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将为大家介绍《手外专科疾病分级诊疗口袋手册》专著中关于肿瘤与康复的内容。今天是软组织肿瘤中,腱鞘囊肿和腱鞘巨细胞瘤两个主题。
腱鞘囊肿
病因
腱鞘或者关节囊破损,形成活瓣,长期关节液外渗、潴积、浓缩形成的韧性肿块。局部慢性劳损、外伤、骨关节炎、甚至一些系统性疾病、感染均可引起。
诊断
本病常见,多见于腕关节掌背部及其周围,掌指关节掌侧。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性别差异不大,手部肿块大多数为腱鞘囊肿。
临床表现
腕关节掌侧、背侧的肉眼可见包块,韧性或者软囊性,有时出现腕部活动无力、疼痛不适,有的随腕关节活动大小有变化。
而发生于掌指关节掌侧的囊肿,深在,屈肌腱腱鞘表面硬性肿物,握持时挤压不适。
查体
腕部一般较大而软有时韧,掌指关节掌侧的小而硬,有较阔的基底,不随深部肌腱和关节一起活动,与表浅皮肤不粘连,浅面皮肤温度正常,没有触压痛。
部分腕部囊肿,按压舟骨结节,尺桡偏活动腕关节时,有腕关节深部疼痛不适(Watson试验)。
影像学检查
临床表现及查体多能指导诊断。彩超显示无血管的囊性均质液性包块,X线摄片可判断周围骨关节有无改变,MRI了解肿块与周围结构的关系,进一步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腱鞘巨细胞瘤,滑膜粘液瘤。
治疗
保守治疗
一般无疼痛、不影响握持力度的,增长不明显,可以观察。
穿刺治疗
对于较大的腕背囊肿,可通过挤压使之破裂,自行吸收,但是可能复发。
不容易破裂的,可采用穿刺抽出囊液,然后加压按揉,或将囊液抽出后注入肾上腺皮质激素或透明质酸酶,局部加压包扎2天,有一定疗效。
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仍有一定的复发几率。
切除整个囊壁,关节囊加强修复;腕关节镜下,刨削囊肿的活瓣口进行“内造口”。
腱鞘巨细胞瘤
概述
本病多见于青年人,女多于男。好发于腱鞘及滑囊的滑膜,也可发生于非滑膜区,可单发或多发。
诊断
临床表现
腱鞘巨细胞瘤手指和手部的坚实性无痛性肿块,圆或椭圆形结节,生长缓慢。
查体
实质性包块,基底广泛,质地较硬,不光滑,境界不清晰,少许压痛,初次发现于表浅皮肤,无粘连,表浅无水肿、肤温正常。
影像学检查
B超、X线片、MRI。
组织病理
此瘤呈分叶状,小叶由致密、透明化胶原围绕。瘤内细胞由组织细胞样单核细胞、成骨样多核巨细胞、黄色瘤细胞、慢性炎症性细胞、含铁血黄素巨噬细胞和胶原化基质以不同比例混合组成。
此瘤的另一亚型称腱鞘瘤,临床上两者不能区别。腱鞘瘤无噬脂细胞和含铁血黄素巨噬细胞,仅偶见少数多核巨细胞。
鉴别诊断
腱鞘囊肿、肉芽肿、腱鞘纤维瘤、滑膜瘤、滑膜肉瘤等。
治疗
以手术切除为主,明确诊断后,尽早手术。早期侵及范围小,多能完整切除。
对于范围较大的,尽可能一次性切除干净,术中对病变边缘不规则或突出部分要完整地切除。肿瘤没有完整包膜,黄褐色,可侵袭邻近骨骼,一般不侵及肌腱,切除不彻底可致局部复发。
手术切除后可复发,但不转移。
—待续—
作者简介
谢仁国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