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①软组织疼痛
②软组织内脏反应性疾病
不同的研究人员尝试通过整合对筋膜与肌肉的认识建立一个新学科。
第一节流行病学调查
软组织疼痛属常见疾病,表现为腰腿痛、颈肩背痛以及躯体各部位疼痛。
第二节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
原发因素:急性损伤后遗症、慢性劳损。(运动性劳损与生活性劳损,例女性穿3个月3厘米的高跟鞋,腓肠肌会变短)
继发因素:肌痉挛、肌挛缩。
发病机制:①肌痉挛。只有形态上的变化(有肌电图反应)
②肌痉挛(初期,此时血液供应受影响)
③肌挛缩(晚期)
持续形成恶性循环,“三离三切”:分离、游离、剥离;切开、切断、切痕。有人质疑是否会造成肌肉的不对称?会,但半年后均恢复到平衡状
态。
无菌性炎症,即非特异性炎症的代称。而宣蛰人医师则根据对软组织疼痛的研究,发现椎管内外,从头到足都存在无菌性炎症的病灶,并经过光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验证。
软组织骨骼附着处是最容易造成损害的部位。因为①牵扯拉应力的集中区。②有丰富的神经末梢。③持续牵扯,重复损害,不易愈合。
肌肉的分类:表情肌、动作肌(易损伤)、姿势肌(最脆弱,容易被忽略的)、匝肌。
传导路径:①对应补偿调节:前后
②系列补偿调节:上方、下方
以腰痛为例,其补偿来自左右、前后,腰部软组织的负重作用和活动度比颈项部大,故原发性腰痛或骶骨痛比颈项的发病率高。
第三节病理与病理演变过程
疼痛分类:①炎性伤害性疼痛
②神经病理性疼痛
只有神经受到炎性刺激才会反应疼痛,故有炎才痛,受压不痛。
举例:姿势肌损伤
腰部代偿机制(表18-1)
腰骶代偿机制(表18-2)
腰腹代偿机制(表18-3)
腰内收代偿机制(表18-4)
第四节症状
软组织损害除躯体疼痛外,内脏反应疾病也不能忽视。
第五节压痛点(靶点)“黄金诊断”标准
宣蛰人医师年发现了压痛点
①解剖特点:在软组织骨骼附着处
②肌纤维、肌筋膜自己可附着骨骼上
③区域性的痛点
④代表着几块肌肉
⑤引导明确治疗位置
压痛点的评估:
①原发性
②继发性(初期反应;晚期疼痛)
③传导性
④显性痛
⑤潜性痛
四级评估建议:
重度敏感中度敏感轻度敏感不敏感
软组织疼痛的诊断
①椎管内没有单纯椎管内的,只能说是椎管外的继发
②椎管外评估测试
③内外结合
评估流程
一、①工作性质
②有无外伤史
③有无过腰痛
二、站姿体前屈测试
站姿被动侧屈试验(要求患者完全放松)
站姿被动后仰测试
直腿抬高测试
屈髖屈膝加压测试
压痛点筛查
(一)颈部①上项面(16快肌肉附着)
②颈椎棘突
③椎板横突
④寻找问题肌的压痛点(在肌肉上)
(二)腰部①第十二肋下缘
②腰椎棘突
③椎板横突
④按压臀大、中、小肌
⑤耻骨联合压痛点
(三)测试髌下脂肪垫
鉴别颈部椎内、椎外
①头左侧屈
②头右侧屈
③头左旋转
④头右旋转
⑤低头
⑥仰头
以上6种都痛才是椎管内的问题,只要有一种不符,就不算椎管内问题。
胸腰加压试验
加枕头垫高胸部,在胸椎棘突加压找压痛点
枕头下移至腹部,在腰椎棘突加压找压痛点
十、胫神经弹拨试验
学习心得:
通过吴卫国教授分享的《宣蛰人软组织疼痛诊疗技术》,让我对身体姿势评估有了更深的了解。祖国医学要求结合经络学说和血瘀证的范畴对压痛点进行辨证论治,现代医学要求结合解剖学的认识进行分析,那作为教练要求结合人体功能性解剖进行姿势评估,从生活姿态上去找原因,动作治疗再还原到生活中,从新建立健康、正确的生活方式。感谢吴老的精彩分享,感谢关老师提供的学习机会。
来源于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将予以删除
附/近期培训安排
10月14日陕西针刀微创临床应用尸体解剖研修班通知---《点击查看》
10月21日浙江针刀微创临床应用尸体解剖研修班通知---《点击查看》
医院重点诠释临床中常见疾病治疗时的疾病诊断、针刀微创手术入路、安全点的定位、危险区的划分、入路术式及刀法、手术操作及步骤解析、讲解各种病症的影像诊断、局部解剖及术后手法等。针刀医学综合班:每班计9天,传授针刀医学四大基础理论、六大组成部分、十一种进针刀方法,重点传授各种慢性软组织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