、射频、臭氧、椎间孔镜、鉥针等;
5、学习基地按照理论学习、尸体解剖学习、临床带教操作、进修模式,深层挖掘有力资源,努力使大家成为一个合格的治疗疼痛的医生;
6、学习班、尸体解剖学习、技术观摩、进修可以自由选择分别参加;
7、学习合格颁发疼痛医学专业证书;研究院会员证(后期可免费学习,仅限个人);并授予的“优秀微创会员单位”牌匾。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