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来阅片病人下肢疼痛,无病史医学影

时间:2018-10-23 14:18:06 来源:软组织感染

一、患者信息及影像

患者:女性,74岁。

主诉:右髋部及下肢疼痛1年,加重伴右下肢肿胀1个月。

现病史:患者1年前无诱因出现右髋部及下肢疼痛,沿大腿后侧、小腿外侧呈放射性,疼痛程度不影响晚间睡眠,翻身、右卧及行走时疼痛加重;就诊于外院,考虑“腰椎退行性疾病”,予以理疗、外敷药物等治疗,症状无改善。1个月前,右髋部、腹股沟区疼痛加重,伴右下肢体浮肿,以右侧小腿、足背明显,否认有夜间疼痛加重。否认午后低热、盗汗,睡眠、饮食可,大小便正常;体重减轻约5kg。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冠心病及糖尿病等慢性病史。

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g/L(正常-g/L);嗜碱性细胞计数↓;余无特殊。

超声:无。

CT/MRI扫描:.

二、病例问答挑战

问题一

医看

答案解读:B

该病变边界模糊,骨质破坏区溶骨性骨质破坏,呈虫蚀样、筛孔样,部分融合成片,未见膨胀性骨质破坏,无明显硬化边;病变范围位于右侧髋骨,无跨关节生长,未累及右侧股骨,可见明显软组织肿块形成。

问题二

根据以上临床资料与影像学表现特点,该病例最应排除哪种病变?(单选)

A良性病变

B高度恶性病变

C低度恶性病变

D交界性病变

答案解读:A

该患者为一老年女性,病程虽有1年,但症状近期加重明显,病变呈溶骨性、虫蚀状骨质破坏,边缘模糊,椎旁软组织肿块明显,提示这是一个生长速度相对较快,高度恶性、交界性或低度恶性的肿瘤性病变。

问题三

根据以上临床资料与影像学表现特点,该病例最可能诊断为下述哪一项?(单选)

A淋巴瘤

B软骨肉瘤

C骨巨细胞瘤

D转移瘤

E脊索瘤

答案解读:A

手术及病理

肉眼所见:灰红色碎组织。

镜下所见:送检标本内瘤组织呈弥漫性分布,瘤细胞体积大,胞浆较丰富,细胞核大小、形态不一,异型性明显,深染,清晰核仁,核分裂象易见,瘤组织灶性坏死。免疫组化结果:CK7(-),TIF-1(-),P40(-),CK5/6(-),CgA(-),CD56(-),Syn(-),LCA(+),CD3(-),CD45RO(-),CD20(+),CD79α(+),PAX-5(+),Ki-67(+,约80%),ALK(-),CD30(-),Vimentin(+)。

病理诊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三、诊断分析思路

本病例的读片思路

X线、CT平扫可见病变位于右侧髋骨,呈溶骨性骨质破坏,边界模糊,无明显硬化边,可见斑点状、斑片状破坏的残留碎骨片影,周围可见明显软组织形成。MRI扫描中,病变在T1WI呈等信号,在T2WI呈不均匀稍高信号,T2WI压脂序列呈稍高及高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中央没有见到明显液化坏死区。提示病变是一个恶性的肿瘤性病变。病变区骨化钙化成分不明显,有可能是非骨源性肿瘤。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1软骨肉瘤

软骨肉瘤起源于软骨细胞或向软骨分化的间叶组织的恶性骨肿瘤,常伴有基质黏液变性、钙化或骨化,发病率约占恶性骨肿瘤的20%,仅次于多发骨髓瘤和骨肉瘤。好发于中老年男性,钙化是软骨肉瘤较为重要的影像学征象。软骨基质富含水分,故多数T1WI为低信号,T2WI为显著高信号,表面有纤维性假包膜,病灶内可见低信号分隔,后者的病理基础为包绕软骨小叶的纤维血管分隔,软骨基质的钙化多沿血管丰富的小叶边缘区呈圆形、环状或弧形,扇贝状边缘。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此例无钙化灶,T2WI上无明显高信号软骨成分征象等影像特点与本例不符。

2转移瘤

骨盆血供丰富,是转移瘤的好发部位,本例又是老年人,故转移瘤是要重点考虑的。转移瘤在X线、CT上亦呈现侵蚀性、虫蚀样骨质破坏,边界模糊,转移瘤往往会形成明显的软组织肿块。但转移瘤的原发肿瘤病史很重要,发展相对较快,且夜间痛明显,病变常为多发,信号多变、混杂不均匀,增强扫描强化方式常与原发肿瘤信号相仿。本病例发展相对缓慢,夜间痛不明显,增强扫描相对均匀性强化,但是对于老年患者出现溶骨性破坏时还是应注意与之鉴别。

3脊索瘤

脊索瘤的好发部位于脊柱两端,上端为蝶枕联合区,下端多发生于上段骶骨。女性较男性多见,好发年龄为40-60岁。脊索瘤在T2WI上常呈较高信号,脊索瘤为恶性肿瘤,骨质破坏区边界不清,呈侵蚀性、虫蚀样改变且易侵犯周围软组织,病灶内常见钙化灶;亦可见低信号的纤维分隔影,将高信号的肿瘤基质及肿瘤细胞分隔成多小叶状,形成T2WI“蜂房征”。脊索瘤发病的部位、病灶的影像特点与本例不符,较容易先排除。

4骨巨细胞瘤

骨巨细胞瘤好发于20-40岁,多呈膨胀性改变,典型表现为“肥皂泡样改变”,也可以单囊状改变;骨质破坏区内可见残存骨嵴样结构,多无硬化边,钙化极少见。常伴软组织肿块,肿瘤由于易于出血囊变,故在MR图像上信号多明显不均匀,且实性成分在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从骨质破坏的形态、MR的信号特点来看,本病例与骨巨细胞瘤不太相符。

综合上述分析考虑,诊断中首选小圆细胞类恶性肿瘤,淋巴瘤的可能性最大,转移瘤待除外。

病例供稿:病例供稿:医院医学影像科张锐、赵银霞、李绍林

专家点评

原发性骨淋巴瘤(primarylymphomaofbone,PLB)非常少见,占原发性骨恶性肿瘤的3%~5%[1,2]。PLB起源于骨髓淋巴组织,多为NHL,也可为霍奇金病(Hodgkin’disease,HD)[3,4]。国内外公认的PLB的诊断标准为[5]:(1)肿瘤局限于单骨,临床和影像学检查未发现有其他系统病灶;(2)病理组织学上确诊骨病灶为淋巴瘤;(3)就诊时只有局部转移,或至少在原发灶出现6个月后才有远处骨骼和其他部位的转移。

PLB在X线或CT上的典型骨质破坏有两种形式:一是“筛孔样”,表现为无数细小的骨质疏松样改变,也有学者称之为“渗透性”,这种现象源于骨淋巴瘤的生长模式即弥漫浸润性生长,病变沿哈佛系统和伏克曼管蔓延生长至周围软组织,因此影像学经常会表现骨质破坏不明显,甚至X线外形上观察病骨外形完整,但周围软组织肿块大而广这种不成比例的现象,且国内、外文献一致认为此种征象是诊断PBL的可靠依据[6-9]。二是“虫蚀样”,表现为骨内大片状破坏透光区,边界清晰或不清晰。肿块内没有明显的骨化钙化成分,液化坏死囊变亦不明显。经相关研究表明[10],肿瘤细胞可产生可溶性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激活破骨细胞,使得骨质吸收、破坏增强。MRI扫描T1WI表现为等或稍低信号,T2WI脂肪抑制序列为稍高信号,DWI序列上呈明显高信号。这由于淋巴瘤的细胞成分多,排列密集,间质部分少,而水的含量也相应减少,故决定淋巴瘤DWI序列上信号很高。

本例X线平片病骨仅见局灶性融骨改变,CT图像上骨质破坏区内可见斑片状骨样高密度影,主要分布于病变周围与骨质交界区,故考虑为肿瘤破坏的碎骨片而非肿瘤性骨化和钙化,未见到典型的斑点状更高密度的钙化影及明显硬化边。这一点有别于骨源性恶性肿瘤(骨肉瘤或软骨肉瘤)。本例骨质破坏明显,范围较广,有明显软组织肿块影等影像学特点,提示恶性肿瘤的可能性很大。因为年龄偏大给诊断造成一定的难度,转移瘤是首先应该考虑在鉴别诊断中。但结合临床病史和症状体征,患者病程长起病缓慢,夜间痛不明显,这些不支持转移瘤,影像学上肿块内密度和信号均较均匀,没有明显的液化坏死区,也不是很符合转移瘤。故综合分析考虑,应当考虑到小圆细胞类肿瘤的诊断,最有可能的就是淋巴瘤。

点评专家:医院医学影像科李绍林教授

医看

参考文献:

[1] HauesslerMD,FeastermacherMJ,JohnstonDA,etal。MRIofprimarylymphomaofbone:cortacledisorderasacriterionfordifferentialdiagnosis.JounalofMagneticResouranceImagine.,9:93.

[2]HermannG,KleinMJ,AbdelwahabIF,etal.MRIappearanceofprimarynon-Hodgkin’slymphomaofbone[J].SkeletalRadiol.,26(11):-.

[3]MulliganME,KrasdorfJM.Sequestrainprimarylymphomaofbone,prevalenceandradiologicfeatures.AJR,,:.

[4]胡永成,李国宏,王殿军,等.原发性骨恶性淋巴瘤.中华骨科杂志,,19:32.

[5]Edeiken-MonroeB,EdeidenJ,KimEE.RadiologicConceptoflymphomaofbone.RadiologicClinicalofNorthAmerica,,28(4):-.

[6]张泽坤,刘记存,丁建平,等.儿童骨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三例[J].中华放射学杂志,,42(5):—.

[7]MulliganME,McRaeGA,MurpheyMD.Imagingfeaturesofpri—marylymphomaofbone[J].MRAmJRoentgenol,,(6):—.

[8]徐文坚,徐爱德,魏志敏,等.淋巴瘤骨髓的表现[J].中华放射学杂志,,35(7):—.

[9]李绍林,张雪林,韩惠霞,陈斌.骨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影像学诊断与组织病理对照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7(2):-.

[10]HicksDG,GokanT,O’KeefeRJ,eta1.Primarylymphomaofbone.Correlationofmagneticresonanceimagingfeatureswithcy—tokineproductionbytumorcells[J].Cancer,,75(4):—.

长按图片,识别







































白癜风是怎样得的
儿童白癜风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cvm.com/zlyy/10102.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