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8月照护日记阿兹海默病的余爸

时间:2020-8-25 14:24:56 来源:软组织感染

著名青少年白癜风研究专家 https://m-mip.39.net/pf/mipso_4694654.html

年8月,余爸爸的病情危重,我和妻子回到遵义,医院病房里的照护工作。这是「阿兹海默病的余爸爸」系列第七篇。

***

8月6日

前天又回到了遵义。余爸爸的病情比较危急,这次和老婆一起回来,会停留比较长的时间。

尽管从理论上很早就明白,他的病会逐步走向生命的终点,当真的接近时,还是有很多难以想象的挑战,需要我们去克服。

最近他失去了吞咽的功能。神经系统彻底管不好气道和食道的开闭了,每次通过口腔进食,大部分食物直接落入肺里,引发无休止的炎症。前些天,为此还经历了一次挽回生命的急救,他突然窒息,医生护士一番紧急抢救,用纤支镜在肺里找出了很多食物,抢救的过程,老余痛苦万分……

今天,从病区护士,到ICU护士,经过几个人的努力,才成功实现静脉注射。如此费劲,是因为他脆弱的皮肤和血管,已难以支撑每天三轮的静脉滴注。医生再次向我们建议,采用直接在身体里埋置PICC(外周静脉导管),可以减轻每天扎针带给老余的痛苦。

就像PICC导管一样,医生也一直在劝我们给他下胃管或肠管,将营养液直接送入消化器官,这样可以大大延续他的生命。我们家人一直在矛盾。这里面除了医学上的考量,还包括了情感与伦理上的纠结。之前见过很多重病老人的案例,全靠下管来维持生命体征,但他们的身体损耗太严重,已经完全谈不上生命质量。我们难以接受也让余爸爸进入那样的状态!

病房窗外的风景不错,可惜老余看不到。

8月7日

余爸爸身体最重要的功能性问题,几乎都来自阿兹海默病,包括肺部感染、顽固性呃逆、严重的身体消瘦,以及那些丧失掉的认知功能。如果没这个病,他应该是位身体健康的八旬老人。再说,如今医疗条件越来越好,人均寿命不断延长,八十岁实在不算是高龄,老余还算年轻。

治愈这种疾病的希望,只能寄托在研究机构和制药企业身上。由于病患数量众多,阿病是世界范围内脑科疾病研究的大热点。在父亲的患病经历上,也可以看出这个病被攻克将多么有意义:一旦从源头上遏止大脑退行性衰变,后续所有社会、家庭的投入均可节约,与病人个体相关的生理的、情感的代价也都不必付出。

结合着身边其他老人的身体状态,这几年对人体的老化我有了新的感触。人的身体随着年岁增长会逐步老化,有的老化是正常的,我们的器官组织都有生理寿命,会进入功能衰减期,渐渐不再给力。

但有些功能上的失效却不是老化所致,是由于使用上的不当。不当的起点很可能是小毛病,没有及时调整,持续下去,小毛病渐渐发展成为大故障,比如,老婆奶奶的脊柱。也或许是在某个时期,被迫大量使用身体,造成某些部位的压力过大,产生功能损伤,比如,前几年因为陪余爸爸大量暴走而伤到的妈妈的膝盖。

所以,对身体的合理运用,始终保持平衡的身体状态,不要在局部产生过大的压力,就成为保持身体健康的秘诀。中国古人倡导的「中庸」观点,在养生上非常深刻。而在我正研习的bodywork/身体工作中,「balance/均衡」同样是健康的重要基点。

患上阿兹海默这类大病,有挺大的偶然性,很多时候还真的得「既来之则安之」。但在疾病之外,我们还可以为自己的健康做很多积极的努力。

8月8日

这几天余爸爸的病情不稳定,医院方面升级到「特级护理」,晚上家属这边也是由两个人来一起轮守。妈妈认为,一定要有一名直系亲人在旁,万一爸爸出现紧急情况,有家人在身边,他和我们大家都不会留遗憾。

遵义家人比较多,除了下面照片里正在工作的全职护理雷大姐外,其他人也都争着来病房轮班,多陪陪余爸爸。医院这个「综合医疗病区」(优质病房)以后,条件大为改善,给大家来参与陪护创造了方便。这里的医护人员也相当给力。

一般来说,阿兹海默病发展到晚期,医院进进出出,不是治疗这个病本身,是治疗各种并发症——正是并发症直接危及生命。

在经历过漫长的家庭/社会照护阶段后,阿病病人最终还是要来到医疗机构,由家人和专业医护人员合作,走完最后这个阶段。

这个病之所以严重,也在于需要投入的照顾工作多,综合成本巨大。从家庭到各种社会机构,牵扯许多人力与物力。

8月12日

余爸爸得这个病,直接破坏了认知能力,很早就无法独立处理自己的生活事务,因此,他看病期间所有的决定,都要由家人来做出。

在《最好的告别/BeingMortal》一书里,阿图?葛文德医生介绍了美国一项地区性医疗改革,人们向老年病人询问以下四个问题:

如果你的心脏停搏,你希望做心脏复苏吗?

你愿意采取如插管和机械通气这样的积极治疗吗?

你愿意使用抗生素吗?

如果不能自行进食,你愿意采取鼻饲或者静脉营养吗?

通过提早面对这四个问题,病人和家人在遭遇严重病情时,会提前有所心理准备。这项措施实施后,该地区老人的临终开支比全国水平低一半,寿命还要长一年。

这四个问题,我们没有在老余尚清醒时向他提出。今天,在老余的晚期治疗中,我们都遇到了,我们替他做出了以下决定:

心脏复苏不做……

不插管不机械通气……

使用抗生素但尽量少用……

不采用鼻饲但采用静脉营养……

医院后,我们已经在这里开过两次家庭会议。最重要的决定,一般要由妈妈拿,但很多时候,让妈妈独自为余爸爸做出这些医疗措施决策,实在太过于艰难。子女们最终都尽力支持妈妈作决定,让她心安,也是我们目前最大的心愿。

8月15日

凌晨,在病房值夜班。

昨晚十一点多泵完最后一支静脉液体,机器的报警声刚落,老余开始了「呃逆」。他有十多天没这样了,雷大姐和我的心,立刻提了起来。

夜班的主要任务是一个半到两个小时给老余翻下身,如果小便了就更换尿袋,通常雷大姐做得更多些。迷迷糊糊睡到三点多,老余的呃逆声、病床边雷姐陪坐着的身影,让我再也睡不着。

呃逆导致喉咙里的痰增多,老余的血氧指标掉到80上下。我们请来护士吸痰。两轮吸痰过后,老余有些受不了,挥起手臂要赶人,这是他很久没有做过的动作。

四点半,我在病床边坐着,拉住老余的手,换雷姐去睡觉。老余一边玩我的手,一边继续呃逆,程度轻了很多,血氧水平稳定在95以上。

坐累了,我就在病床边做做身体觉察练习。依次从脚到头,去觉察身体各部位的疲劳,去放松那里的紧张。很快,疲劳消散,精力复元。

时间来到快六点,天已蒙蒙亮,老余又经历了一个难眠之夜。休息不好,对他本以相当虚弱的身体,又是一轮损耗……辛苦的老余!

8月16日

已经无法进食后,最最艰难的决定,是何时停止所有医疗支持措施~

早先我们就有一种选择,放弃所有的医疗措施,直接将余爸爸接回家。停止医疗支持后,老余将逐渐迎来人生的终点。这是很多绝症病人,事实上的最优选择。

入院时,病区主任告诉我们,目前危及余爸爸生命的情况,依次有肺部感染导致的窒息、胃肠出血、其他器官机能的衰减等等,有急性的状况,但多数是慢性的。除了阿兹海默病外,余爸爸身体状况其实还不错。

在停止进食(会导致肺部感染)十来天后,老余原本就严重营养不良的身体,瘦成了皮包骨,他没有多少力气来活动,只是安静地躺在病床上,睡觉,睁眼默默看着四周,接受者医生护士和我们家人对他的各种折腾。

每位家人,看到余爸爸因为呃逆而休息不好,看到他消瘦至此,都会于心不忍。但我们真的准备好,主动去加速他离去的过程吗?其实并没有。大家似乎都在等待,等待着一些新变化的发生。

这些天我也一直在思考「生命的尊严」问题。我自己的犹豫,主要是在这里。我觉得余爸爸如今的生存方式,实在已谈不上有多少尊严:谁会愿意每天被人照顾几乎所的生理活动,在病房里光着屁股让人擦洗呢?与其这样,还不如干干脆脆离去,我们的肉体可以消逝,但我们同样能活在亲人们的心里……

8月22日

上周日,趁着两位姐姐的孩子都回到了遵义,全家在病房里拍摄了合影,Happyfamilyday:)

这些天余爸爸病情稳定。但医护人员在静脉滴注时,遇到越来越大的困难,因为他的血管条件越来越不好。昨晚,我们又召开了第3次家庭会议,决定给他采用深静脉下管的方式来继续补充营养。

前几天转了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cvm.com/zztz/11495.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