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骨科手术中预防伤口感染护理方法

时间:2022-7-8 13:31:35 来源:软组织感染

负压引流是骨科手术患者常用的引流方法之一,如胸椎、腰椎、全膝、全髋关节置换等大手术,通常具有创面大、切口较深、剥离面广等特点,术后伤口可能会形成死腔,死腔内渗出液及渗血积蓄可能引发伤口感染。因此,骨科伤口的感染预防是临床需要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临床护理中,主要注意以下4个方面来避免感染的发生,即通畅、固定、观察、无菌四个原则。

01

保持引流管通畅

患者回病房后先检查引流管的数量及位置,引流球保持提供引流负压,保持在引流管通畅的状态下,可以维持有效的引流,但负压值太大容易将软组织吸附于引流管上,造成软组织损伤、引流不畅而引起切口内积血,增加感染发生率。

需要防止引流管受压、扭曲、堵塞(一般术后1小时挤捏一次引流管,挤压方法:护士站在患者术侧,双手握住距插管处10-15cm的排液管,挤压时两手相接,后面的手用力捏住引流管,使引流管闭塞,用前面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指腹用力、快速挤压引流管,使挤压与手掌的反作用力恰好与引流管的直径重叠),当引流管堵塞时可用手挤压胶管或用注射器冲洗,若引流管漏气,应及时处理,预防并发症发生。

02

做好引流管的固定

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其脱落。在置管成功后搬动患者或翻身时,注意保护引流管,防止受压、扭曲、折叠,经常检查引流管有无漏气或导管脱出。引流管固定的高度要低于引流口20-30cm,应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放置引流管的目的、重要性,强化医疗安全意识,防止高龄患者及麻醉未清醒患者将引流管拔除,若发现引流管脱落及时与医生联系,给予处理。

03

观察引流液及性质

术后1~2天内特别是24小时内要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数量。关节置换术后,必要时前2小时按每小时记录,1小时引流量≥~毫升,及时报告医师处置。24小时总结一次引流量,并记录于体温单上。

术后24小时量一般不超过毫升,引流物为浓稠的血性液体;24小时后引流液一般在50ml以下,引流物为稀薄的淡红色液体。色浓、量多,含血红蛋白成分多,提示有活动性出血;若引流量过少可能是管道堵塞或有受压、扭曲、漏气发生,应仔细观察并及时处理。

04

保持无菌密闭

经常检查引流管各连接处,确定其连接紧密,要防止漏气或脱落造成逆行感染。

安得医疗研发、生产的一次性使用体外引流导管套装采用的是医用级硅胶材质,因其引起的组织排斥反应小且弹性好,生物相容性好。引流管长度为1M,引流球负压在12-15KPa。

十字沟槽引流管

采用的十字沟槽引流管,管体透明,可实现全方位引流,杜绝肉芽组织进入引流通道造成拔管困难;便于观察引流情况;管体带有显影线,便于引流管定位和取出。

引导针

引导针由不锈钢制成,针尖锋利,便于穿刺;五棱设计,穿刺后创伤面积小;设计有细颈结构,便于握持。引流管设置有留置标记点,便于置管。

引流球及引流袋

引流球及引流袋均为透明设计,且带有防逆流装置,防止引流液逆流和感染。引流袋尾端带有十字阀,可以单手操作,便于取样化验;与引流球采用锁定接头连接,防止拉脱,同时方便更换。

使用安得医疗负压引流套装,可使渗出液及积血排出体外,减少死腔形成,减少感染几率,也是预防感染的首选。并可以实现加速切口愈合,降低手术后并发症发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cvm.com/zlyy/14766.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