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绘画/刘晋平(美国)
编者按:
看网友尽心服侍老人有感
老木微言
对老人的态度,最能显现一个人的秉性。凡是不孝之人,与不爱国的是一路。通常都是不知感恩,不可交的人。孝子虽不全是好人,但好人多。再说老人。即便失去完整意识和生活质量的老人,维系其生命是每个孝子所要做的。而事实上,为了喘那一口低质量生存的没有好转可能的气,对难以表达个人意志的无助老人来说,很可能是一种身体和心理的摧残。这就分出了形式孝和实质孝的差别。当年,我母亲股骨头折断,因糖尿病指标高不能手术,造成骨髓进入血液循环,最后导致肺栓塞时,身上满是管子、监护仪电线,足手双点滴胶管,导尿管,20小时以上吸氧。伤腿踝关节骨头上打了个孔,穿进4厘米粗的“穿钉”,“穿钉”两段固定尼龙绳向上通过床尾高高支架上的滑轮,连接一个六公斤重的坠铁把伤腿向斜上方牵引。每四个小时护士来为“穿钉“两侧的开口消毒……因为牵引,母亲不能翻身,断骨因为不能切开皮肤进行手术处理,而基本呈开放状态,老年心脏病呈心衰趋势,肾功能低下,肺栓塞不能恢复……看见母亲似乎被五花大绑地困在床上毫无希望地靠药物延续生命的样子,恨不能换换她,替她受几天罪。由于血氧低医生不敢让她深度睡眠,实际上由于肺功能缺失加上长期卧床合并肺部感染,她根本睡不着,困极了闭上眼睛养养神很快就被不可遏制的深度咳嗽弄醒……我心里暗想,要是我到了没有希望治愈的这一步田地,我就不坚持而放弃了。私下问问几个哥哥姐姐,看法与我一样但是谁都是说自己会选择放弃而不说中断母亲维持生命的坚持……母亲忍受如此巨大痛苦坚持治疗的原因,不是为了自己的生命,而是她希望能再一次逃脱死神的魔掌。用自己活着本身,聚集她与儿女们共同的家庭(母亲在世时,在老家的孩子们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每个周末没有特别理由,都要去母亲的住处吃午饭,饭后陪老母亲打四圈麻将,一直坚持到母亲摔伤前)。病中清醒时。母亲对我说:“我真想早早走了到你爸爸那边去,不遭这些不好受的罪了。如今,你们各家都有了孙子,如果我死了,你们就不会每周都聚会了……”说着红了眼圈。我觉得,我们在“残酷地“维护老人无望的生命,让她临终受了太多的苦,而母亲为了孩子顽强地与病痛和痛苦作拼死的斗争……这种没有积极意义的矛盾状态,既有些令人起敬的悲壮,又显得有些有失去理性。我们的孝是要维持老人无望而承受巨大痛苦的那口气,还是在他们康健时,想他们所想,供他门所需地给他们更多慰藉和欢乐呢?显然我们都拥护后者。问题是对老人临终痛苦的态度——这是我们感情难过的一道坎。为此我想留下临终愿望。当疾病或意外不可逆转上,我拒绝插管,不抢救,昏迷后不依赖输氧,让我安静而有尊严地离开。死后最好捐献遗体,不留骨灰,不立墓碑,不占墓穴(想占的也占不过年)。干干净净来,干干净净走。只留下精神和文字。一本精辟而又犀利、具体而又精短的书
一本围绕了我们生活而展开的达人达言
一本让人脑洞大开,对事对物具有透视能力的书
联系渠道:
邮箱:jenny.crystalli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