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骨骼疾病的声像特征

时间:2017-5-3 22:49:06 来源:软组织感染

骨髓炎和骨肿瘤骨髓炎的声像图表现变化不定。由于骨膜上新生骨形成,在骨皮质的浅表可见边界不清且不规则的高回声面。周围发炎的软组织呈肿大的且不均匀的低回声。溶解的骨皮质表面表现出多处不光滑。

原发性或转移性骨肿瘤并发骨皮质溶解,可通过超声探查来评估,尤其是侵蚀到周围软组织时,其回声性和均匀性有很多变化(图1-2和图3)。偶尔可见骨膜隆凸。当有足够量的皮质溶解时,就可以识别深部骨组织。超声可有助于对骨病灶进行细针抽吸或活检,从而避免某些病患的手术活检需要。

图1骨骼疾病的声像特征可见一边界不清的低回声肿块(箭头所示),内含高回声灶,部分带声影,说明已钙化。因大面积骨质溶解,深层骨皮质已不再显示

图2骨骼疾病的声像特征可见一影响到臂骨(H)的肿块,边界清晰、轻度回声

图3肩胛骨转移性癌

骨折长骨骨折及其愈合过程,以及相关软组织损伤(如肌肉断裂或血肿),都可以通过超声进行探查。因为没有定位点,骨折断端间的确切关系很难判断。为了使长骨骨折愈合过程的记录标准化,必须获得许多可重复的声像图。评估长骨的推荐探头位置是:前外侧(远端臂骨、桡骨、尺骨和胫骨)或后外侧(近端臂骨前侧、股骨内侧和腓骨)。

超声可用于探查生物学骨折治疗后的愈合状况。相对于X线,超声能更早地确定骨折的完全愈合。骨折后的愈合过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第Ⅰ阶段(创伤后0~7d):由于血肿的形成,骨折周围区域呈回声均匀的、从低回声至无回声的变化。骨折位置的骨面呈不连续状(台阶),此处可能并存数个分离性高回声界面,提示有多发性骨碎片(图4)。如果骨折间隙足够宽阔,可识别髓质区域。骨内或骨周的手术植入物表现为高回声混响结构。

图4第Ⅰ阶段(0~7d)。可见骨皮质中断,且伴随尖锐的断端(箭头所示),骨折部软组织肿胀,呈低回声

第Ⅱ阶段(创伤后8~14d):骨折间组织表现为由低回声到无回声,回声质地更加不均匀(血肿的重吸收)(图5)。

图5第Ⅲ阶段(15~21d)。骨缺损部(箭头所示)广泛朔造,可见未骨化的骨痂

第Ⅲa阶段(创伤后15~21d):因骨重吸收作用,骨折边缘变得不规则和钝圆。早期骨痂呈不规则或波浪状高回声表面。周围的组织是趋向成熟的血肿和未钙化的骨痂,呈不均匀回声、从低回声至同等回声的回声质地(与上层覆盖的肌肉相比)。

第Ⅲb阶段(创伤后22~28d):未钙化的骨痂更为明显,更有回声性(图6)。

图6第Ⅳ阶段(22~28d)。非骨化的骨痂回声性继续增多,骨折间隙变窄(箭头所示)

第Ⅳ阶段(创伤后29~42d):骨痂回声增强且回声不均,符合未完全钙化特征。在骨痂内,可见后有声影的高回声矿物质化灶(图7)。

图7第Ⅴ阶段(29~42d)。骨折间隙几乎完全由新骨充盈,但看不清楚(箭头所示),周围骨痂体积减小

第Ⅴ阶段(创伤后超过43d):骨折已完全愈合。可见骨皮质呈一连续的、平滑的或者稍微不规则的高回声线(图8)。周围软组织的增厚程度减少或消失。因骨皮质完整性已恢复,手术植入骨髓的植入物已不再可见。

图8第Ⅵ阶段(43d以后)。骨折已愈合,骨表面仍然有轻微不规则(箭头所示)

在骨折正常愈合过程中,新生组织需要更多营养,并有较高的代谢率,这就需要在骨折位置长出新血管(新血管形成),用能量多普勒可探查到。创伤后10d开始可探查到多普勒信号,在11~30d多普勒信息达到最强,然后逐步降低。在骨痂内和骨痂周围可探查到多普勒信号。

相关文章推荐

跟骨腱超声解剖

特异性肘部疾病的声像特征

肘部正常超声解剖

雄性生殖系统前期准备与探查技术

门静脉高压与获得性门静脉分流

肝实质病变-肉芽肿、血肿和矿物质化

髋部超声解剖

喉声像特征

肌肉组织

肝炎、胆管肝炎和肝硬化

介入超声检查

医贵乎精,学贵乎博,识贵乎卓,心贵乎虚,业贵乎专,言贵乎显,法贵乎活,方贵乎纯,治贵乎巧,效贵乎捷。知乎此,则医之能事毕矣。

——清?赵廉《医门补要自序》

长按上方







































白癜风哪里权威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cvm.com/zlyy/7045.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