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为冬至节气,俗称“冬节”、“长至节”或“亚岁”等。冬至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是庄稼收割之后收藏起来,“至”是极之意;冬至,即冬藏之气,到此而极,自然界阳气收藏到了极点,为冬季第四个节气;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即下一个循环开始了,冬至一阳生、天地阳气回升,为“大吉之日”。长沙市名中医、医院(医院)针灸康复科大主任杜革术提醒,冬至养生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冬至节气易患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进入冬季后阳气敛藏,气血不畅,皮肤干燥,毛孔闭塞,寒冷的气候使得人体免疫功能下降、内分泌失调、血液循环发生改变,最易感染呼吸系统疾病。
心脑血管病:气温降低会使血管收缩,从而导致血管阻力及血压上升,增加了心脑血管病的几率。
肢体关节疼痛:寒邪是导致疼痛的主要原因,故人体各部肢体关节疼痛在此时最容易加重,如肢体关节疼痛、肩背疼痛等。
女性月经疾病:阳气不足,寒气侵入人体,气血运行缓慢,所以女性月经在此时最容易出现紊乱,如痛经、月经后期、月经量少等。
冬至节气养生与疾病防治注意保暖:防寒保暖,宜勤搓手、常晒背、暖双足;平日要注意头部、脚部和颈部的保暖,避寒风,避冷水,避生冷饮食。
膳食调理:天寒地冻,首选温补类食物。吃饭的时候宜少缓,少量多餐,以保证所需营养又不伤脾胃。应注意“三多三少”,即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多;糖类、脂肪、盐少。食宜温热熟饮,多吃坚果类食物,可御寒、补肾健脑、强心健体。
动静结合:可常做八段锦、太极拳等平和的运动以养生。冬至后切忌过于运动出汗,要在动中求静,更好地适应大自然的变化。
畅达情志:保持形神合一的健康状态,要静神少虑,保持精神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不患得患失,还可以通过午饭后适当打盹、多晒太阳、泡脚等方式,更好地养生。
针灸经络腧穴养生及防治疾病腧穴
(1)足三里穴
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外膝眼)下3寸(四横指),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取穴:用自己的掌心盖住自己的膝盖骨,五指朝下,中指尽处便是此穴。
功效:生发胃气、健脾燥湿、强壮保健。
操作: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压足三里穴或者用拳头捶打此穴,每次每穴按压5-10分钟,每分钟按压15-20次,注意:每次按压要使足三里穴有针刺一样的酸胀、发热的感觉。
(2)内关穴
定位: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取穴:伸臂仰掌,微屈腕握拳;在手臂内侧可触摸到两条明显条索筋(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从掌侧腕横纹向上量2横指(大拇指指间关节部位的横径为1寸),两筋之间的凹陷处,即为本穴。
功效:宁心安神,理气止痛。
操作:用左手拇指按压在右手内关穴上,按捏10-15分钟,每日2-3次,再用右手按压左侧的穴位,反复操作即可。
(3)涌泉穴
定位:在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
取穴:患者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涌泉穴位于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第2、3趾趾指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功效:功擅主降,引血下行,引火归元。
操作:用大拇指的指端在涌泉穴上进行顺时针方向按揉1~2分钟,一天按揉2~3次,有时为了省力也可屈曲大拇指,用拇指指间关节来按揉。
灸法
(1)督灸
中医理论认为,督脉是阳脉之海,全身阳气汇聚之所。全身的阴经通过经别的联系合于阳经,因而督脉可以沟通全身经络,同时督脉与任脉、冲脉三者“一源三岐”同起于胞中,督脉行于腰背部,任冲脉行于腹胸部。灸督脉可以壮命门之火,补下元之阳,激发肾间动气,调节脏腑功能,从而起到温肾壮阳、滋补肝肾、温补脾阳、壮骨强脊等作用。
“督灸”的适应症:①亚健康状态:特别是怕冷怕风,体质虚弱容易感冒,容易疲劳,精力不充足,容易失眠等。②生殖系统疾病如妇科炎症、痛经、宫寒型不孕等。③可作为“三九贴”的补充和加强。
(2)隔姜灸
是间接灸的一种,以生姜薄片为间隔物施灸的方法,生姜辛温,升发宣散,调和营卫,祛寒发表,通经活络。冬至时可选用神阙、关元、足三里等穴位行隔姜灸,用于因寒而致的呕吐、泄泻、腹痛、风寒湿痹、阳痿、痛经、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等。
(3)温针灸
是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既需要针刺留针,又需施灸的疾病,具有温中逐冷,搜风蠲湿,宣痹通络,散瘀活血,强身保健的作用。冬至时可选用足三里、肾俞等穴位行温针灸,用于风寒湿痹等证,并可用于防病保健。
敷贴疗法——三九贴中医理论认为,一些寒性疾病的发生与体内阳气不足密切相关,而“三九天”是全年气温最低的时候,也是人体阳气最弱的时候,冬至是进入数九寒天的开始,此时根据人体体质情况和发病特点,在三九天将药物贴敷在特定穴位上,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目的,对一些虚寒性疾病有着明显的治疗作用,部分还可以达到根治的效果。
年三九具体时间
“一九”:12月22日
“二九”:12月31日
“三九”:01月09日
“三九贴”的适应症
(1)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过敏性鼻炎、慢性咽喉炎、慢性鼻炎等。
(2)消化系统疾病: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腹泻、慢性胃肠炎、胃肠功能紊乱等。
(3)妇科疾病:月经不调、宫寒痛经、慢性盆腔炎等。
(4)儿科疾病:小儿咳嗽、哮喘、厌食、遗尿、易感冒等。
(5)骨关节疾病:关节冷痛、颈椎病、腰椎病等。
(6)亚健康调理:怕冷、怕风、体虚易感冒、易疲劳及免疫力下降等亚健康人群。
上述特色疗法,医院(医院)三院区针灸康复科均已开展。专家简介杜革术,针灸康复学科大主任,中医针灸专业主任医师,省中医重点专科及市医学重点学科带头人,湖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教授,湖南省首届针灸名将,长沙市名中医,长沙市第二批名医工作室领衔专家,国医大师石学敏院士学术继承人和传承人。担任世界疼痛医师协会中国分会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针灸康复分会副会长,湖南省针灸学会副会长及长沙市分会会长等多项学术职务。从医30年,创立了“针灸分期治疗促进骨折愈合”“调神止痉针刺法治疗偏瘫肢体痉挛”“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痛症”等项目,均达到国内领先或先进水平。
擅长运用针灸、中药、康复及相关医学知识对神经系统疾病、颈腰椎病、骨创伤疾病、软组织疼痛性疾病等进行综合康复诊疗,醒脑开窍针刺法冶疗中风病,小针刀微创治疗骨关节退行性病变、软组织慢性损伤、神经卡压征,传统针药结合治疗头痛、顽固性面瘫、顽固性失眠、更年期综合征等,年均诊治患者1万余人次。曾以针灸专家身份到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士、荷兰交流学习,主编出版专著3部,主持国家级、省、市各级科研立项课题11项,科研成果获得湖南省科技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长沙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
专家门诊:星期一(全天)、星期三(上午)
部分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文章素材:针灸康复科杜革术
编辑、审核:宣传科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