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和使用抗菌药

时间:2016-9-1 12:43:51 来源:软组织感染

正确认识和使用抗菌药

人类感染性疾病的“罪魁祸首”包括了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寄生虫等等,抑制消灭这些“坏蛋”的药物,统称为抗感染药物。其中老百姓最经常使用的抗菌药就是抗感染药物中的一部分。

而在广泛的报导用语中,常会使用“抗生素”1词。抗生素的科学定义是指某些微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等自然产生的对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具抑制或杀灭作用的物资。最为大家所熟知的就是青霉菌产生的青霉素了,可谓自然天成的抗菌药物。

消炎药不是抗菌药

抗生素与抗菌药有交叉,但有一点请一定分清:目前大家常说、经常使用的“抗生素”,如“感冒了少吃点抗生素”,实际上说的是“抗菌药”。抗菌药是指一般局限于针对细菌、真菌的药物,很多是化学合成的,它与医学中界定的抗生素概念有别。

在公众认知中,最常存在的误区是将消炎药和抗菌药混为一谈。

事实上,在医学中,炎症是泛指身体对多种损伤因素出现的防御反应,并不是均为细菌等微生物感染而至,所以,医生常说的改良炎症反应,如红肿热痛等症状的药物多指解热镇痛药类,比如我们常会接触的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商品名泰诺林、必理通等)、布洛芬(商品名芬必得等)、吲哚美辛(商品名消炎痛)。只有炎症反应确诊为细菌引发,才涉及到运用抗菌药。因此,消炎药不是抗菌药。

而我们平时的感冒90%都是病毒感染,通常情况下,在感冒早期的3~5天内,若单纯为病毒感染引发的发热、流清鼻涕、打喷嚏、咳嗽、嗓子疼等,是不需要运用抗菌药的,抗菌药物其实其实不对症。多喝热水,充分休息,服用含有抗过敏、解热镇痛药、收缩鼻黏膜血管、止咳作用成分的药物,可减轻病毒造成的炎症反应。

再如,细菌引发的化脓性扁桃体炎,服用解热镇痛的消炎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来退热和减缓全身疼痛不适,可谓治标;而服用抗菌药才能治本。

那末,生活中常说的感冒、发热,如何辨得清究竟是病毒还是细菌感染呢?医生除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外,还常会检查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根据其表现来协助判断可能的感染种类,从而对症给药,减少不必要的抗菌药物运用。

经常使用的口服抗菌药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生活中常会用到的口服抗菌药: 1.阿莫西林:属于青霉素类,可对抗的细菌较多(专业称为广谱抗菌药),常用于细菌性咽炎、气管炎、皮肤软组织感染等。但青霉素过敏者禁用。 2.头孢菌素:如头孢氨苄、头孢羟氨苄、头孢拉定(第一代)、头孢呋辛、头孢克洛(第二代)、头孢克肟、头孢地尼(第三代)等,第一、二代常用于细菌性咽炎、气管炎、泌尿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第三代可用于部份轻中度的支气管炎、肺炎、泌尿感染、胆囊炎等。头孢类药物过敏者慎用。

3.阿奇霉素:与红霉素、克拉霉素、螺旋霉素同等属大环内酯类药物。多用于呼吸道感染,特别还常用于儿童支原体感染。

4.左氧氟沙星:与早年的氟哌酸(诺氟沙星)和近些年的莫西沙星同属氟喹诺酮类药物。也是广谱抗菌药物,常用于呼吸道、泌尿道、胃肠道细菌等感染。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也对支原体等不典型的呼吸道病原体有效。但因对软骨发育有影响,故而18岁以下人群不宜运用。

上述药物中,阿莫西林、头孢菌素一般每天服用数次(2~3次),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逐日服药一次。在实际选择抗菌药时,医师会根据感染部位、可能的病原体、患者的基础疾病及年龄等因素综合斟酌,每类药物中不同成份的抗菌谱、作用特点也会略有区分,需要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恰当运用。

使用抗菌药应注意几点

第一,抗菌药在使用2~3次以后才能到达临床效果;

第二,抗菌药的使用需依照医嘱,要末不用,一旦使用就要用足剂量。如果疗程或是剂量不足,都可能会致使细菌的耐药性。

第三,联合用药时应当注意配伍忌讳,即在服用抗菌药物同时,如果还服用其他药物,一定要在医生指点下使用,切忌自作主张。









































治白癜风秘方
北京中医白癜风研究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cvm.com/zlyy/1125.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