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故事灾难髋关节置换术后

时间:2020-9-5 11:41:32 来源:软组织感染

题记:一位患有股骨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术后一个月的李先生,不幸术后感染,如果感染控制不住,必须取出假体旷置,将面临再次甚至多次手术,严重时将导致终身无法正常行走。对于此类手术患者,假体置换术后感染,后果往往是灾难性的,对于每一位骨科医生来说是最不想看到的,医生一般不主张进行如此高风险的清创及治疗周期长保守治疗措施,国内对于抗感染保假体成功的报道也很少,假体旷置后二次翻修才是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常规解决办法。但李先生的一次性保假体欲望特别强烈,“如果不能走路,活着还有什么意思?”面对如此坚强的李先生,以王红升主任、曹志主任为首的医疗团队,用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勇敢挑战医学难题,经过26天的精心治疗,成功实现了李先生“要站起来走路”的心愿……

“我终于能站起来正常行走啦!我就从来没想过要转去北京治疗,医院出现感染,我也得回南阳找你们!”南阳医专二附院骨伤科一病区病房里传来一阵阵掌声。8月15日,在该科住院的李先生清创引流口愈合,双脚点地,快步行走,喜悦的笑容在他嘴角欣然绽放。“感谢王红升主任,感谢曹志主任,感谢骨一病区全体医护人员!”李先生的父亲激动地对笔者说:“为了实现病重儿子站立行走的心愿,他们迎难而上、勇于担当,用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让我儿子重新站立,重获新生!”

从感染卧床到重新站立行走,李先生和骨伤科一病区的医护人员们携手奋战了26天。26天,对普通人而言也许算不了什么,但对于他们来说却艰难漫长。短短的26天,凝聚了医护人员太多太多辛勤付出。为了挽救这位病重的李先生,王红升主任亲自坐镇,曹志主任亲自主管该病人、亲自清创换药,科室通力配合,克服重重困难,上演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求您给我保守治疗,我一定要站起来!”

家住市区的李先生今年40岁,患有股骨头坏死2年多,今年6月份,因左侧股骨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恢复一般。屋漏偏逢连夜雨,7月14日,李先生术区周围突然红肿疼痛,高热不退,伴随着钻心般的疼痛,下肢顿时动弹不得。在家人的护送下,李先生入住南阳医专二附院骨伤科一病区。

相关检查显示,李先生高热达40度、术区明显红肿、局部皮温高、触之波动感明显,不排除形成败血症的可能,病情非常危急!科主任王红升、曹志十分重视,召集全科医生对李先生的病情进行认真的讨论,制定出一整套治疗方案。

曹志主任主动请缨,要求亲自主管该病人,到病房见到了痛苦呻吟的李先生。长期股骨头坏死让年轻体壮的李先生饱受病痛折磨,也知道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危害,影响生活质量不说,还可能因此导致全身感染威胁病人的生命,坚强的他再也无法忍受,几近崩溃。拉着曹志主任的手哭喊着:“巴不得早点见到你,巴不得你立即帮我处理,如果不能走路,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我不想那么痛苦,我一定要站起来!”

一边是病人渴求的眼神,一边是巨大的治疗风险,怎么办?

全科医护通力协作全力以赴救治病人

经过认真的研究和评估,曹志主任分析术后深层次关闭应该很严密结实,假体周围暂时没有感染的可能性也许存在,凭多年的临床经验,决定先行浅、中层软组织切开、彻底扩创引流术,术中千万避免涉及到深层次假体周围软组织,以防感染扩散,并结合局部坏死脓性分泌物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结果(最初多次细菌培养显示:多重耐药菌感染),有针对性抗生素用药的保守治疗方案。

从住院那一天起,李先生的每一次的清创、术区反复冲洗,每次换药时间至少半小时以上,都是曹志主任亲手操作,亲力亲为,为了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曹志主任常到病房与李先生聊天,同时指导合理饮食和肢体锻炼,配合着内服中药、局部中医理疗,李先生的病情每天都在往好处发展。住院第三天,就彻底不发热了,晚上也能睡个好觉,术区肿痛也明显减轻,患者和医生看到了希望,治疗方案、方向正确;经过一周的换药、冲洗、引流,扩创口逐渐缩小至1.5厘米,患处脓性液体明显减少;第二周后,脓性分泌物完全消失,肉芽组织生长良好,三周后窦道基本愈合,创面分泌物培养:未见细菌生长。李先生保守治疗的心愿渐渐变成现实。由于医护人员精心的治疗、换药、护理,李先生的感染切口完全愈合,可以康复出院,便出现了开头那一幕。

“对于这么复杂的病例,治疗护理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治疗的整体效果,所以曹志主任要求全科人员密切配合,全力稳定病情,认真做好各种治疗护理,确保成功。”苑国峰医生告诉笔者:“尽管工作异常繁忙,但曹主任每天都会询问病人的情况,将局部红肿缓解情况、脓液引流量、体温、药敏检测等每一个数据牢记在心,时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cvm.com/zlyy/11680.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