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3个月离世耳后长了小疙瘩,这种情况要

时间:2020-10-20 14:35:05 来源:软组织感染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发现耳后小疙瘩,千万别大意,有可能是肿瘤在预警......

No.1

从发现到离世,仅三个月

年1月初,彤彤1岁9个月,妈妈给她洗澡时,发现她耳朵后面长了一个小米粒大的疙瘩。医院检查,医生说是腮腺炎,给打了一针,还开了点消炎药。很快,小疙瘩长大了!医院医院就诊,然而由于疫情,只能在家里等,小疙瘩慢慢长成小鸡蛋......2月5日,彤彤终于挂上了号,没想到诊断结果是恶性肿瘤性病变或恶性胚胎源性肿瘤,耽误的时间太久了,癌细胞已扩散到肺部。医生说,孩子太小做不了化疗,治不了。3月31号,彤彤离世!

No.2

50天内突然增大,小疙瘩竟是淋巴瘤

50医院就诊说,50天前他的右耳后边摸到一个花生米大小的疙瘩,不疼不痒,也没有发热症状。3天前,李伯右耳后的疙瘩明显增大至鹌鹑蛋样大小,并蔓延到了对侧颈部颌下淋巴结,伴有压痛。做了骨髓穿刺+淋巴结活检+免疫组化后,医生说,这是淋巴瘤!不过就是个小疙瘩,病情发展为何这么神速?发现耳后小疙瘩,哪些情况要警惕肿瘤?

No.3

淋巴结肿大,有哪些原因?

上面说的这小疙瘩,也就是淋巴结。当细菌、病毒入侵,淋巴结会奋起反抗,将对身体有害的东西清除。引起淋巴结肿大的原因有很多,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恶性肿瘤、淋巴瘤,免疫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等。也可能由某些药物引起,比如,苯妥英钠可引起无血清病反应的全身淋巴结肿大。耳后淋巴结肿大最常见的是炎症,包括感冒、细菌感染、牙龈炎、中耳炎、腮腺炎、扁桃体炎、淋巴结炎、慢性泪腺炎等;少见的为肿瘤,如鼻咽癌、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乳腺癌、结肠癌等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其他部位淋巴结肿大也常见于炎症,慢性炎症淋巴结可活动,无压痛,常位于下颌下区。也可为腹腔的结核病灶,淋巴结呈串状;转移性恶性肿瘤的原发灶多位于头颈部,质硬、活动度差,常为一侧有,另一侧没有。

No.4

发现淋巴结肿大,需要去哪个科室?

自己判断不了的时候,去挂普通外科看看。耳后淋巴结如玻璃球大小,红肿硬、压痛,可能为淋巴结炎;质软、压痛,表面光滑,可能为急性炎症所致肿大。炎症消除后,耳后淋巴结会缩小。如果伴有其他症状,就得去相应的科室。比如,伴随牙龈出血、疼痛等,一般见于牙龈炎,应前往口腔科就诊。伴随听力减退、耳痛、流脓等多见于中耳炎,伴随腮腺肿大或无痛性肿块、发烧等多见于腮腺炎,应就诊于耳鼻喉科。伴随恶寒、高热、咽喉痛等多见于扁桃体炎,应前往内科或发热门诊就诊。耳后伴或不伴有全身淋巴结肿大,长时间不消退且逐渐增大,质硬、固定,表面凹凸不平,无疼痛或压痛,应去血液科/肿瘤内科就诊。除了耳后淋巴结外,不同部位的淋巴结肿大对于疾病有所提示,而对于深部的淋巴结,即使肿大了也需借助影像学检查才能看得到。不同部位淋巴结肿大与疾病的对应关系:颌下淋巴结:鼻、鼻窦、口、面部的炎症、结核、肿瘤;腋窝淋巴结:上肢感染、乳腺癌;左锁骨上淋巴结:胃癌、肺癌、结肠癌;右锁骨上淋巴结:肺癌、食道癌;大腿根部淋巴结:下肢感染、性传播疾病、子宫颈癌、睾丸癌、直肠癌。

No.5

淋巴结肿大,这种情况要警惕!

偶然摸到自己淋巴结肿大,不要惊慌,毕竟大多数还是炎症引起。如果是最近有感冒症状或者淋巴结附近的皮肤软组织感染,并且是局限在一处的淋巴结肿大,活动度好,摸起来比较光滑,按压淋巴结的时候会痛,很可能就是炎症引起。这种淋巴结肿大多不必特殊处理,会随着局部炎症消退而慢慢消失。然而,如果是全身多发的无痛淋巴结,或者融合成团,固定在一个位置不能活动,医院诊治,排除“淋巴瘤”。

No.6

淋巴瘤,了解一下

淋巴瘤主要分为霍奇金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临床上一旦发现异常的淋巴结肿大,医生通常会安排做淋巴结活检或者骨髓穿刺,用来明确肿大淋巴结的原因,并且还会安排做CT或者PCT-CT了解有没有深部淋巴结肿大。一旦确诊淋巴瘤后,需要积极治疗。常见的治疗方式包括化疗,免疫治疗,放射治疗和骨髓移植。淋巴瘤的病因还不明确,有研究认为,它可能与辐射、基因突变、工作压力、病毒感染、免疫力等有关。有研究表明,牙周病也可成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高危因素!因此我们应保持每天刷牙的习惯,定期看牙医,防止牙周病的发生,降低淋巴瘤的风险。

No.7

淋巴瘤以及转移的危险信号

淋巴结无痛性肿大要警惕淋巴瘤:以颈部、锁骨上常见,腋下、大腿根部次之,光滑、按压不痛。淋巴瘤或者肿瘤转移有时还会有其他症状,医院就诊:

淋巴瘤累及皮肤:皮疹,皮肤持续瘙痒,反复用药效果不理想;

中枢神经淋巴瘤:头痛、语言障碍、活动障碍等;

咽部淋巴瘤:颌下淋巴结肿大,伴有吞咽困难、鼻塞、鼻出血;

淋巴瘤累及眼部:视力模糊、视力下降;

胸部淋巴瘤:咳嗽、胸痛、胸闷、气促等;

胃肠道淋巴瘤:腹痛、腹泻、感到腹部有肿块;

肿瘤全身症状:不明原因发热大于38℃,连续3天;盗汗,即入睡后出汗;半年内体重下降10%以上;

肿瘤转移症状:颅内转移出现头痛,骨骼转移出现骨痛。

出现以上异常,及时到血液科、肿瘤科就诊,完善血常规、乳酸脱氢酶等血液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包括CT、MRI、PET/CT检查,确诊仍然以组织活检的病理诊断为准。

编辑:萌萌、秦嫣

本文首发:禾健康研究所

投稿邮箱:zhoumm

helianhealth.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cvm.com/zztz/12163.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