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内发生急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称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其特点是自行破溃,或在手术切开引流后常形成肛瘘,是常见的肛管直肠疾病,也是肛管、直肠炎症病理过程的急性期,肛瘘是慢性期。常见的致病菌有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绿脓杆菌,偶有厌氧性细菌和结核杆菌,常是多种病菌混合感染,肛门周围皮下脓肿最常见,多由肛腺感染经外括约肌皮下部向外或直接向外扩散而成。
症状
肛门周围皮下脓肿最常见,多由肛腺感染经外括约肌皮下部向外或直接向外扩散而成,常位于肛门周围皮下部,一般不大,主要症状是肛周持续性剧痛,受压或咳嗽时加重,行走不便,坐卧不安,全身感染症状不显,局部检查:肛旁皮肤有明显红肿,伴硬结和触痛,可有波动感,必要时可行穿刺证实,如不及时切开,常自行破溃,形成低位肛瘘,感染也可向上穿透肛周筋膜,扩散至坐骨直肠窝,早期有时误诊为血栓性外痔,但后者边界清楚,周围皮肤无炎性反应。
检查方法1.直肠指诊。
2.穿刺抽脓。
3.肛管超声检查。
诊断根据病人典型临床表现,穿刺抽出脓液,诊断不难。
(一)非手术治疗①抗生素治疗:可联合选用青霉素、庆大霉素、甲硝唑等2~3种对革兰阴性杆菌有效的抗生素。②发病初期局部热敷、理疗或温水坐浴。③口服缓泻剂或石蜡油以减轻排便时疼痛。 (二)手术治疗 早期切开引流是控制感染及减少肛瘘形成的有效方法。手术方式因脓肿的部位不同而异。肛门周围脓肿在局麻下就可进行,在波动最明显的部位作“十”字型切13,剪去周围皮肤使切口呈椭圆形,无须填塞以保证引流通畅。坐骨肛管窝脓肿,要在腰麻或骶管麻醉下进行,在压痛明显处用粗针头先作穿刺,抽出脓液后,在该处作一平行于肛缘的弧形切口,切口要够长,可用手指探查脓腔。切口应距离肛缘3-5cm,以免损伤括约肌。应置管或放置油纱布条引流。骨盆直肠窝脓肿要在腰麻或全麻下进行,切开部位因脓肿来源不同而不同:①源于括约肌间的脓肿,应在肛门镜下行相应部位直肠壁切开引流。切缘用肠线缝扎止血;若经坐骨直肠窝引流,日后易出现肛管括约肌外瘘。②源于坐骨直肠窝脓肿,引流方式与坐骨直肠窝脓肿相同,若经直肠壁切开引流,易导致难以治疗的肛管括约肌上瘘。其他部位的脓肿,若位置较低,在肛周皮肤上直接切开引流;若位置较高。则应在肛门镜下切开直肠壁引流。 对于高位脓肿可行切开挂线术。
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